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中国女冰队长俱乐部执教 张晶:也能为国争光
本报记者 王笑笑
1998年2月,日本长野。
冬奥会女子冰球季军争夺战,中国队对战芬兰队。比赛已进入第二局,芬兰队一次进攻,中国队门前一阵混乱,芬兰队一名球员趁乱用脚把球踢进中国队大门。虽然大屏幕多次回放进球画面,中国队也据理力争,但当值裁判还是判定进球有效。中国队队员受到此球影响,最终落败。
“那是我们距离冬奥会奖牌最近的一次。”张晶看着窗外,声音有些低沉,脸上写满遗憾。
张晶当年21岁,正是那支中国女子冰球队的队长。此后,她又随队征战了盐湖城冬奥会等多项大赛。2007年,张晶退役,她做出一个令人意外的决定,离开哈尔滨,放弃在专业队执教的机会,去北京的青少年冰球俱乐部当教练。亲朋好友都不理解,父母更是坚决反对,老两口儿都是工人,抱了一辈子铁饭碗。他们整不明白,闺女咋就连稳定收入和保障都不要了,偏要冒着风险去异乡打工?
“中国冰球要想真正强大起来,需要更多人的参与。”这是张晶的答案,铁了心的她说服了父母,离开了家。
十几年前,北京的冰球运动还没现在这么火,起步虽然艰难,但带领着一群“小不点”从零开始一点点学会滑冰、打球,张晶特别有成就感,“能把掌握的技术和对冰球的理解传播出去,让更多孩子认识、爱上冰球,我觉得特别有价值。”说起孩子,张晶的脸上终于有了笑容。
初到北京,张晶加盟了零度阳光冰球俱乐部。小学员们听说教练以前是中国国家队队长,打过冬奥会,立马兴奋起来,训练劲头十足。“我以后也要进国家队!”“我也要像教练一样参加奥运会!”张晶望着孩子们,开心地笑了。
当教练,可比当队长麻烦多了,当孩子的教练更麻烦。不仅要和队员沟通,还得和家长沟通,碰到对滑冰没兴趣的孩子怎么办?遇到胆子特别小的孩子怎么办?遇到对孩子过于自信的家长又该怎么办?“累心,费脑。”张晶苦笑着。
冰球,讲究团队精神,可校队里,孩子的年龄、球龄都有差距,水平参差不齐,想“捏”到一起很难。“再难也得‘捏’。”张晶绞尽脑汁。
张晶先找能力差的孩子,鼓励他们:“训练时自信点儿,只管上去抢。”
“可是,他们太快了,追不上啊。”孩子们有点儿怵。
“追不上没关系,你能跑吗?”张晶问。
“能!”
“能跑就使劲儿跑,不留余力地跑,发挥自己最好的水平!他们练的时间长,年纪比你们大,比你们快很正常。只要刻苦训练,你们也会那么厉害!”说着,张晶逐一拍了拍孩子们的肩膀,孩子的眼里又有了光。
张晶又去给水平高的孩子开小会。
“你们看不起小队员?”
“他们太慢了,太弱了。”
“你们是老大哥,是球队的主力,更应该起到榜样带头作用,你们看不起小队员,他们怎么向你们学习?怎么提高?要是以后遇到比你强的队友,也嫌弃你,你还愿意向他学习吗?”听了张晶的话,孩子们点点头,若有所思。
就这样,小的追大的,大的帮小的,很快小球员们拧成一股绳,球队的战斗力越来越强。
执教业余青少年冰球队,也能为国争光。
2016年,张晶率领史家小学冰球队赴美国参加“灯塔杯”国际少年冰球邀请赛,在循环赛中击败了两支高水平美国俱乐部球队。
比赛中,面对年龄占优、体格强壮的对手,孩子们打得格外流畅,拼得十分顽强。对手显然没意料到中国孩子这么“难缠”,变得急躁起来,身体冲撞变多了。张晶叮嘱孩子们冷静,“咱们别着急,一球一球拼。”战胜了对手,孩子们也赢得了尊重。随后,孩子们连克劲敌,取得赛事亚军,这是中国球队在该赛事中的历史最好成绩。“我带的队员,在美国的土地上打败了美国的球队!”望着脸蛋通红,汗流浃背的孩子们,张晶热泪盈眶。
目前,张晶还是北京少年女子冰球队的主教练。不过,这份工作没有固定收入。2015年,北京市冰球运动协会筹划成立“小女冰”,力邀张晶挂帅。在没有资金支持和保障的情况下,张晶一口答应下来。“我觉得这事特别有意义,根本没考虑钱的事。”
现在,北京“小女冰”有五六十人,都是在校学生,每周集中训练一次。“小女冰”成绩不错,不仅在全国青少年U系列锦标赛中摘金夺银,出国参赛也赢得了北美俱乐部的尊重。“我们队里不仅有具备潜力的好苗子,更在专业体制外开创了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张晶对“小女冰”的未来充满信心。
“我们欢迎所有喜欢打球、愿意打球的孩子,无论能力高低,只要肯坚持,我不会放弃任何一名球员。”张晶说着,望向冰场,洁白的冰场上,孩子们快速滑行,顽强拼抢……张晶期待着这些孩子,也能披上国家队的战袍,登上冬奥会的赛场,为国争光,帮她完成自己当年没能实现的梦想,“不仅仅夺得冬奥会的奖牌,还要中国冰球真正强大。”
(北京日报)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