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体育 | 最新更新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西甲 > 正文

亚博:青年科学家林俊:结缘核科学技术 助力未来清洁能源

来源:yabo 编辑:U体育 所属栏目:西甲 时间:2018-12-18 06:11:28
本文由亚博2018年12月18日最新报道:

林俊在办公室 郑莹莹 摄

中新网上海12月17日电 题:青年科学家林俊:结缘核科学技术 助力未来清洁能源

作者 郑莹莹

“公众对‘核’往往心存忌惮,但核科学技术实际上已经跟我们的生活分不开了,医院的伽玛刀、PET、放射性诊断和治疗药物等先进诊疗手段,都是核科学技术带给现代社会的‘福利’,大大提升了人们的生活质量。”青年科学家林俊说。

林俊是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堆材料与工程技术部副主任。

他说,在现代社会,核科学技术改善着人们的生活,除了医疗方面,还在环保、农业和先进材料生产等领域有广泛应用,而核能更是为人们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清洁能源。

林俊1978年出生于江苏丹阳,他与“核”的结缘,还得说回1998年。那年,林俊还是南京大学三年级的学生,正面临着本科分专业。他还记得,那是在学校的大礼堂,各个专业的老师轮番上台为学生介绍专业,其中一名核物理教授有感染力的讲述,为林俊打开了核科学技术的大门,他就这样踏上了与“核”结缘的科研道路,将居里夫人等卓越科学家视为学术偶像。

林俊在办公室 郑莹莹 摄

在南京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林俊来到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这个研究所是中国科学院知名的以核科学技术为特色的研究所,在这里,他加入中国科学院核分析技术重点实验室的环境科学研究团队,利用核分析技术来开展中国特大型城市大气污染的研究。

在博士后以及留所工作的数年里,林俊融入研究团队,利用核分析方法这一研究利器,为灰霾成分检测和污染源追踪提供了常规方法不易得到的信息。但随着研究的深入,他的心里总盘旋着新的疑问,“我们研究灰霾等大气污染的成分特征、演化过程以及污染来源,但这就像一位大夫会诊病却不会治病一样,我们要怎样从源头阻断污染的产生?”

机遇出现在2011年,那年中国科学院为落实“创新2020”规划,部署了首批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承担了“未来先进核裂变能——钍基熔盐堆核能系统”专项,计划用20到30年的时间来攻关,研发先进的新一代裂变核能系统,实现工业应用。彼时,林俊发现,他心中的疑问有了解决出路。

“要从根源上解决环境污染,就要找到清洁的能源,而核能在清洁能源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林俊说。他表示,核能发展的历史不短,近年来,法国的核能发电大概占总发电量的75%,韩国占30%,美国占19%,相比之下,中国还不到4%,远没有达到10.6%的国际平均水平。

林俊说,核能也在不断发展进化,新一代核能不仅能提供电,还可以提供高品质、“无碳”的高温热源,从而扩展出更多的用途,比如高温制氢、高温化工、合成氨等。

于是,他义无反顾地加入了这个核能研究队伍,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在项目中承担核燃料研发的任务,“核燃料是核能巨大能量的来源,它对反应堆、核电站的安全性和经济性有重要影响,我们当前的任务就是为第四代反应堆——钍基熔盐堆,研发核燃料。”

他介绍,钍燃料是其研发重点,而熔盐堆正是一种能够高效利用钍的反应堆,“要知道,中国‘钍’的储量丰富,是‘铀’的数倍,它有望成为解决中国核能长期发展的关键。”

在林俊看来,核能技术的研发、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许多专业人员共同协作、长期攻关。他所在的钍基熔盐堆核能系统研究团队有700多人,都在为同一个目标而努力。

“能够参加这种‘大兵团’作战的项目是幸运的,在这里,我们每个人不再是单独的个体,而是整个团队相互协作、耦合,产生‘1+1远大于2’的效果,这是在小规模课题组里没法体会的”,林俊说。他认为,这也得益于国家科学技术评价体系的转变:改变过去以发论文为英雄的导向,转为以目标和问题为导向,给科研人员更多的试错空间,鼓励科研人员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

林俊今年40岁,他说,“生于1978年”对他们这一代人来说,有着特别的意义,“与改革开放同龄,既迎接着挑战,也面临着机会,我们在学校学习了知识,在工作中积累了经验,现在又遇到国家对科技创新如此重视和支持,可以说我们遇到了好时代。”他近期的小目标就是,带领团队攻克钍基核燃料的研发和工程难题,以助如期建成钍基熔盐实验堆。(完)

中国新闻网

网友评论:

Copyright © 2002-2018 U体育 版权所有 标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