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房学峰:探讨改革中的中国帆船竞赛体系
文|付政浩、郭福瑞
体育大生意记者
过去一年堪称是中国体育变革之年,在国家体育总局推动下,多个体育协会开始实体化进程,在此背景下,中国帆船帆板运动协会(中帆协)也步入改革大潮中。对于中帆协而言,过去一年是“全神贯注”的一年,他们需要齐心协力,全力攻坚,做好即将到来的东京奥运备战工作。同时这也是中帆协“发散思维”的一年,他们需要在大的变革中不断探索,探索新的航程。这一年,中帆协推出了多项举措,其中重要一项工作就是搭建新的竞赛体系,在加大力度支持和鼓励社会办赛的基础上,强化了“中国青少年联赛”和以往各类全国性赛事的组织,并相继推出了“中国帆船联赛”、“中国家庭帆船赛”,使中帆协的赛事逐步形成青少年+大众,业余+专业,社会办赛与专业办赛相结合的多层次、多单元的赛事结构,形成了逐步清晰的中国帆船竞赛体系。
当然,任何改革都难以一蹴而就,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全新的中国帆船竞赛体系亦是如此,新的竞赛改革能否实现预期的效果?新的赛事安排是否有利于国家队建设,是否有利于大众参与和青少年普及?带着这些问题,我们采访到了资深体育产业专家房学峰,他从“竞赛体制的世界逻辑”与“中国特色的改革创新”两个角度为我们做出了解读。
房学峰以下为对话实录(整理版):
联赛定位与发展
问:2018年是中国帆船帆板运动协会改革关键一年,协会搭建起来新的竞赛体系,其中一个重要举措是启动首届中国帆船联赛,您怎么看待这个举措?
房:这几年,不少项目在改革中推出了各自的“联赛”,体现出项目管理者锐意进取、改革创新、不忘初心、勇于担当的精神。这种做法,有利于打破中国几十年来的“锦标赛+冠军赛”竞赛体制,而打破既往的这种竞赛体制,对中国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发展的决定性影响,丝毫不亚于管理体制的改革,并且和市场开发体制的改革、大众传播体制的改革密切相关。
中国帆船联赛问:如何准确理解“联赛”概念?
房:“联赛”这个概念,具有三个基本属性:
①这是一个职业体育概念,而不是业余体育和奥林匹克体育的概念,不是所有体育项目都适用于这个概念,就像不是所有体育项目都必须现在就走职业化的发展道路那样;
②这个概念里的关键词是“联盟”(League),即要依托于职业体育的赛事联盟。换言之,“联赛”行为是国家体育协会指导下的赛事联盟行为、但并非国家协会的行为本身;
③“联赛”是职业体育赛事联盟以营利为目的行为,而国家体育协会的行为则不应该以营利为目的。
总之,“联赛”虽然是改革热词,但并非所有项目都应该拥挤在这一条路上,我们的竞赛概念里更不应该只有这一个概念。
问:协会传出的新消息是,中国帆船联赛将捆绑全国锦标赛,您觉得这个变化有什么积极意义?
房:我认为有两点积极意义:其一,更符合帆船运动的竞赛逻辑,即和世界帆船运动的竞赛体系更加接轨;其二,对中国体育改革中的竞赛体制改革具有示范意义。
中帆协在实体化改革之初,也和其它项目一样祭出了“联赛”大招,设置的项目是我国具有较高水平的五个奥运会级别:男女RS:X帆板、男女470和女子激光雷迪尔。但经过实践后发现:在一站赛事中举行多个项目的比赛,显然不如将不同级别的比赛分开进行,且和该级别的全国锦标赛合并。
问:帆船运动的竞赛逻辑是什么?
房:我做过一个挺费劲的统计,结论是:帆船的世界锦标赛数量至少在170个以上,超过所有其它奥运会项目的世锦赛数量之和。原因很容易理解,因为帆船的船型种类繁多,每一种船型都可以有自己的世界锦标赛。
帆船的世界性比赛不能、也无法使用同一规格的器材,这构成了其与其它体育项目的本质区别。这也让帆船运动的产业价值,具有了消费产业、旅游产业、体育产业……等多种价值,进而使众多国际帆船赛事的共存共荣成为可能。这种多元化特点,使帆船比赛并不适用“联赛”概念而适用“单项锦标赛概念”,并且“单项全国锦标赛”的概念是和世界帆船运动的竞赛体系接轨的。
问:今后国内的帆船竞赛体系应该是什么样的?
房:中国帆船界完全可以勇敢地假设:今后,帆船的全国锦标赛系统应该是一个由100个左右不同级别、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别的单项全国锦标赛构成的竞赛系统,换言之,既然帆船世锦赛的数量多于所有其它项目的世锦赛数量之和,帆船全国锦标赛系统的竞赛数量、也有必要达到其它项目的全国锦标赛数量之和。中国的海岸线足够长,容得下更多的帆船比赛。
中国帆船竞赛的奥运与非奥运
问:中帆协去年举办全国联赛,显然是为了兼顾“奥运战略”实施和帆船产业发展,那么怎样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
房:所有奥运会项目都会遇到类似的问题,而帆船和其它项目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奥运会项目和非奥运会项目的关系现在还只发生在近岸帆船领域,而职业体育则现在同时包括近岸帆船和离岸帆船两个领域——今后离岸帆船进入奥运会之后,这种现象才会发生变化。
“奥运会思维”是长期以来中国帆船运动发展的主导性思维,这就造成了一个双重悖论:一方面,奥林匹克级别帆船运动的从业者们失去了向职业帆船发展的上升通道,他们的事业和视野被封闭在“第一岛链”之内;另一方面,非奥林匹克级别帆船运动的发展受到了国家竞技体育战略的限制,而这本来应该是奥林匹克级别帆船的蓬勃基础——打个也许不太恰当的比方,过去的中国帆船运动,有点儿像是一个高不成低不就的大龄剩女。
问:怎样在竞赛体制的设计上,同时兼顾职业级别的赛事、奥林匹克级别的赛事和非职业非奥林匹克级别的赛事?
房:借用帆船运动术语,这是一个类似“中国式转向”的命题:和中国其它项目一样,帆船运动在任何时候都应该有一种“奥运会思维”,但在中国体育改革的背景下、在中国帆船产业方兴未艾的背景下,我们需要“奥运会思维”、却不需要“完全奥运会思维”,也就是说,有必要为中国帆船运动的发展设计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
在我看来,适合今后中国奥林匹克级别帆船项目的竞赛体系,或许是“巡回赛”(Tour)的体系。
竞赛体系改革与中国特色竞赛形态如何结合?
问:怎样把竞赛体系改革,与“中国特色”的竞赛形态创新,进行更好的结合?
房:我个人的管见是:基于“世界眼光”建立的中国帆船竞赛体系,应该与目前的世界锦标赛系统进行全面对接,即建立一个全新的、最终能达到数以百计赛事品种和数以千计比赛场次的“全国锦标赛系统”,其要点,一是以顶尖选手参加的“系列巡回赛”方式,给予奥林匹克级别的各项目以优先地位,二是建立完整的锦标赛链条,涵盖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船型,三是形成帆船赛事的“中国创造”。
问:“中国创造”指的是什么?
房:谈到“中国创造”,或许有三个相当突出的问题:
首先,需要给予充分肯定的,是中帆协首创的“中国家庭帆船赛”,它能取得极大成功的文化基因、在于重视家庭的亲子文化传统,而更深层的原因则是——在所有的体育运动中,帆船是最适合以家庭形式进行的运动之一,而且通过“家庭帆船赛”这种形式,文化、体育、旅游、教育、休闲、娱乐……等诸多要素得到了很好的结合。
中国家庭帆船赛这样一来,“家庭帆船赛”作为中国特色鲜明的休闲型竞赛品种,就有了进一步升级的必要性,涵盖例如注册、培训、赛事级别评定、选手积分体系建立、器材装备的销售与租赁……等诸多领域。
其次,“中国创造”的另一个显然的命题,是依托强大的中国船舶制造业,使更多船型的“中国赛船”先登上国内赛场、再走进世界舞台。这个命题和青少年帆船运动有着直接关系,以我对帆船制造的肤浅理解,我觉得适用于青少年比赛和训练的帆船,或许是值得列入优先选项的“中国制造”。
再次,大概在2013年前后,郭川曾经跟我谈过两个关于离岸帆船赛事的想法:
郭川是入选中国帆船荣誉殿堂的第一人一是开辟从东海到印度洋的“郑和航线”,作为一个中国原创的赛事品牌。他认为这条航线一年四季都可以航行,每年比赛的终点可以分别设在泰国、缅甸、斯里兰卡、印度、肯尼亚……等国家的港湾。考虑到近年国家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他的这个设想已经具有了超出帆船运动本身的价值,具有了相当的实操性。
二是开辟从长三角海域到南太平洋的“跨湖桥航线”,理由是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南太平洋地区的土著民族祖先,很可能是从包括台湾在内的中国南方和东南亚地区、以帆船航行的方式到达那里的。郭川当初谈到这个想法的时候,我还没太听懂,前些日子我参观了位于杭州萧山的跨湖桥文化博物馆,这才恍然大悟——考古学家提出的假设之一,是认为那条有8000年历史的世界上最早的独木舟,极有可能是用于航海的,它和南太平洋地区原住民使用的帆船极其相似,而在2015年的“中国航海日”,这条复原的“中华第一舟”,还进行了成功的海上试航。
无论郭川这两个想法是否有可能成为现实和什么时候能成为现实,我觉得他的这种思考方法显然很正确、符合现在和今后中国帆船运动的发展诉求,帆船运动是竞技体育,但它更是国人向往和践行着的生活方式,更由于“海洋强国”的国家意志和“帆船发现世界”的文化价值而超越了竞技体育。从这个角度说,中帆协引领着的中国帆船运动,获得了史无前例的发展机遇。而把握机遇的方式之一,就是在现有的基础上,本着“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的发展理念,构建一个逐步完善的赛事体系,就像中帆协现在所做的那样。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