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体育 | 最新更新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亚洲杯 > 正文

读《中的精神》感悟六合之棋:考虑全盘整体平衡

来源:yabo2018 编辑:U体育 所属栏目:亚洲杯 时间:2019-03-09 15:45:44
本文由亚洲杯2019年03月09日转载报道: 吴清源自传 中的精神 吴清源自传 中的精神

据“我从书中来”百家号报道。

源于对围棋艺术的敬爱,以及《中的精神》这本书的书名所吸引,我买了这本书来读。

最早接触围棋,还是在金庸的武侠小说中,那时候觉得围棋是一个很神秘的东西,类似于某种特别高深的武功一样,非得人的心境在得到某种极度纯粹和澄明后,才能修得。到后来,从深谙象棋起,到入门围棋,慢慢对围棋有些了解之后,才深知围棋其实跟其他任何一门伟大艺术都一样,研修到最后,其最大价值处就远远不在一般的术和输赢上,而在于它们能对人生有所启发,能让人从其中一以贯通的打开通往诸多其他领域的大门,帮人解开诸多人生疑惑,进而让人活得更从容,更通达。

这本《中的精神》是围棋大师吴清源的自传,他在其中提到了这样几段话最是发人深省:

我认为在古代,围棋是研究天文或是年历的道具。棋盘式由横纵19条线组成,以天元为中心共有361个交叉点。我认为古代是用这个表示方向、角度或是四季。… 总而言之,棋盘即是宇宙。

我从来不把围棋当作胜负来考虑。只要下出了最善的一手,那就是成功的一局。日本的围棋规则是比较双方围地的大小,而中国的规则却有所不同,在棋盘上活着的棋子多的一方是取胜的一方。我认为比起胜负来说,那是生存权的象征。

所谓“中”,在阴阳思想中,既不是阴也不是阳,应该是无形的东西。无形的“中”,成形的时候表现出来的就是“和”。所谓“道”,这也是法则,是无形的。成形时候的表现形式就是“德”。

要达到“中”的境界,需要精神上的修养。从5岁(虚岁)开始,我就学习《大学》、《中庸》等四书五经,至今我忍让坚持每天研究《易经》。

关于什么是“中”的境界,他举了这样一个例子:

据说西太后是绝顶聪明的人。大臣们出早朝,递上走着,西太后只是粗略地看一下奏折,立即就能判断出好坏,当场进行指示。

有一次,发生了叛乱。消息传来的时候,西太后正巧在看戏。外祖父当时也在场。但是,西太后听后一点都不慌张,继续把戏看完。也许看戏时一直在考虑对策。戏结束后,西太后十分麻利地给周围布置了一通指示。她已经算准了一定能够镇压叛乱,她的政治手腕十分高明。

此外,书中吴清源先生还提出了下围棋不要拘泥于定式,要学会独立研究思考,能常下出新手的棋手才是顶级棋手。当然,最重要的还是,书的最后,他融合他毕生经验和中国古代道家哲学,总结性提出的“六合围棋”的思想。关于这个思想,他解释道,所谓“六合”,在古文里是宇宙的意思,表示东西南北的四方和上下的天地。也就是说,围棋的目标不是局限于边角,而是应该很好地保持全体的平衡,站在一个很高的角度去看待。阴阳思想的最高境界是阴和阳的中和,所以围棋的目标也应该是中和。只有发挥出棋盘上所有棋子的效率那一手才是最佳的一手,那就是中和的意思。每一手必须是考虑全盘整体的平衡去下——这就是“六合之棋”。

在这本书的末尾,他这样写道:“我所走过的道路,应该可以说是追求中和的人生吧。”

“中”“和”二字,《中庸》里是这样解释的,——“喜怒衰乐之末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中也者,天下之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喜怒衰乐之末发”的状态,我想,其实就是王阳明先生的“无善无恶心之体”,无善无恶就是没有私心物欲遮蔽的心。在未发之中,人的本心是无善无恶的,不可以善恶分,故无善无恶,——这也是人生境界中最高的一层,与老子的婴儿境界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我以为,“中”即是生命之初处那颗不变而纯真的本心。“和”原指歌唱和乐器的韵律、节奏、音调相协调,对于人来说,平时能持中,以一颗本心接物应世,一旦表现出来,即能“和光同尘”,即自然“中节”,凡是不中节的,无法“和光同尘”的,皆是源于没有守中。人真正修好了“中”,则自然会生出一种“心外无物”,“吾心自有宇宙”的至充足至强大之感。

人活在这份乱的红尘中,最容易走入歧途的即是忽略本心,不中于本心,一旦忽略本心,逆着本心,那这个人向外散发出来的状态就不可能“和”,心不直则气不和,自古以来就是如此,此种言与意,心与口,知与行无法一致相应的人,本身活得痛苦不说,而且也是创造不出什么伟大的“功”的,《左传·襄公二十四年》有讲,“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无法中于本心,自然就谈不上有什么德(“德”的另一种写法即是“惪”),没有德,后面的功与言自然也就跟着断了源头活水,无法生成。

说到此处,我又想起了林海峰写过的一段有关他师父吴清源的文字,这个正是林海峰偶然所瞥到的他师父吴清源于围棋艺术熏陶之下修行“中和心境”的一幕场景:

时近午夜,朦胧中欲去洗手间,经过恩师房间猛然全醒,只见剃着光头的他在藤方凳上正襟危坐,置身于微弱的灯光下,凝固在冰冷的空气中,半闭双眼,两手自然垂放在两膝上,恍如一位高僧在打坐,令人敬畏;又俨然是位学者在思索,神情专注;更像是位严师,在默默地注视着弟子学棋。当时,恩师全然没有察觉我的出现,而赫然映入眼帘的这一幕,却深深地铭记在我的脑海和心头。

网友评论:

Copyright © 2002-2018 U体育 版权所有 标签

[xuanzang:sitema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