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体育 | 最新更新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亚博体育 正文

「非公医疗100+」从“救火”到“防火”,健康管理领域的新变量

来源:yabo 编辑:U体育 所属栏目:亚博体育 时间:2019-01-19 01:58:13
本文由亚博体育2019年01月19日转载报道:

“上医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上千年的《黄帝内经》就强调人们不仅要治病,而且要防病,与今天的“健康管理”不谋而合。

健康管理起源于美国,当时,保险公司为降低成本,减少降低医疗费用支出,而大力向用户推广预防保健,减少人们看病的频率。21世纪初,我国健康管理事业开始逐步发展,至今,健康管理已经不是带有治疗、术后康复等色彩的传统健康管理,而是一个超级生态圈,打通了检测、评估指导、干预维护整个封闭循环系统,连通了包括体检机构、保险公司、健康智能硬件、基层医疗机构等产业链多方。

近日,亿欧大健康专访了毕马威中国医疗行业主管合伙人姚凤娥,其在医疗保健行业的国际管理中拥有超过二十年经验。本次采访主要针对健康管理产业的发展情况、健康管理服务机构,以及近年来兴起的移动健康管理服务商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从“救火”到“防火”,基层成健康管理主要入口

近几年,医疗健康从“治”向“防”的转变速度之快,其根本原因是国家为改变现阶段老龄化进程加快背景下,慢性病患者增加而导致的医保入不敷出的“尴尬局面”。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65周岁以上的人口已达1.58亿,占总人口的11.4%。而中国居民每年因慢性病死亡的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比例高达86.6%,造成的疾病负担已占总疾病负担的70%以上。

国内目前进行健康管理的医疗机构包括: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专业体检中心以及其他的健康管理机构。但在姚凤娥看来,未来公立以及私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等基层医疗机构将会是健康管理的主要入口,其主要原因在于患者的可及性以及政策的推动。

在患者的可及性上,国内患者与基层的可及性最强,基层医疗机构占到全国的94%,百姓看病首要需求就出现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政策上,近几年两会议题和政府工作报告均提到了医疗基层改革,欲将健康管理逐步引流基层,做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2015年,国家开始鼓励医生到基层多点执业,发展社会办医;2016年,国家又协调推进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开展分级诊疗试点;同年,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还提出要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

“一旦基层成为健康管理的主要入口,这也必然会带来新的商业机会。”姚凤娥表示。具体来讲,一方面,由于我国基层医保费用开支巨大,而基层医疗机构的发展却较为薄弱,这就有可能出现政府购买服务,健康管理公司从中介入,降低不断增长的医疗费用,构建三方收益的发展模式;另一方面,支付上也有可能出现商业保险和个人支付相结合的商业模式。

公立医院与民营医院的夹击下,单体体检机构未来如何赢得一席之地?

体检是健康管理服务领域最成熟市场,也是客户接受度最高的健康服务品种,客户基数大,利润高、现金流稳定,进入者众多。目前体检市场的主体主要分为公立医院体检科、民营医院体检科以及单体体检机构。

2003年,非典危机爆发。我国国民保健意识大幅提升,健康管理、体检等相关的服务机构显著增多。爱康国宾、美年健康、慈铭体检等单体体检机构都在这一时期起步。此后,随着国家鼓励社会办医政策的接连出台,单体体检机构在过去十余年得到了快速发展,爱康国宾、美年健康、慈铭体检纷纷上市,扩张速度也不断加快。以美年健康为例,2011年,其门店仅13家,但发展到现在已经拥有超过了400家。

但看似“活力无限”的单体体检机构也面临着许多“危机”。一方面是来自公立医院体检科的觉醒。以前,体检部门由于是医院中收入较低的部门,因而,医院发展体检业务的动力并不强。但近几年,公立医院也逐渐发现了体检行业的潜力,许多公立医院开始发力体检科。今年11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就与美年健康签订协议,在大数据科研及健康管理等方面展开合作,促进预防医学发展。

另一方面是单体体检机构本身存在人员和仪器利用率低的弊病。公立医院与民营医院体检科的设备往往是由医院统一采购,多个科室共同使用,这就极大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而单体体检机构下午体检人数较少,仪器和人才被闲置,人效和坪效得不到提高,导致成本也在不断提高。

那单体体检机构未来怎样才能在体检服务市场赢得一席之地?在姚凤娥看来,进一步向后延伸,通过充分利用大数据分析,为后期患者定制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务,将是单体体检机构赢得竞争力的核心要点。

移动健康管理服务商盈利模式不清晰,走线下有必要吗?

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使健康管理行业出现了许多新业态,以健康管理、减肥瘦身、运动健康以及慢病管理四大方向的移动健康管理服务商开始出现。“判断这些服务商是否能在生存,有两个标准:第一是要了解其提供的服务是否具有系统性,能否满足某一类人群线上以及院外的大部分需求;第二是要了解它的收费模式。”姚凤娥表示。

现阶段,大部分移动健康管理服务商处于早期阶段,盈利模式仍在探索。面对人口红利的褪去,线上用户粘性下降,多家健康管理服务商已经进入“死亡名单”,汇众医疗就曾统计出了包括“健康+”“爱健康”在内的17家企业。

为开辟新的盈利渠道,部分移动健康管理服务商开始转战线下,比如,减肥瘦身软件Keep在2018年3月就曾在北京开设第一家线下门店。妙健康也在2018年与加拿大健康管理中心、加动健康合作,预计未来三方将共同发展400家线下健康管理中心。

经纬创投创始合伙人张颖此前也表示过,只注重做产品吸引用户的时代已经不存在,未来所有的轻公司都会做重,也只有做重才能有效抗拒巨头杀入。

对于移动健康管理服务商来讲,走线下到底有没有必要?在姚凤娥看来,企业通过线下对服务进行延伸,首要要考虑线上与线下客户的对应情况,若服务人群对应度较低,线下未必可取,因为重资产模式所承载的风险成本更高。

而线上健康管理服务商若想盈利,应当思考两方面问题:一方面是从价值医疗出发,了解患者需求,提供具有价值的医疗服务,了解病人的支付意愿在哪;另一方面要拓宽产业链,解决患者系统性需求。“目前中国的市场,并不是缺健康管理企业,而是缺少能解决病人需求的企业。”姚凤娥表示。未来,以病人为中心,打造健康管理闭环才是健康管理服务商的出路。

特别策划系列专访与选题报道

消费升级与社会办医大潮下,医美、体检、全科诊所等角色纷纷站上医疗健康行业的舞台,它们在公立医疗机构的另一头唱响高歌。亿欧大健康频道特别策划系列专访与选题报道,聚焦民营医院、诊所、互联网医院、第三方独立医疗机构和医生集团等细分,欢迎推荐与约聊。

网友评论:

Copyright © 2002-2018 U体育 版权所有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