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微信公众号kopleader)专栏作家 梁建章
下一个四十年的核心问题是人口。在所有改革中,人口政策的改革最重要。因为人口是国家和民族的根本,维持人口的均衡发展则是确保中华民族复兴的基础。
一、创新和人口规模优势是改革开放成功的关键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GDP以年均接近两位数的速度增长,2009年,中国GDP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7年,中国人均GDP达到8640美元,居于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中国GDP占世界的比重从1978年的1.8%提高到2017年的15.2%。
2018年12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改革开放40年的实践启示我们: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我们要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打造新引擎。”这个重要讲话表明创新在改革开放中所处的重要地位,以及人才和人口的重要性。
创新力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达(参阅我们的新书《人口创新力》):
一国的创新力=人口数量 X人口质量 X (内部交流量+外部交流量)。
简言之,一国的创新力取决于四大要素,即人口数量、人口质量、内部交流量和外部交流量。
在人口数量上,中国是世界第一,庞大的人口规模为创新提供了巨大的人才库和市场,这是中国的核心优势。
在人口质量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级各类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教育总体发展水平已迈入世界中上行列。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小学教育的普及率在60%左右,现在接近99.9%;中等教育的普及率从6%上升50%,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1981年的1.6%提高到2016年的42.7%,超过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在内部交流上,绝大多数中国人都使用汉语,有利于形成文化一致、政治统一的大市场,并且户籍政策不断放宽,也有利于促进不同地区之间的人口流动。
在外部交流上,对外开放大大促进了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商品交流,资金交流,科技交流和人员交流,中国现在已成为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外资流入第二大国,外汇储备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
在上述四个要素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的人口规模优势。改革开放释放了中国人口规模优势的巨大潜能,开创了中国高速发展的时代。
首先,人口多,市场大,有利于形成规模效应。造第一辆汽车与造第一百万辆汽车相比,肯定是后者的成本要低得多。所以市场规模越大,成本会越低,创新就越容易。市场越大,研发的成本分摊到每一辆车的成本就越低。在典型的服务行业中,在一个大城市中提供诸如银行、邮政、电信等服务的单位成本,也远比在一个小村庄提供类似服务的单位成本要低得多。
其次,人口众多也是庞大人才规模的基础。当今,大学教育是从事科技事业的前提。虽然总人口仅中国几分之一,但美国的大学及以上学历的人口却长期高于中国,这是美国科技力量领先中国的重要原因。但这一情况在2007年逆转。从科研人数来看,中国在2000年不到美国一半,现已超美国,20年后将远超美国。尽管中国科研人员在知识和经验方面还有差距,但整体质量在不断积累中会逐步提高。中国的研发投入现在仅美国的1/3,但增长率数倍于美国,迟早将居世界第一。科技人才和研发投入的规模优势,会是中国科技突飞猛进的坚实基础。2013年,中国的电子商务规模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并且在创业模式甚至技术上领先世界。新兴行业的异军突起,也得益于世界第一的市场和人才规模。
在全球竞争中,中国人口的规模优势已经得到体现。比如,高铁建设高歌猛进,成为中国向海外拓展的名片;美国在1960年代就曾讨论高铁计划,但现在依然是空中楼阁,原因是人口密度不够,经济合理性不大。中国航天事业循序渐进,而美国虽在冷战时期因关乎存亡曾竭尽全力,现在却有些难以为继。在2013年,中国的电子商务规模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这意味着整体规模较小的中国商业在电子化程度上已高于美国。这种新兴行业的异军突起,反映了人口优势对扭转技术竞争态势的意义。中国是全球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虽然领先的行业还很少,却可以在几乎所有行业参与国际竞争,这点无国可比。
人口规模优势在信息技术、互联网、人工智能以及文化创意等新兴领域更加突显,因为这些行业的研发投入巨大,边际成本却很低。人口大国往往能够利用其市场规模进行巨额投入,率先产业化,然后复制到其他国家。而且,大国的庞大人才资源,也更能聚集产生出产业和科技创新的集群。例如,中国5G建设全球领先,深圳则成为全球高科技的制造业集聚地。
二、人口危机是中国崛起的最大陷阱
按照目前每年6.7%的速度增长,中国人均GDP到2020年将达到1万美元,经济总量接近美国。如果美国GDP年增长率保持在2%左右,中国人均GDP将在2030年接近2万美元,虽然还只有美国的1/3,但经济总量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
但是这个世界冠军能保持多久呢?那时人口结构危机的幽灵已经临近,因为低生育率导致中国人口的结构已经严重老化,年轻的工作人群急剧萎缩,未来的盛世将只是昙花一现。要改变中国未来的人口颓势,只有现在就彻底反思生育政策。
全面二孩政策实施第二年的2017年,出生人口仅1723万,比2016年少了63万,比卫计委预测的最低值还少了整整300万。从各地已公布的数据来看,2018年上半年出生人口又比去年同期明显减少,例如,今年1-11月份,青岛市户籍出生人口同比减少21.1%。即便立即全面放开生育,出生人口锐减的趋势将不会改变。这背后有两大原因:
一是生育旺盛期女性的人数在急剧下降。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新生儿在1990年代快速减少,从1990年的2800万直线下降到1999年的不足1500万。从2015年开始,22-31岁女性在十年内将减少超过40%。而2017年,15-49岁育龄女性人数比2016年减少400万人,其中22-31岁女性减少600万人。
二是新一代的生育意愿继续走低。在现代化和城市化的背景下,生育一孩成为大部分家庭的默认选择。此外,大学扩招虽然大大促进了近年的发展,但也可能成为降低生育率的一次性因素。如今大学招生每年约600-700万人,即同龄中约40%的人要上大学。随着教育水平的提升,女性可能推迟生育时间,甚至减少生育数量。
由于堆积生育意愿而形成的出生人口短期高峰,已经在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后两三年内基本释放完毕,再加上育龄高峰期女性数量的锐减,从2018年开始,出生人口将以每年减少50万到150万的速度进入急坠状态。由于愿意生育三个或以上孩子的家庭少之又少,全面放开生育本身已经完全无法阻止出生人口的雪崩。
当高生育率背景下出生的60后依然在世时,出生人口的雪崩并不会马上带来总人口的锐减。但等到60后相继步入生命终点,中国每年的死亡人数将超过2000万,而出生人口可能不足1000万。这样中国总人口将每年减少超过1000万,而且衰减的相对幅度将越来越快。根据目前的趋势,除非大力鼓励生育并且显著提升生育率,否则中国人口在本世纪很可能跌破6亿。更关键的是,在低生育率惯性下,人口并不是跌到6亿就停止了,而是更有可能进一步加速萎缩。
如果中国未来不能大幅提升生育率,在二三十年后,中国人口将极度老化,规模效应丧失殆尽,中国经济很可能步入萎靡甚至停滞的状态,并最终陷入持续性的萎缩之中。届时除了医疗、养老、殡葬外,大部分行业都将成为夕阳行业。投资意愿低迷,基础设施老化、经济活力大幅下降。
在改革开放后,中国仰仗着全球第一的人力资源和庞大人口的市场规模,在几十年内迅速崛起,成为新兴制造业大国并将取代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但按现在的趋势,两代人之后,中国每年出生的人口将少于美国,未来这些总数比美国更少的年轻人,将负担远比美国更多的老年人口,中国人口会因此彻底失去人口优势。印度各种先天条件几乎都远不如中国,但印度年轻和庞大的人口,却是跟中国竞争的重要优势。至于美国,则将依靠移民和高生育率,在人才规模上会逐步赶上中国。过去200年来,美国人口增长了40多倍,而中国人口只增长了3倍。虽然中国目前的人口是美国的4倍多,但在目前的生育率趋势下,两三代人后,中国每年新生儿数量将少于美国;再加上美国从全球吸引移民,到本世纪末,中国的年轻人口将少于美国,中国将丧失对美国的人口优势。到时,国力又会被美国甚至是印度反超。
三、现在政策焦点是短期导向,长远人口最重要
经过改革开放40年来的高速发展,中国已从产能不足的短缺性计划经济,过渡到产能相对过剩的市场经济,进一步的发展越来越需要靠创新来驱动。更多人口,尤其是有创造力的年轻人口,会创造更多机会,激发更旺盛的创造力。中国经济的下一个阶段需要依靠科技创新来推动产业升级,而人口和人力资源对于科技创新至关重要。
目前,中国改革进入深水区,面对的挑战和不确定因素前所未有。例如,经济发展面临瓶颈,经济增长速度放慢,中美贸易摩擦前景不明,股市持续低迷,很多行业出现了产能过剩的现象。但另一方面,中国“生产小孩”的产能却严重不足。长期来看,鼓励生育本质上是对于本国人力资源的投资。对于目前面临各种“产能过剩”的中国经济来说,投资于人力资源恰恰是回报最高的一种选择。
习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没有提到计划生育问题。这并不奇怪,因为去年的19大报告也不提计划生育,近两年《政府工作报告》没有出现“计划生育”一词,民法典草案不保留计划生育内容......种种迹象表明,决策层希望让计划生育淡出历史舞台。
但我们认为,仅仅告别计划生育是不够的,中国需要尽快推出全面放开生育并鼓励生育的政策,其宏观目标是提升生育率至更替水平附近,以促进人口和经济社会的均衡与可持续发展,造福全体国民。
四十年改革开放成功的原因,简言之,就是对外开放,对内搞活。而成功的基础就是中国语言相通、文化一致、聪明勤劳、追求世俗成功的众多人口。过去,闭关锁国隔断了中国与外部的正常交流和交易,让中国失去了与世界同步发展的机会,无法享受外部的规模效应。而近40年来中国的改革开放,让中国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利用了全球人口规模优势以及自工业革命以来的积累效应,释放了中国过去的人口需求和劳动势能,在充分市场化和以及人财物和信息自由流动的推动下,带来了40年的经济奇迹。要继续这种奇迹,就需要继续对外开放,对内搞活,并保持中国的人口规模优势。
下一个四十年的核心问题是人口。在所有改革中,人口政策的改革最重要。因为人口是国家和民族的根本,维持人口的均衡发展则是确保中华民族复兴的基础。虽然人口问题是慢性问题,但影响深远。只是人们常常高估短期效应,低估长期效应。一个文明或民族,不论其科学、文化或社会发展的成就有多高,制度如何先进,如果其在繁衍上长期处于劣势,最终必将没落。中国的生育率已经连续27年低于更替水平,几乎注定了中国未来人口坍塌的命运。虽然中国人口形势暗淡无比,但现在还存在一线转机。唯有力挽狂澜地扭转中国的人口颓势,恢复中华民族的正常繁衍,中国才能延续四十年改革开放的成功。
(本文作者介绍:携程联合创始人、执行董事局主席)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