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的《违规起跑风波再起,长春马拉松开出19人禁赛罚单》发出来之后,很多跑友在评论区问,明明计时芯片已经普及了,为什么前几名还要以枪声成绩排名。
简单来说,如果所有选手统一按芯片计时算成绩,那就很可能出现“第一个冲过终点却不是冠军”的尴尬场面。
到底为什么会这样呢?要弄清楚这个问题,咱得先弄明白“枪声成绩”和“芯片成绩”之间的区别。
如果你已经跑过一场比赛,全程也好,半程也好,成绩证书上通常标有2个成绩——枪声成绩(Gun Time)和芯片成绩/净成绩(Chip Time/Net Time)。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开始计时的时间不一样,就如同各自的名称里所表示的那样:
枪声成绩从发令枪响开始计时,代表发令枪响到你通过终点的总时间;
芯片成绩从通过第一块计时地毯或类似设备开始计时,代表计时芯片记录的成绩,即从通过起点到通过终点的总时间。
该证书上的个人信息和成绩均为虚构,如有雷同,只能是缘分了。
更直观一点,“枪声成绩”和“芯片成绩”的关系就像下图这样。
一场几千几万人的马拉松比赛,起跑的队伍能排得很长很长,而起跑线就那么一条。所以,大多数人从起跑发令到通过起点线,都还有很长一段距离。而发令枪响后、通过起跑线之前的所有时间,都被计入了枪声成绩里。你的起跑区域越靠后,离起跑线越远,就会“损失”越多的枪声成绩。任哪儿也找不到一条能让所有选手同时通过起跑线那么宽的路,所以这段“损失”的成绩又无可避免。短则一两秒,长则几十分钟,怎么想都很“冤枉”。
这种“不公平”和“冤枉”,催生了计时芯片的出现。
1994年9月的柏林马拉松是世界上第一场使用芯片计时的大型城市路跑赛事,芯片由荷兰的“冠军芯片”公司(ChampionChip)开发投放。此前的马拉松赛大多由裁判员手动计时,就跟我们在学校时老师计800米成绩一样,大型赛事甚至可能有上百名裁判员出席。
2003年,芝华安方将这种CC芯片计时系统引入国内,并用在了当年的2003北马上。
如今四分之一个世纪过去了,计时芯片早已在全球各个角落的赛事中普及开来。即便是在曾经被认为“用芯片太不划算”的小规模越野跑赛事中,计时芯片也已经成了标配。2017年11月28日,中国田径协会公布了最新一期计时芯片传感系统审定合格名录,光是已经通过田协认证的公司就达到16家 。
计时芯片往往配合计时地毯工作
刚刚说到,计时芯片记录的是你通过起点到通过终点花费的总时间。换句话说,如果你参加一场全马,那么芯片成绩就代表你刚好跑完42.195公里的成绩,更接近你跑马拉松的真实水平,这也是把芯片成绩叫做“净成绩”的原因所在。
芯片成绩看起来确实是更公平的算法。
所以,跑友的疑惑不无道理——既然更准确、更公平的芯片成绩已经普及了,为什么不干脆舍弃了陈旧落伍的枪声成绩呢?
枪声成绩始终没有被取缔,是有道理的。
让我们来假想2个选手,A和B。选手A是特邀选手,起跑时站在第一排,枪声成绩刚好2小时10分,芯片成绩2小时9分;选手B是突然冒出来的黑马,站在A区,枪声成绩2小时11分,芯片成绩2小时8分。(如下表)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Copyright © 2002-2018 U体育 版权所有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