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排是中国体育的一面旗帜,老女排的拼搏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至今都是一笔宝贵财富。其中,女排精神被几代运动员视为刻苦奋斗的标杆和座右铭。它是敬业、是团队、是精气神,也是决胜关头永不放弃的信念,是低谷时刻奋然崛起的决心。
1981年11月16日,日本大阪,中国女排历经五局苦战,击败东道主日本女排,以七战全胜的傲人战绩获得第三届女排世界杯的冠军。比赛战至决胜局末段,双方比分紧咬,一度战成15平,胜负就在一线之间。关键时刻,女排姑娘们用坚定的意志和必胜的决心,赢下了最为关键的两分。代代相传的女排精神,也由此而生。
后来,当时正主管女排的魏纪中在他的回忆录《我的体育生涯》中写道:“在那个年代,再没有比女排酣畅淋漓的扣球更能让中国人感到扬眉吐气的事了。”
1984年奥运会,中国女排再次闯入决赛,对手是占据天时地利人和优势的美国队。虽然小组赛曾经遗憾惜败对手,但中国女排并未因此丧失对于胜利的渴望。郎平领衔的女排姑娘,坚信自己能在异国他乡实现一个全新的成就,那就是夺得中国女排在奥运会历史上的首金。
比赛的进程充满曲折,但中国女排敢打敢拼,作为核心的郎平在进攻端发挥得尤其出色。胜利的一刻,张蓉芳扣下最后一分,中国女排姑娘们欣喜若狂,纷纷拥抱成一团庆贺。腾飞的80年代,中国女排成为当之无愧的时代旗帜。
进入90年代,随着郎平、梁艳等名将相继退役,女排的人才培养出现了青黄不接的情况。面对巅峰后必经的阵痛,女排人并没有借势陷入低迷,而是卧薪尝胆,等待着厚积薄发的时刻。悉尼奥运会后,陈忠和出任中国女排主教练。他大胆启用新人,令球队的面貌焕然一新,重新回到了顶级球队的行列。
2004年雅典奥运会,赛前重炮手赵蕊蕊的因伤缺战,给夺冠之路蒙上一层阴影。但中国女排和俄罗斯女排在决赛中的5局苦战注定留在中国奥运史上,这一光辉篇章的注脚不但是中国女排逆转拿到金牌,更是中国女排置之死地而后生、在局势极为不利的悬崖边上拼回最后三局的拼搏精神。
最终,中国女排以3比2的比分险胜拿下冠军,时隔二十年重回奥运之巅。这场反败为胜,也成为了中国女排的又一场标志性胜利,冯坤、周苏红、赵蕊蕊、杨昊等球员也成为了新一代的全民偶像。
转眼十二年过去,中国女排又迎来了朱婷、惠若琪、魏秋月、徐云丽等新一代力量,但女排精神却依然是亘古不变,薪火相传。里约奥运会,中国女排小组赛磕磕绊绊,一度引来球迷质疑,但这支日趋成熟的球队终于在淘汰赛阶段亮剑,在不被看好的情况下,力克东道主巴西、淘汰欧洲劲旅荷兰,与欧洲新贵塞尔维亚决赛碰面。在马拉卡纳体育馆,全场近乎七成以上的华人观众见证了中国女排不负众望地以3:1战胜塞尔维亚队,时隔12年再登奥运冠军宝座。主教练郎平也实现了作为队员和教练员的奥运金牌大满贯。
相信体育的力量,便能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当里约赛场上国旗冉冉升起的那一刻,女排精神,激荡起人们心中的一种共鸣,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央视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