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智美体育官网发文:2018年7月10日,国际田联宣布:2017广州马拉松荣获国际田联路跑金标赛事。一石激起千层浪!
跑友意见不一,有人不以为然,有人感谢智美6年的付出;有人则说,公道地讲,智美广马组织还可以,也没太多不专业的表现;有人惋惜晚了一丢丢,也有人说,这篇推文感觉是说“因为有我这么一个好前任,所以你才有今天”;而更有不同的声音出来:“国际金标与我们这些普通跑者参赛体验有很大关系吗?激动什么?”
不管怎么说,
首先要祝贺广州马拉松跻身国际田联金标赛事
广马继北京马拉松、上海国际马拉松、厦门马拉松、扬州鉴真国际半程马拉松、黄河口(东营)国际马拉松、重庆国际马拉松、兰州马拉松后成为中国大陆第8个国际金标赛事。
广马也是中国大陆获得国际田联认证的第13个标牌赛事。
这是2017年的情况:获得标牌赛事数量的国家排在前6位的依次是中国、日本、捷克、西班牙、美国和法国。不知道现在情况是否有变。(截图来自橙光线的文章《国际田联标牌赛事应该“追”吗?》)美国每年马拉松赛事上千场甚至更多,而认证的标牌赛事并列倒数第一,区区6场,看了以后让人感慨不已。
其次,国际金标赛事并非跟跑者没有关系
很多跑友每每谈起金银铜标(或国内金银铜牌)时,偶尔也会小质疑:像国内某某某赛事,居然也是国际金标?
确实,金标赛事的标准跟广大跑者的参赛体验是有一定偏差的。据悉,国际田联标牌赛事的评选标准可以分为特邀选手邀请及保障、赛事规范与公平、安全保障、宣传与传播、国际田联品牌呈现几个方面。通俗地讲,金银铜标主要是要求赛事组织者的,主要侧重规范性、公平性、商业化。
比如,其规定必须邀请优秀运动员参赛:金标赛事必须邀请36个月内达到金标成绩,或达到奥运会、世锦赛的前25名的运动员参赛。其中至少男子5人,女子5人,他们至少来自5个不同国家和地区。比如金标马拉松运动员的成绩为男子在2小时10分以内,女子在2小时28分以内。铜标、银标运动员成绩略降,国家数也不同。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国内很多赛事对非洲特邀选手趋之若鹜。尤其是一些地方政府希望速成标牌赛事,要追求“国际”二字,情况更甚,闹出各种奇葩笑话也屡见不鲜。大家抱怨奖金都被非洲选手抢走了,其实,大部分情况是相关评选规则闹的。
但这个标准就完全一点跟广大跑者无关吗?那肯定不是!比如安全保障方面,其要求是:“医疗保障应与选手人数和赛事天气条件相匹配;道路封闭并有人管理;组委会必须购买第三方责任险;饮水用水和补给站必须按规则设定,并且有充足的人员服务。”不管是医疗保障,还是保险、补给等,都是事关跑者的安全。安全大于天,这样的强制要求,是对跑者的最大尊重。
国内马拉松赛事井喷,也就是2015年起。在中国田协备案注册的赛事,从几十场到几百场,以及2017年的1102场。不管是金银铜牌还是金银铜标,都对赛事规范性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也起到了必要的约束甚至是震慑作用。
(图片来自爱云动。摄影师见左下署名。)金标银标,不如跑者口碑
智美把自己定位于广马的“拓荒者”的角色,这本身无可厚非,这是客观事实,理应得到认可。而新的运营方,中奥路跑,相信不管广马是否金标,都会按照国际金标赛事去组织运营。而且,中奥路跑志向应不仅仅满足于双金,而是有更大的追求。
想得到跑者的零差评、好口碑,广马还需要很多很多深入、细致的工作要做。2018广马正在报名中,从此前发布的内容看,有不少创新的亮点,正在朝着更专业、更精细、更国际范的方向迈进。
(截图来自广马官网)并非所有的赛事都得去追求金银铜标。特色比标牌更重要,赛事品质比口号符号更重要,而对目前中国大陆绝大多数赛事而言,活着比申请标牌更重要。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不刻意标榜,就是一种自信。你看北马、上马,并没有动不动就宣传自己是双金……从这个角度来说,确实没必要激动。
金银铜标只是一种认证体系,不是护身符,也不是免死的尚方宝剑。国内个别金标赛事确实名不副实,至少让广大参赛跑者的体验很不好。其只唯上、不为下的做法,也很让跑者们颇为不满。现在已经进入了用脚投票的时代,好的赛事,不管是否有标牌,跑友们照样会力捧,照样一签难求;如果办的不好,跑友们也不会因为你是国际金标就不去吐槽,相反吐槽只会越来越集中、越来越猛烈。
而最近,成都国际马拉松跳出来喊要办一个大满贯标准的赛事。其实,金标银标也好,大满贯标准也罢,如果不把广大跑者放在心里,如果赛事服务与专业水平不到位,都最终将会沦为让人吐槽的一个谈资。
一句话,金标银标,不如跑者的口碑。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Copyright © 2002-2018 U体育 版权所有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