马拉松训练常见四大认识误区 你中枪了吗?
2019赛季即将打响,跑友们的训练激情也越来越高涨,恨不得一夜之间就能实现“破3”愿望。
面对当下各种跑步培训机构,各类跑步书籍,许多跑友们已经分不清谁是正确的,谁是错误的,分不清怎样的训练方法更适合自己,甚至早已陷入“训练误区”,依然未觉醒。
下面借此机会和大家一起聊聊马拉松训练常见的四大“认识误区”
#误区一#
“撞墙”,说明速度能力不够
在马拉松圈,“撞墙”一词是形容马拉松运动员在比赛跑到后程(通常30公里以后)时,配速直线下降,甚至崩盘。这时候不少跑友会觉得“撞墙”是因为自己的速度不够造成的,恨不得立刻回家加强自己的“速度”训练。
首先,造成马拉松运动员比赛中“撞墙”的原因有许多。但是运动员高估自己的运动水平,前程跑的太快,造成崩盘式“撞墙”是最主要的原因。
如果前程跑的并不快,完全按照自己的训练水平在跑,依然出现“撞墙”,那么,恰恰说明运动员的专项能力不够,也就是自己的有氧耐力基础差,而并非是“速度”不行。
对于业余马拉松运动员来说,“速度”还远远起不到决定比赛成绩的地步,即便是当今世界最伟大的马拉松运动员基普乔格也是靠着强大的专项能力拖垮对手取胜,而非最后冲刺取胜。
所以,加强有氧耐力训练才是最重要的,也是马拉松运动员最应该坚守的重要训练内容。
#误区二#
“后脚跟落地”是错误的
对于需要长时间奔跑的马拉松运动员来说,跑步运动技术的好坏不仅对运动员能否取得好成绩至关重要,也能最大限度地降低运动员受伤风险。
但是,受运动员个体的差异,运动技术一直没有一个准确的标准。即便是世界上最好的马拉松运动员的跑步跑姿也是五花八门,但人家也能取得成功。
虽然,我们都知道前脚掌落地产生的奔跑效率更高,但这并不能否定后脚跟落地就一定是错误的。目前,不少跑步培训公司一直在强调前脚掌跑步姿势才是正确的,后脚跟落地姿势是错误的,并要求每个人都应该去模仿和尝试前脚掌落地技术。
殊不知,对于一些刚开始跑步的小白,如果基本运动能力不够,下肢小肌肉群力量薄弱,硬去尝试前脚掌落地技术,反而会造成脚踝、跟腱等部位的损伤。
我们常说,马拉松运动技术的运用首先是建立在运动员“运动能力”基础上,这个“运动能力”包含了运动员跑的能力和身体承受能力,如果抛开“运动能力”空谈技术,纯粹是耍流氓。
所以,对待跑步技术,我们不必刻意去追求,做好日常训练,不断提升自己跑的能力,不断强化身体各部位肌肉群力量训练,做到这两点,优良、实效的跑步技术会自然地形成。
#误区三#
完成30公里,就一定能跑完全程马拉松
跑步健身相对简单,几乎每个人都可以跑起来,但是想跑完42.195公里全程马拉松并不是那么简单。
现如今,对于正在跑步的业余马拉松跑友来说,如果不跑个全程马拉松,好像都不敢在自己的跑步群里打卡、炫耀。所以,很多跑友都想尽快实现自己的首个全程马拉松。
我们都知道,训练周期长是马拉松运动训练的一大特点,如果没有长时间的基础训练做保障,运动员很难能够高质量地完成比赛,即便完成,对运动员的身体刺激也很大。
现男子马拉松世界纪录保持者基普乔格也是用了十多年的基础训练做储备,才完成了打破世界纪录的壮举。
然而,当下不少业余马拉松跑友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不少跑友仅仅跑步不到3个月,就去挑战全程马拉松,甚至觉得只要赛前跑完30公里,就一定能够完成全程马拉松,其实这只是心理上的“安慰”。
事实上,马拉松运动训练,强调科学、系统和连贯,需要运动员较长的训练周期做保障,而并非一次课、两次课这么简单。
如果运动员在整个备战期间,很少跑20公里以上的距离,仅仅在赛前完成一次30公里,并不能保证一定会安全顺利地完成全程马拉松比赛。
相反,如果在备战训练期间,训练一直比较系统,每周跑量在50公里左右或以上,20公里以上的距离经常跑,不仅可以保证运动员更好地跑完马拉松,对运动员的身体损伤也是最低的。
所以,我们不能为了跑全程而跑全程,而且跑个全程马拉松也没啥好炫耀的。
#误区四#
跑量越大,跑的越快
“公里数+公里数=冠军”,这是我在山东省队训练期间,英国外教艾伦教练经常和我们灌输的马拉松训练理念。对于马拉松训练来说,跑量固然重要,但也并不是跑的越多,就一定跑的快。
如果果真如此,那么我们就比谁跑的多就可以了,也就不需要教练了。
对于一名优秀的马拉松教练员来说,运动训练难就难在需要在训练内容和训练方法的完美结合,这也是为什么好的教练员无法代替和复制的主要原因。
当下业余马拉松跑友的跑量越来越大,甚至有不少业余跑友的周跑量已经达到200公里,逼近和超越专业马拉松运动员。但是仔细发现这些跑友的马拉松成绩并不快,有的连3小时都没跑进。
这些马拉松跑友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只知道堆积跑量,很多时候都是依靠一天多次训练累计的垃圾跑量,吃了很多苦,却没达到实际训练效果。
专业马拉松训练,教练强调运动量和运动强度之间关系,每次训练课的目的性、连贯性很强,无论是重点课,还是非重点课,都是围绕着整个训练周期来做文章,该上强度时,上强度,该调整时,就调整,可以说没有一堂无效的训练课。
但是,业余马拉松跑友只关注跑量的多少,整个跑步圈基本都是以跑量多少,来衡量自己的马拉松水平,忽略了跑量背后真正的训练目的和实际想达到的训练效果。
总之,马拉松运动训练是一个不断摸索的过程,需要不断地积累经验。训练期间,不能过于求成,也不能过于在乎比赛结果,只有这样才能不急不躁,才能把训练周期拉得更长,让自己的专项能力得到更好的储备和增长。
(98跑)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 [亚博体育]马拉松训练常见四大认识误区 你中枪了吗?
- [亚博体育]魔术师迷之操作?这次连里弗斯都忍不住吐槽
- [亚博体育]TT发推反驳分手新闻后秒删!出轨太多真心虚了?
- [亚博体育]内马尔爆粗-XX!这也是点球? 裁判压根不懂球
- [亚博体育]上海女排完败二次引援背锅? 一崛起新星最值得期待
- [亚博体育]欧冠为啥进球难?新格局诞生!皇萨仁王位能保住吗
- [亚博体育]女性力量训练到底会有什么样的改变?
- [亚博体育]世界上最快的马拉松运动员是如何炼成的?都是在泥路上训练出来的
- [亚博体育]国足主力稳了?中国待归化球星首秀轻松1过3,欧洲级身体碾压亚洲
- [亚博体育]前湖人射手短约去猛龙!跟书豪搭档替补后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