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体育 | 最新更新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西甲 > 正文

亚博体育:首马2:26!斯坦福硕士萧昱新晋“北美华人一哥”

来源:yabo 编辑:U体育 所属栏目:西甲 时间:2018-12-18 11:02:37
本文由亚博体育2018年12月18日最新报道: 资料图。 资料图。

就在同一天之内,三场高水平马拉松大赛,先后在亚、欧、美三大洲精彩上演。

我们已经介绍过12月2日星期天举行的福冈和巴伦西亚两场大战,第三场则是美国加州首府萨克拉门托的加利福尼亚国际马拉松(CIM)。

CIM:930人破三

与为日本夺回阔别14年冠军奖杯的福冈马和打破亚洲纪录的巴马不同,CIM男女冠军的成绩都很不起眼:2:12和2:28。

但就整体水平而言,它却可能是世界上最高的马拉松:

10人进2:14,14人进2:15,27人进2:17……

进2:19:00,即达到美国奥运选拔赛(OT)报名标准者,多达53人!女子迈过OT门槛2:45:00者,更有100人之众。

男、女破2:30和3:00大关的人数,分别高达164和265人。

11月的上海马拉松,因为破三人数刷新中国纪录(720人,其中中国籍685人)而轰动一时,而本届CIM的这一数字竟高达930人,比上马多出210人。

事实上,世界上整体水平最高的纯精英赛事福冈马拉松,今年从第17名开始成绩就不如CIM(2:15:47 vs 2:15:36)。

CIM如此惊人的表现,还是在美国顶尖高手集体缺席——无任何奥运马拉松选手参加的情况下创造的。

虽说它因为海拔净下降过多(105米或344.5英尺),不属于世界纪录认可赛道,但其成绩仍被美国田联和波士顿马拉松接受。

(按John Kellogg公式,海拔每下降10英尺,成绩可以快1.8秒;因此CIM总共可为选手节省62秒)

美国华人跑团BURN此役的战绩同样辉煌:158人完赛,93人波马达标,BQ率59%!其中男110人完赛,63人BQ(57%);女48人完赛,30人BQ(63%)。

由于现役“北美华人一姐”刘子杨因两周前刚跑上马而缺阵,今年BURN的女子最好成绩仅为3:08:02。

不过,男子破三者却多达27人(24.5%),其中9人进2:50,5人进2:45,3人进2:40,1人进2:30。

痛苦的首马

唯一进2:30的那位名叫萧昱,是个拥有斯坦福大学硕士学位的28岁硅谷工程师。

第一次参加正规马拉松比赛的他,首战跑出2:26:51的惊人成绩,大幅超越前两任“北美华人一哥”苟良(2:34:,2017 CIM)和Guannan Li(2:33:49,2018 Modesto)。

其实这次他的参赛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开局之前就遭遇意外,赛后他在接受笔者专访时透露。

“我是从蛮后面追上来的。因为把我们从终点(萨克拉门托市区)附近送到起点的巴士迟到半个钟头,所以到了之后非常混乱。我花了半个钟头上厕所和寄包,到出发区时已经挤满了人。”

赛前他的目标是2:25至2:27;“顺利的话2:25应该可以;如果腿废了的话,2:27应该勉强可以。”

不过,前10公里他的配速是每英里5分29秒(3:24/km),高于2小时25分的平均节奏每英里5:31(3:26/km)。

出发1英里后,萧昱追上苟良(Guannan Li没有参赛)。两人同跑一两英里后,他先走一步。

由于高手众多,他一路上“零零散散一直有人陪着”:从3英里到十几英里,他跟上一个节奏相近的集团。后来那些人加速,他掉了队。

前面跑得蛮顺、感觉很好的他,从十五六英里(24、25公里)开始肌肉疼痛,感觉有些吃力。

到了十七八英里,眼看另一拨人追了上来,已经缓过劲来的他,于是汇入其中。“我们又一起追上前面那一组——这次很多人都爆了。”

不幸的是,他自己也在20英里(32公里)过后撞墙。

“不是那种低糖的撞墙,也没有抽筋,而是肌肉痛到没办法控制。每一步着地和往前踢的时候都非常痛——两条腿都是如此,可以痛的地方都痛了。跑得非常挣扎,马拉松真的很难。”

尽管30公里过后,他的每个5K分段都在掉速,但痛苦耐受力惊人的他始终没让配速掉出5:37(3:29/km)。

最终他前半用时1:12:15,后半1:14:36——只慢两分多钟。

他感慨说,今年CIM高手众多;自己的成绩去年可以排七八十名,今年仅为第127。

“还好没有被女子冠军追上。我可能最开始的时候就超过她了。”原来在出发后不久,他就追上人数众多的女子第一集团。

这位年轻的硅谷工程师到底是何来历,为何首马成绩就如此一鸣惊人?

初中开始跑步

萧昱家住硅谷名城库珀蒂诺,但他任职的机构并不是当地最著名企业苹果,而是鸿海旗下一家从事数据中心光纤产品硬件整合的公司;他具体负责机械设计。

1990年出生于台湾新竹的他,2001年和妹妹一起随父母从移民美国。

受父母影响,他从小就非常喜欢运动。

小时候全家人还在台湾期间,在新竹科学园区当电子工程师的父亲,每个周末都会带他和妹妹去打羽毛球——从家骑车往返。

“我妈也强迫我每个周末游泳。如果我在家里坐太久,她会说:你赶快出去动动!和大部分人相比,我们家运动算很多。”

得益于从小勤于运动的习惯,萧昱不仅身体协调性好,“在运动方面有灵感,学新东西一直都比较快”,而且“和很多朋友相比也很少受伤”。

他举了两个例子:自己两年前开始学网球,打了两三个月就会了;滑雪也是第二天就能上black diamond(介乎中、高级雪道之间的“黑道”)。

不过,他开始接触跑步,却是到美国上初中以后的事。

当时他念六七年级,每周五体育课要求学生在操场上至少跑八圈,多过八圈还能挣到额外学分。

“在美国的中国小孩大部分不爱运动,刚开始我只讲中文,都和他们在一起。”那些人是尽量偷懒,能走就走,只求在规定时间内混完八圈。

一个经常从他们身边呼啸而过的白人,引起萧昱的注意。他发现自己走八圈的时间,人家可以跑十二三圈。

有一天他心生好奇:我不知道可不可以做到?于是便跟着那人跑。

虽然他最终没能跟上,但慢慢发现自己可以越跑越远、越跑越快,于是开始喜欢上这种成就感。

第二年他参加学校的越野比赛,发现这个很对自己胃口。

上高中后,他继续参加跑道赛和越野赛(美国学校的田径赛季是春季跑道,秋季越野)。

在校内萧昱的跑步实力一直排名前三:刚进高一就是第三,最后一年第二;5000米最快16分50秒,“在我们队里算是最快的”。

遗憾的是,他们学校在库珀蒂诺市只算弱队,十几年都无缘入围州赛;只有一个他的高四(高中最后一年)学长达标,只身一人去征战州赛。

“那四年我一直阴错阳差,都没有去跑州赛。”

难圆铁三梦

萧昱本科和研究生上的都是美国名校:UCLA(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和斯坦福,均主修机械工程专业。

大学时代的他,开始梦想当一个职业铁三运动员。

“当时其实也没想那么多,可能只是那种男孩的白日梦——向往铁三选手手拿国旗、跑向奥运或夏威夷(大铁世锦赛)终点的画面。”

他也羡慕他们可以赴世界各国参赛,身材又非常健美。他的铁三偶像是大铁世界纪录(7:35:39,2016)保持者、德国名将Jan Frodeno。

萧昱之所以选择铁三,是因为觉得自己跑得不够快,最好的机会可能是骑车或铁三。

两者的社团他都参加过。对比之下,他更喜欢铁三社团的气氛:精神非常纯,大家都很友善也很疯,一整天下来可以训练很长时间。

“我们都是穷学生,东西都是借来的。一套骑行服要穿一整个礼拜。”

而单车社团感觉不怎么纯,有点攀比、炫富;“大家好像都钱很多,钱越多车就越好。”

在斯坦福读研时,萧昱如愿拿到铁三职业资格。2014年毕业后,他决定先不找工作,先专心训练再说。

这样做的原因,是担心工作后没有足够时间训练和恢复,出不了成绩。所以想拿出两三年全力一搏,看自己可以走多远。

回忆那段经历,他坦承:“那两三年一直很打拼,练得很辛苦,却一直没办法突破。而且找不到训练伙伴,基本都是自己一个人练。”

由于既没有工资收入,也没有赞助商(“只有一家帮人调自行车的公司帮我一点,另一家加州公司Zoot给我免费提供衣服),开支却不少,例如外出参赛要买机票、租车;他“各方面都很困难,蛮不开心的”。

他只得上午训练,下午做家教,挣点外快。

萧昱专攻的项目,是总距离70.3英里的半程铁人,最好成绩是2016年在加拿大Ironman Victoria 70.3创造的4:00:51,职业第九。

其中1.9公里游泳20:09,90公里自行车2:16:55,21.1公里半马1:20:56。(他的半马PB是今年圣何塞摇滚半马1:11:49,第19名)

以前他认为自己骑车最强,“现在应该是跑步吧”。

全铁(Ironman,亦称“大铁”)他只参赛过一次:2016年11月的Ironman Arizona,而且是“用半铁的训练硬去比的”。

结果成绩相当不错:8小时49分(马拉松3:09:35)。

不过,那基本上就是他的最后一次比赛,因为当时他对铁三已经心灰意冷。

“感觉自己已经到了顶峰,没办法突破,已经没有意义了。我一次奖金也没有赢过(最好名次也只是和奖金擦肩而过),到最后基本上就不想玩了,一点热情、一点兴奋都没有,感觉蛮累的。”

既然难有出头之日,他决定move on(了断旧爱,继续前行)。

“那时候一点想回来的概念都没有,所以才休息了一年半。直到碰见BURN的跑友,才决定重返赛场。”

首马成功之路

尽管告别了铁三,萧昱并没有放下运动的习惯。平时他仍会沿着公司附近的河畔trail(小径),独自一人跑步。

今年5月的一天,他看到“有两个中国人跑得蛮快的”。

他追上去,用英文和他们搭讪:你们是不是每天都跑?我可不可以跟你们跑?

他们回答:对对对,你可以一起来。

他问对方联络方式。两人见他讲一口纯正的美国英语,就不太有把握地问:你有微信吗?

萧昱:有啊!

“那你看得懂中文吗?”“看得懂啊!”

“那你会打中文吗?”“会打啊!”

“他们就说:那我们还讲英文干嘛?!”(笑)

萧昱就这样加入了BURN,并在周六群跑时结识里面的两位高手苟良(下图左)和Jay(也来自台湾,PB 2:39,下图右)。

跟BURN一起练了两三周,他发现自己跟他们非常合得来,蛮喜欢这种生活的。

“我这一生短短28年,从没遇到过这么投合的训练伙伴。我们完全不会互相攀比:今天谁跑快、谁跑慢;谁跑了什么。大家彼此关心,尽力互相帮忙。”

他举例说,比如Jay在练他的课目时,如果跑得很挣扎,自己就会放弃训练课去pace他、带他跑完;有时苟良和Jake也会为自己挡风。

“这次跑马拉松,我做梦都不会梦到自己可以跑这么快。”萧昱感叹。

分析他的成功首马,我们或许可以归结为三个因素:

一、找到BURN

“幸好被他们抓起来一直练。我们一直关系很好,所以练得非常开心,才能(在CIM赛前)成功训练了6个月。”

二、勤奋训练

他一周跑七天,正常周跑量90英里(145公里),peak(巅峰)两周达到100英里(160公里)。他们三人每周至少三次合练。

由于也在准备一个半铁比赛,他还会练游泳和骑车。这两项交叉练习既能帮他夯实有氧基础,也让他不容易受伤。

跑步他按两位队友给自己写的训练计划;游泳和骑车因为以前请过教练,已经清楚大致的训练课表。

跑步他每周有两三次重头训练:间歇和长距离。

后者在打基础阶段,通常跑17、18英里(27.4至29公里),有系统训练以后都在20英里以上;Peak阶段大概22英里(35.4km)。

剩下几天“都是堆跑量”,最累的时候配速8分半(5:16/km),状态好就6分40(4:08/km)。

近半年来,他每周平均训练25小时,最多达到31个小时。

“这让我蛮惊讶的。以前没有正式工作时,每周21、22个钟头,最多25小时。现在基本上不工作时都在训练,或者在睡觉。”

网友评论:

Copyright © 2002-2018 U体育 版权所有 标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