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英超 正文

亚博:改革开放40年和郎平的4个10年-自强不息 奋勇向前

来源:usportnews 编辑:U体育 所属栏目:英超 时间:2018-12-18 17:24:06
本文由亚博2018年12月18日转载报道:

编者按

从1978到2018,是中国改革开放、发展进步的40年。

这也是作为中国体育、中国排球的代表之一的郎平奋斗进取、迎接挑战的四十年。

郎平拼搏人生的四个十年,她个人的成就,汇聚成为国家成就的一部分;她的拼搏人生,也成为国家发展进步的一个范例。

1978

梦想起航

1978年12月10日,曼谷亚运会第一个比赛日,中国女排速胜韩国队。

那一天,是郎平的18岁生日,也是她第一次在国家队亮相。

那时没有人会想到,这是一个传奇时代的开始。

1976年进入北京青年队,1977年入选北京女排,1978上调国家队,三年内,这个高瘦青涩的女孩完成了三级跳,并迅速成为国家队主力。

1981年在日本举行的女排世界杯,中国女排以七战七捷的优异成绩荣获世界冠军,实现中国三大球的历史性突破,一个十分需要胜利鼓舞和世界认可的中国就这样被中国女排点燃了。

激动的人群聚集在广场上彻夜高呼:“中国万岁!女排万岁!”那种强烈的国家荣誉感和民族自豪感荡漾在改革开放之初每个中国人心头。不满21岁的郎平和她的队友因在争取胜利的道路上不懈努力,成了顽强拼搏的民族精神的代表。

接下来的1982年世锦赛、1984年奥运会、1985年世界杯、1986年世锦赛,中国女排为了祖国的荣誉克服重重困难,顶住千斤重压,又连续四次夺得世界排坛最高级别赛事的冠军,创下世界排球历史上第一个“五连冠”。

姑娘们敢打敢拼、为国争光的事迹被争相传颂,在那个经济尚不发达、国门刚刚打开的年代,中国女排让全世界看到了一个蓬勃向上的中国,也让国人从中吸取振奋和自信的力量。中国女排成为当时中国人的模范和骄傲,更被视作中国在二十世纪80年代腾飞的象征。

在中国女排实现“五连冠”的过程中,“女排精神”成为那个时代的热词,它超越了排球,超越了体育,成为一种民族精神。

这种精神是无私奉献的精神、团结协作的精神、艰苦创业的精神、自强不息的精神,“女排精神”很好地诠释了“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科学求实、遵纪守法、团结友爱、顽强拼搏”的中华体育精神。

作为中国女排“四连冠”的场上核心,以及第五次世界冠军的助理教练,郎平参与和见证了“五连冠”的全部历程。女排姑娘为了祖国的荣誉付出的那些艰辛和努力,既是郎平拼搏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也成了改革开放之初激发国人艰苦奋斗的精神动力。

1988

海外打拼

1988年,改革开放十年。

那是中国年轻人迫切渴望进步,了解世界,希望走出国门学习国外先进技术理念报效祖国的年代。

28岁的郎平决定远离鲜花和荣誉,到美国读书学习,开启拼搏人生的新征程。

1986年从中国女排退役之后,功成名就的郎平进入北京师范大学英语系学习。以她当时的名气和资历,退役后的选择很多,无论选择哪一条出路都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她却毅然决定自费公派去美国留学。

“有人挽留我,说你是世界冠军,是有功之臣,国家不会亏待你的。我觉得自己似乎被误解了,我不是怕亏待,我正是觉得国家和人民待我太好,我不能再躺在冠军的奖杯上吃一辈子老本,不能天天坐在荣誉上。”多年后谈起自己决定出国留学的原因,郎平这样说。

那是一个风起云涌的时代,每一个领域都充满机遇,每一个人都对未来充满希望,郎平放弃了鲜花和舒适的生活,选择在没有什么人认识自己的美国求学打拼,安安静静从零开始,尝试人生更多的可能。

她先是潜心读书冲破语言关,后来到大学排球队做助教。她当然还是离不开排球,在美国拿下体育管理硕士学位之后,她又到意大利联赛打球,还曾担任八佰伴世界女排明星队主教练。

熟练掌握了英语和意大利语的郎平,站上了更广阔的国际舞台。

1998

报效祖国

1998年12月10日,郎平在亚运会赛场上度过了她的38岁生日。

这一次她的身份是中国女排主教练。

1994年世锦赛,中国女排跌落至第八,冠军之师面临巨大的滑坡,“谁来拯救中国女排”成了当时社会上的热门话题,大家都认为最合适的人选就是郎平。

当时的郎平,女儿只有两岁,在美国的生活刚刚起步,需要处理的问题很多,但是明知困难重重,郎平却没有任何犹豫就答应了,只因为一句:“郎平,祖国真的需要你!”

“作为一个人,我们都很渺小。但是当有人代表国家对你说,国家需要你!你还能无动于衷吗?”她在自传中曾这样写道。

1995年,“铁榔头”郎平在中国女排最困难的时候毅然回国执教成了引起全社会轰动的大事件。郎平的回归,被视为“女排精神”的回归,是众望所归;而对于当时正苦苦盼望翻身的中国女排来说,郎平的回归是一针强心剂,她在“五连冠”的中国女排不凡的经历本身就带给队员走出困境的信心和希望。

郎平回归在全社会引起广泛关注,国人对女排的热情迅速加温。而郎平本人怀着对女排的一腔热爱抛家舍女的行动从另一个角度诠释了“女排精神”的核心价值 忠诚和责任,为了这份忠诚和责任,郎平选择勇挑重担,忘我付出,不懈努力。

在郎平的悉心调教下,一批年轻队员迅速成长起来,中国女排重新焕发活力。不到一年时间,中国女排夺回亚锦赛冠军,又摘得世界杯铜牌。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中国女排把自己摆在冲击对手的位置,击败当时强大的俄罗斯队,仅输给如日中天的古巴队,拿到一枚宝贵的银牌,实现了中国女排低谷奋起的一次大飞跃。

1998年,郎平又带队获得了世锦赛亚军。

尽管那次执教中国女排,郎平未能带队重返冠军领奖台,但中国女排重新走上复兴之路,令国人强烈感受到了“女排精神”的回归。

经受困难的考验和痛苦的洗礼,中国女排在最艰苦、最困难、最沉重的时候没有被打倒,反而是努力坚守,奋发图强。郎平带领新一代女排努力走出困境的经历,丰富和发展了“女排精神”在新时期的内涵和实质。

2002年,郎平入选排球名人堂,成为亚洲排球运动员中获此殊荣的第一人。

2008

和平之战

2008年,是改革开放三十年。

三十年前迈出的历史性脚步形成的强大动力,推动中国走上强国之路。

这一年,奥运会在北京隆重举办,改革开放的中国成了奥运大家庭的主人。

这一年,48岁郎平作为美国女排主教练带队回到家乡北京征战奥运,和中国女排隔网相对。

2005年初,接到美国排协执教国家队的邀请,郎平犹豫了很久。她很想接受这份离13岁的女儿最近的工作,但是她又很难放下对中国女排的感情。

最终,是包括中国女排主教练陈忠和在内很多朋友的支持让她放下了包袱,她决定接过美国女排的教鞭,换个角色迎接新的挑战。

此时的中国,正在积极地筹备北京奥运会。开放而自信的中国人,对郎平执教美国女排表示理解,并为她感到骄傲。毕竟向公认的世界第一体育大国输出中国最高水平的教练,这说明了中国体育的进步,更是中国实力的证明。

在奥运会中美对决中,郎平赢下了“和平之战”,中国球迷们仍然给了“铁榔头”热烈的掌声。

最后美国女排打入冠亚军决赛,对阵巴西,全场观众一边倒地为郎平的球队加油。虽然美国女排最终只在巴西手中抢得一局,但是能在短短三年时间里将一支球员老化、技术粗糙的球队打造成奥运亚军,郎平再次用实力赢得了全世界的赞誉。

2018

重新出发

2018年,58岁的郎平成为“改革开放四十年”党中央表彰的全国100名杰出贡献者之一,这是对她四十年不懈奋斗的排球人生最好的褒奖。

此时的郎平,已经成为作为球员和教练都夺得女排奥运冠军的世界第一人,但是她的人生信条仍然是奋斗、进取。

2012年伦敦奥运会,中国女排无缘四强,两个月后又输掉了仅剩的一个亚洲杯冠军头衔。谁能带领中国女排重攀高峰?大家又一次想到了郎平。

53岁的郎平经历多年征战一身伤病,但是和18年前一样,她毅然决定在中国女排最困难的时候出山,希望在有生之年继续传承“女排精神”。

这一次,郎平推行“大国家队”的理念,不断海选新人,朱婷、袁心 、张常宁、龚翔宇等新秀经她培养迅速接班,中国女排两年之后重回世界之巅。

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郎平领军的中国女排出师不利,但是大家一起克服困难,不惧挑战,在关键的四分之一决赛中逆袭战胜东道主、卫冕冠军巴西女排,一路杀至冠军宝座。

时隔32年,郎平带着新一代女排人用她们在极端困难中的坚强乐观、在重压之下果敢、勇气和坚持再次感动中国。

“女排精神”又一次成为时代热词,郎平则给了这种精神以全新的诠释:“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知道有时不会赢,也会竭尽全力,是一路虽走得摇摇晃晃,但站起来抖抖身上尘土,依然眼中坚定。”

2018年,新老交替的中国女排交出了亚运会冠军、世锦赛季军的成绩单。

她将继续带领中国女排迎接东京奥运会的挑战,她的传奇仍在继续。

郎平有句话:拼搏的人生没有终点。

这句话,鼓舞着新时代不断奋进的中国人。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本文TAG标签:

网友评论:

Copyright © 2002-2018 U体育 版权所有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