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立遗嘱”,很多人会自动脑补影视剧中的熟悉场景:老人卧于病榻,颤颤巍巍地举起一张布满文字的纸……
而如今的现实却是:身体健康的老年人,照样立遗嘱,就连年轻人也开始跟风搭上了这班车↓
陈维浩今年68岁,老伴陈巧明62岁,他们想以订立遗嘱的形式把房产留给唯一的儿子。
早上8点,夫妇二人反复核对立遗嘱所需的材料——户口本、房产证、遗嘱……一路小跑坐上了去中华遗嘱库的公交车。
中华遗嘱库北京市第一登记中心,位于西交民巷。这个不足60平方米的房间,每天都有十几位老人前来办理遗嘱登记。中华遗嘱库免费为60岁以上老年人提供遗嘱咨询、起草、登记和保管服务。
中华遗嘱库北京第一登记中心。 上官云 摄
和大多数有孩子的中老年人一样,陈维浩夫妇二人对自己的孩子,总也放不下心:“家里不就一个孩子,他竞争能力不强,如今婚姻稳定性也不好,(我们)有些担心。”
除了陈维浩夫妇,今年72岁的刘蓉老人,也是来中华遗嘱库订立遗嘱的。老人家境不错,有一个女儿,女婿人品好,还有个非常聪明的外孙女。
家庭条件不同的几位老人,却有着同样的乐观豁达,并不忌讳谈生死,更不忌讳立遗嘱:生前就把死后的事情说明白,孩子少点麻烦,人没办法左右生老病死。
媒体评论人石述思说,这是一种观念的进步,中国传统文化都是以家为单元的。而现在随着中国越来越富裕,社会越来越进步,每个人的自我意识都在觉醒,包括老人,这个趋势是不可阻挡的。
在很多人印象中,立遗嘱是那个颤颤巍巍的老年人的事,再不济,也是上了岁数的人该去思考的事。但近年来,不少年轻人也开始提前行动,早早立下遗嘱。
彭子臣,今年刚刚35岁,有个温馨的小家庭,孩子刚满两岁。2018年10月,他完成了立遗嘱预约,预计在2019年3月办理登记手续,他希望把遗产平均分给妻子、孩子和父母。
房子、车子……提起“遗产”,这些大件立刻会闪现在脑海。但如今的年轻人正用自己的行动告诉你:抱歉,你落伍了!
或许你很难想象,余额宝、微信钱包甚至游戏账户,都能被写在年轻人的遗嘱清单上。
据介绍,前来订立遗嘱的年轻人有些拥有大量财产,有些家庭关系复杂,还有一部分是从事高危职业……
一份遗嘱也许只有寥寥数语,却能体现出人们对生死、财富和法制等问题在观念上的巨大进步,所谓只有看透生死,才能更好笑对人生。
但正如石述思所说:这也在一定层面上,折射出如今年轻人存在的安全焦虑——生活不确定性增加,转型社会竞争压力大,内在的皈依感缺失……每个去订立遗嘱的年轻人,内心大概都有自己说不完的苦……
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身后事”是比较避讳谈论的一个部分,但当你真正走进中华遗嘱库时,你会发现:人们对“生死”的观念,正在悄然改变着……
据2018年3月公布的《中华遗嘱库白皮书》显示,近几年来,咨询、预约立遗嘱业务的民众数量大幅上涨。如今,在中华遗嘱库,已完成流程的遗嘱,已达到8.2万份。
“立遗嘱”不仅是对身后事的提前安排,更重要的是对亲情、财产和人生无常等问题的理性思考。
中华遗嘱库的工作人员,也敏锐地发现了这一改变。“我们都不会用去世这个词,都是用百年之后来代替。”
而工作人员也曾去观察过,他们提及这一用词时,人们的微表情,从有一点点不舒服,到现在的完全不介意,“能够感觉出来,大家真的是越来越开放。”
“亲爱的儿子,我们已度过一生,步入永恒。愿你千万珍惜自己的身体,照顾好儿女,认真对待社会和人生,我们会在天堂祝你生活美满幸福,爱你的父母。”
这一天的下午三点,陈维浩夫妇二人的遗嘱订立完成,老两口在遗嘱上写下上面那段话……
如果,你也来立遗嘱,
你又会写些什么呢?
版权声明: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
来源:中国新闻网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