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围棋史话:宋金元众国手争霸 《棋经十三篇》
原文载于1987年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围棋史话》,作者:见闻。
第七章、众国手争霸棋坛的宋、金、元时期
第六节:《棋经十三篇》及其它
宋、元时,出现了三部重要的棋书,直接影响后世,在围棋发展史上,占有特殊地位。这三部书是:《棋经十三篇》、《忘忧清乐集》和《玄玄集》。
《棋经十三篇》在宋仁宗皇佑年间问世。它的作者,有人认为是张拟,有人认为是张靖,尚未有定论《棋经十三篇》的《序》,对整个围棋的形势进行了分类,谈到围棋着法与战术,与兵法相似。《论局篇》对棋盘进行了解释。《得算篇》则强调计算关系到一局的胜败,因此要心中有数。《权与篇》谈的是布局,指出了布局的重要性和原则。《合战篇》则全面周密地提出了实战中的各种问题。这是全书最重要的篇章之一。《虚实篇》主要探讨战术进攻的原则。《自知篇》把有无自知之明提到了胜败的高度加以阐述。《审局篇》要人们特别重视棋局形势的变化,做到成竹在胸,《度情篇》从各个方面讨论了态度问题。《斜正篇》谈的是棋风问题。在《洞微篇》中,以变化的观点探讨了围棋战术,列举了战术上一系列原则。《名数篇》归纳了下子的三十二种术语。《品格篇》把棋力的高低分为九段。《杂说篇》则比较芜杂,值得特别注意的,是提出了棋手的品质作风问题《棋经十三篇》的价值,首先在于它的系统性。我国古典围棋理论,从尹文子和太叔文子算起,中经班固《弈旨马融《围棋赋》等,到丁敦煌写本《棋经》和王积薪的《十诀》,才逐渐开始系统化,但真正建立起一个体系的,还要算《棋经十三篇》。这标志着我国古典围棋理论发展到了个新的高度。
《棋经十三篇》比起以往的围棋理论,在一些重要问题上,论述更加深刻、更加全面了。特别是涉及围棋战略、战术的篇章,充满了辩证法的观点。如“棋有不走之走,不下之下”,“有先而后,有后而先”,“有始少而终多者,有始近而终远者”等等,都是妙绝千古的真知灼见。这是这本书的另一重大价值。
此外,《棋经十三篇》还第一次阐述了棋手的品质作风等问题。书中提出了“胜不言,败不语”,“安而不泰,存而不骄”等评定棋手品质作风的标准,认为这关系到一局棋的输赢,关系到棋手水平的提高。这些观点至今还为棋手们所称道。
总的来说,《棋经十三篇》运用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总结了历代下棋的宝贵经验,全面继承和发展了我国古典的围棋理论。这是围棋史上最重要的理论著作。
《棋经十三篇》问世九百年来,历代棋手都受到了它的影响。据《棋经十三篇・跋》的记载,此书一问世,就受到包括刘仲甫在内的宋代棋手的重视,“人人皆能通此十三篇”。刘仲甫以后许多棋手为之作注,至元代,晏天章、严德甫“会诸家之要”,撰成集解,《忘忧清乐集》、《玄玄集》等书都全文收录《棋经十三篇》。对今天的棋手来说,它仍有借鉴、指导作用。李逸民编著《忘忧清乐集》是这一时期的另一部重要棋书《忘优清乐集》书名来自宋徽宗約题诗:“忘忧清乐在枰棋……”,全书分为四部分:一、文字部分,包括《棋经十三篇》、《棋决》、《论棋诀要杂说》等重要著作;二、全局棋谱,其中有著名的《孙策诏吕范弈棋局面》、《四仙子图》等;三、边角的着法,包括有座子的与无座子的着法;四、棋势,每个势子各有专名,相当于今天我们所说的局部死活《忘忧清乐集》的价值在于它保存了《棋经十篇》、《棋诀》等重要论著,保存了一些古谱(包括宋代大棋手刘仲甫的对局),而书中所载的那些边角着法和棋势,也不无参考价值。
《忘忧清乐集》在元、明两朝,流传并不很广。清初钱曾见到此书,非常高兴(见所著《读书敏求记》)。清嘉庆年间,黄丕烈收集到仅存的宋刻本。本世纪初,徐乃昌依宋刻本影幕出版了《忘忧清乐集》,从此流传下来。
元朝也流传下来一本驰名中外的棋书——《玄玄集》(又名《玄玄棋经》),该书由元代大棋手严德甫主编,晏天章帮助整理刊刻。这本书刊印于元至正年间。
《玄玄集》书名来自《道德经》中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是用来比喻棋图着法精妙的。全书共分为“礼”、乐”、“射”、“御”、“书”、“数”六卷,内容比《忘优清乐集》还要丰富。第一卷也是文字部分,收有班固的《弈旨》、马融的《围棋赋》、皮日休的《原弈》、吕公的《悟棋歌》、《四仙子图序》、张拟(一作张靖)的《棋经十三篇》、刘仲甫的《棋诀》等篇。二、三两卷,重点是边角定式,还有让子局谱和术语图解。四、五、六三卷,共有三百七十八个棋势图,是全书中最重要的部分。
《玄玄集》在我国古代有深远影响,直到今天,价值仍很大。在日本,此书也很受重视。
(未完待续)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