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
撰文/韦雨木
1978年12月18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举行,改革开放大幕就此拉开。
那一年,许海峰还只是安徽省和县沈巷区螺百公社太基大队医疗所的一名“赤脚医生;”郎平练习排球五年,仅仅是一个刚入选国家队不久的新兵;姚明还未出生,他爸妈甚至都还没有退役……
而四十年后,他们的名字,出现在“改革开放四十年人物”的榜单里,几乎成为了中国体育最好的代名词。
改变着的中国体育,成为他们成长成名最好的土壤。从打开国门的迷惘,到奋勇争金成为英雄,再到那些争议和改变,他们不断前行。而更多的是那些默默无闻的普通人,也被中国体育那些难忘的瞬间聚焦着,在其中演绎着属于他们最好的时代故事。
零的突破
1979年,一张颇具历史意义的照片,在日本名古屋被定格了。
照片中,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的基拉宁,微笑着和中国奥委会秘书长宋中握手,表示祝贺。那一天,国际奥委会执委会通过《名古屋决议》,恢复了中国奥委会在国际奥林匹克大家庭的合法席位。
名古屋决议
中国体育在二十多年后再度回归奥运大家庭 1956年,国际奥委会邀请中国参加墨尔本奥运会的同时,又以“中华民国”的名义邀请台湾参加。中国奥委会多次交涉未果,于两年后发表声明,中断与国际奥委会的一切联系。
1980年2月,中国体育代表团时隔28年后重返奥运赛场,参加了在美国普莱西德湖举行的第13届冬季奥运会,也从那时候起开始了“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征程。1982年新德里亚运会,中国首次超过霸榜多年的日本,之后再也没有从第一的位置上下来,亚洲体育格局从此被重塑。
也是在那一年,许海峰离开了安徽和县新桥的供销社,进入安徽省射击队集训队。两年后的洛杉矶盛夏,从小就喜欢用弹弓打鸟的他,为中国射落了奥运会历史首枚金牌,实现零的突破。
许海峰
捷报不断,中国女排在洛杉矶实现三连冠。之后两年,她们又连续两次站在世界之巅,成就了惊人的“五连冠”伟业。当初的郎平,一次次高高跃起,“铁榔头”名震江湖。
那是中国竞技体育扬眉吐气的年代。之前的羸弱,不止一次体育中反映过 奥运第一人刘长春远赴重洋的悲壮,多年不被国际认可的怨气,但随着许海峰的历史性一枪和女排创纪录的“五连冠”荣耀,这一切都灰飞烟灭了。
中国女排屡创辉煌
在打开国门那一刻,看到差距而感到彷徨和失落的情绪终于得以抒发,尤其以女排掀起的热潮。大街上,女排成为父老乡亲们见面必聊的话题,学习女排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中的引领口号。
当“女排精神”成为国人的精神图腾时,也在告诉着我们,原来我们也可以去追赶,去超越别人。
从《亚洲雄风》到《北京欢迎你》
1990年,歌曲《亚洲雄风》火了。
那是亚运会第一次来到中国,也是中国第一次举办综合性的国际体育大赛。四九城里,亚运会成了老少爷们那年的头等大事。
1990年亚运会
他们一边哼着“我们亚洲,山是高昂的头”,一边和大街上随处可见的亚运会吉祥物熊猫“盼盼”合影留念。那时,以熊猫巴斯为原型的“盼盼”风靡一时,花坛、书包、手绢、冰箱贴、胸针……在百货大楼里的各种产品上,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用全民参与来形容那一场盛会并不为过。神州大地很多人收到了北京亚运会基金会办公室颁发的捐款荣誉证明书,后来,这个人数据说是两亿,他们捐钱捐物,弥补了多达6亿的资金缺口。“全国人民都是东道主”、“亚运为国争荣誉,我为亚运添光彩”……伴随着这些充满激情的口号,国人也交出了一张参加亚运的成绩单。
那年秋天,当许海峰、张蓉芳、高敏一起点燃北京亚运会圣火时,谁又能想到,中国体育的又一个时代就这样被点亮了。
北京亚运会
第一次在现场亲眼目睹了顶级运动员和高水平的比赛,让老百姓心里体育的种子开始萌发。更多的老百姓们参与到体育中来,老大爷们开始打乒乓球,老奶奶健身散步,踢足球打篮球的是小伙子,小姑娘们身姿婀娜跳着健美操……全民健身的热潮,从北京开启,一时间席卷华夏神州。
十八年后,还是在北京城,人们哼唱的歌曲变成了《北京欢迎你》。当年举办亚运会的工体每到比赛日依然人潮涌动,城北的鸟巢和水立方已然拔地而起。大街上,越来越多的人穿上了运动装,脸上笑容洋溢,透着自信。一嘴北京味的大爷大妈们,看见问路的外国友人,也都能凑上前去,说上几句英语了。
那是一届接近完美的奥运会 8月8日,北京奥运会拉开大幕,最后获评“无与伦比”。从那以后,每年的这一天都被定为“全民健身日”,体育,不再成为运动员们的专属。越来越多的健身场馆,越来越多的运动人群……和运动员们赛场上争金夺银屡创新高相比,老百姓们的进步也不遑多让。
“离经叛道者”
1992年,中国足协在北京西郊的红山口召开会议,决定把足球作为体育改革的突破口。这次会议,还有个霸气的名称 中国足球的“遵义会议”。
在喊出“中国足球走职业化道路”改革方向一年后的那个冬天,8支被称为俱乐部的甲级队伍,集中在广东进行了一次奇怪的比赛。整个赛事,总共就卖出了可怜的八张票。
可1994年4月,某跨国烟草公司赞助的中国足球职业联赛还是粉墨登场了,12支球队拉开了中国体育化的大幕。说来奇怪,职业化的魅力迅速显现 从甲A元年开始,越来越多的人被赛事吸引,职业联赛走进老百姓的生活。“抢逼围”、“保卫成都”……一个个镌刻着那个时代印迹的词汇,伴随着城市街头万人空巷的盛景,成了当时让人难忘的一幕。
中国队亮相02年世界杯
2002年6月,在足球职业化的浪潮翻滚八年后,中国国足出现在了韩日世界杯上,这是他们的第一次,也是至今为止的唯一一次。
同样是那个月,略显忐忑的青年姚明,和父母坐在北京建国门的一个小屋里。
他在等待一个属于他的结果 最终,数千公里外的美国NBA选秀大会,斯特恩第一个念出了他的名字。镜头前的姚明笑了,他和父母击掌,庆祝。
之后,大洋彼岸更多的人知道了他的名字。他得到了许多黑人运动员的赞许,许多白皮肤的观众穿着他的球衣,为他送上掌声。一座东西方的桥梁,就这么搭了起来。
数年后,中年姚明成为了篮协的主席,也成为了中国篮球职业化的改革者。CBA公司开始独立运营联赛,国家队开始分红蓝两队,体育和教育相结合,众多改革措施,都有着姚明在NBA浸润多年的影子。 至少,当丁彦雨航、周琦们受伤的时候,他们不用再拼了命的不顾职业生涯,站在赛场上咬着牙坚持了。
李娜夺得法网冠军
也就是在姚明被NBA选中,开启荣耀的那年,李娜“隐姓埋名”了。她和相恋4年的男友姜山一起踏入校园。在华中科技大学新闻系,200多名同学几乎无人知道这个李娜是谁。
七年后,向来与旁人不一样的李娜,又做出了选择 离开“专业体制”,走职业化之路。在举国体制待了多年,李娜的选择题看起来似乎有些“离经叛道”,但结果是,她成功了。她有了国际知名教练、体能训练师、专业团队、职业经纪人,在“单飞”后的职业化之路也带来了成绩上“质的飞跃”,大满贯冠军,世界排名第二,于是,越来越多的后来者,开始走上了这条道路。
有一次,这个向来特立独行,带着戾气的姑娘说了这样一句话,“我是举国体制培养出来的,碰到了这么一个好政策”。
那些不快乐的往事,烟消云散了。
奥运冠军刘翔的“审判”
1988年奥运会,中国代表团兵败汉城,仅获五枚金牌。
“体操王子”李宁在团体赛中出现五次失误,回国后,他收到了国人寄来的刀片和绳子。有个信封里装着挽好的塑料绳扣,信上写着,“李宁小伙儿,你不愧是中国的 体操亡子!上吊吧!”
刘翔在雅典创造历史
二十年后,当曾经喊出“谁说黄种人不可以进前八,我就是奥运冠军”的刘翔在家门口折戟,他依然逃不过这样的“审判”。雅典夺冠时,他是“亚洲速度”,是“中国飞人”,而四年后,人们叫他“演员”、“影帝”。
他对这一切哭笑不得,但只能选择接受。他把微博评论关闭,躲在家里,想把自己从这一切中隔离。
那是“英雄至上”的年代,评判标准就是金牌。金牌榜的名字滚动一遍又一遍,他们的名字开始被更多的人熟知。银牌和铜牌属于谁,人们并不关心,也鲜有欢呼与掌声。埋藏人们内心深处的体育情感,甚至有些狭隘 曾经为女排“五连冠”立下汗马功劳的郎平,在执教美国队后被人以“卖国贼”相称;温哥华冬奥会冠军周洋在夺冠后因感谢父母而未感谢国家被人批评……
几年后,人们发现,这种固守多年的情感,开始有变化了。
郎平
里约奥运会开赛日中国一金未得,人们没有施压,没有批判,而是选择给未能夺金的杜丽和易思玲送上鼓励;傅园慧夺得铜牌后那几句“我已经用了洪荒之力”,“没有,我已经很满意了”在以前肯定会被口诛笔伐,而现在,这种真实却让她收获了无数人的祝福与欣赏。
几十年来,一块块金牌,一个个冠军的堆积,让国人开始潜移默化的在比赛前有了自己的判断 我们是体育大国,缺的不再是几枚牌子,几个冠军,我们要让那些获得银牌痛苦着说出“对不起大家”的愧疚者也感到骄傲,我们希望一度被视为“体育机器”的健儿们有着属于他们的个性和风采。
2016年的夏天,有媒体这样写道,“体育终于剥离了它不可承受之重,回归其本来面目,而这一切源于这个民族‘日益增长的自信、自强’”。
第三场盛会
2017年,熊猫“盼盼”的原型巴斯在福州长眠。它活了37岁,相当于人类的百岁老人。
它当然不会知道,自己在走之前两年,北京的名字再一次和体育挂钩。四九城,又将迎来冬奥会。从1990年到2008年,再到未来的2022年,三十年间,这将是体育在北京的第三次大盛会。
北京城变化太大了。90年为迎接亚运会提前修的部分四环路段,早已经完成了封闭,甚至北京的“大七环”也已经通路。2011年,岳云鹏唱着“终于有一天,你会修到七环”,七年后,这就成了现实。那是可以直接通往张家口的路,从北京市区前往冬奥会张家口赛区就这样被打通。
北京将举办2022冬奥会
每到周末和节假日,张家口的崇礼总是人满为患。万龙、太舞、富龙……大人带着小孩,儿女带着父母,踩着滑雪板,手持滑雪杖,戴着墨镜享受这样的惬意时光。“三亿人上冰雪”,除了距离北京市区200多公里的滑雪场,城区的冰球场、滑冰场里,也是人头攒动。孩子们在冰上起舞,大人们开始对孩子们参与的运动侃侃而谈 如何买到合适的装备,如何选择适合的教练,哪家俱乐部更好,怎么预防受伤,越来越多的专业术语,从他们嘴里说了出来。
他们似乎对于让孩子走职业兴趣不大,“参与一下,强身健体”成为了这些陪着的家长共同的心愿。
七环以里,越来越多的健身场所也多了起来,体育馆,健身房,甚至还有了健身舱。周末的场馆预约总是很难,早上傍晚的公园总是人满为患,奥体公园成为跑步圣地,无数人从里面跑出来,再参加全国各地的马拉松。
1981年,北马成为国内第一个马拉松,参赛的全部是清一色的专业运动员。2018年,全国各地马拉松一年有1072场,参赛人数超过了500万。而根据统计,现在我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近4亿,占比达到35%,城乡居民体侧达标率90%以上,体育场地已超过170万个,人均体育面积达到1.66平方米……
四十年前,改革尚未开始,体育一片贫瘠;四十年后,中国已然成为体育大国,竞技体育世界领先,全民健身风潮吹遍神州。
改革开放四十年了,我很感激它。
本文系腾讯体育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