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体育 | 最新更新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亚博体育 正文

亚博体育:赌球安卓收费,谷歌化反

来源:usportnews 编辑:U体育 所属栏目:亚博体育 时间:2019-01-06 03:07:30
本文由亚博体育2019年01月06日转载报道:

撰文/AI财经社 麻策 唐煜

编辑/赵艳秋

01

这两天,一篇《1363亿,谷歌要向中国手机厂商收安卓使用费了》的文章在圈内传开。文章援引一家外媒的报道,称谷歌安卓官方推特发文称,计划从2019年第三季度起,对中国智能手机厂商收费,对象可能包括华为、中兴、小米等。

虽然这个推文很快被删除,但“证据”却被保留了下来,该文附上了这则“被秒删”的推特截图。

这事要是真的,影响就太大了。一个拥有世界第一大手机操作系统的厂商,对一个手机生产大国说翻脸就翻脸,说要钱就要钱,一张口还是一千多个亿。

AI财经社向谷歌中国相关方求证,得到回复:截图是假的。

推文是假,那谷歌安卓收费是真是假?

多年来,中国的手机厂商对谷歌是又爱又恨,一方面受益于安卓,踩在巨人的肩膀上,成名的成名、上市的上市。另一方面又受限于安卓,寄人篱下,委屈只能就着饭菜下肚。

中国的消费者也跟着担心。如果谷歌向厂商收费,这部分费用最终会转嫁给自己。眼看着安卓手机越来越好用,已经要把死贵死贵的苹果甩在身后了,但如果谷歌真收费,这高性价比的好日子是不是就没了?

“我了解到的是两点:第一,针对所有手机厂家都收费;第二,在欧洲区卖的手机收。但是谷歌收费和付费(如果预装一些谷歌应用)能互相抵消 ,也差不多算不用交,就是鼓励预装谷歌应用。”一位手机行业资深人士回复AI财经社。

解释起来,大体的意思就是说,谷歌并不仅仅向中国企业收费,只要卖到欧洲,别管三星、LG,还是华为、小米,都要收!但关键在后面,你生产的设备要是预装了谷歌要求的应用,谷歌会把你交的钱“退”回来,基本相当于免费。

“实际上还是一样的,只是多了这么一道手续,让它在欧盟变得合规。“另一位芯片资深人士也印证了该说法。

这么看似乎是虚惊一场。但实际上并不能消除业内的担忧。“手机产业链最核心的两套东西,一个是操作系统,一个是主芯片,中国手机厂商只是集成创新,在全球产业链上来说,没有任何话语权。中国的手机厂商最大的风险之一就是谷歌收费。”电子行业分析师秦奋对AI财经社表示。

一家被假推文牵扯的国产品牌手机公司VP则表现坦然,他对AI财经社分析说:“这不是一件谷歌说收马上就能收上的事,需要经过综合考量,没有那么简单,没必要太杞人忧天,我相信中国企业韧性强得很。”

该VP表示,如果谷歌要做出收费这样重大的改变,涉及到的是产业链上下游、消费者,甚至是政府监管机构的综合博弈,关键还牵扯到生态的稳定——而谷歌今天要是没有安卓大生态,可能也就跌出科技天团的阵营了。

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谷歌扬言安卓收费,更多只是表达一种态度,执行起来太难。

谷歌为什么要收费,需要从欧盟制裁说起。去年7月,欧盟委员会宣布,谷歌滥用其在移动领域的市场主导地位,强制安卓合作伙伴在其设备上预装谷歌搜索和Chrome浏览器。欧盟以此开出了创纪录的罚单——50亿美元。这是欧盟对谷歌开出的第二张罚单。

接连以“反垄断”的名义被罚了两次款,加起来超过60亿欧元。面对这样的天价罚单,这家超级英雄拿出了自己的态度:英雄不都是在拯救世界,也有发脾气的时候。

在收到第二张43亿欧元的罚单之后,谷歌宣布欧盟的裁定“将打破平衡”,为了保证给“开源安卓系统提供资金支持”,谷歌官方宣布,从2019年2月1日后,在欧洲激活的每台使用安卓系统的设备,都需要按全新的标准向谷歌缴纳许可费,许可费按照设备的规格,从2.5美元到40美元不等。

“谷歌这一举措更像是对欧盟天价罚款的回应。”上述芯片企业人士对AI财经社分析。神仙打架,凡人遭殃。

不过,谷歌很明确,安卓操作系统依旧开源免费,收费仅限于一部分谷歌本来就没有开源的自有应用,如GooglePlay、谷歌地图、Gmail邮箱、YouTube等。

02

谷歌被认为一直在加强对安卓系统的把控力。一位做海外市场的国产手机行业人士向AI财经社介绍,每一家使用安卓的设备厂商,都要通过谷歌的一个名为GMS的强制认证。这个认证对预装谷歌的应用、应用放在哪个位置等等都有严格的规定。

“如果你不遵守,影响会很大——设备上所有应用在45天后就不能用了。即使你技术上找到办法逃得过,你还可能上全球运营商的黑名单,这意味着你也就自断出路,做不大了。”

欧盟的强势处罚,让谷歌不得不采取新策略。“谷歌的新策略就是你可以不预装,但我就收你钱;你要装的话,我这钱就返给你。实际上还是鼓励预装它的应用。”

AI财经社获悉,2018年秋季,谷歌与向欧盟出售安卓设备的企业重新签订了EMADA协议。根据新协议,谷歌不再强制企业预装自己的应用,设备制造商可以选择不同配置的预装。不过,无论是考虑当地消费者的需求,还是缴费的事,大多数安卓设备企业估计还是“自愿”预装,与谷歌达成不同的预装协议。

安卓是全球第一大移动操作系统,占有率超过85%。它当年能从Meego、Bada、WindowsCE、黑莓等一众手机操作系统中脱颖而出,除了市场迫切需要一个能抗衡iOS的手机系统外,还离不开谷歌对安卓采取的商业模式——开源免费。

在这个基础上,谷歌主导,手机厂商、应用程序开发商迅速各就各位、各司其职,再按规矩分配所得。能够创建这样的大生态,除了技术上要服众,生态的理念、文化和管理都得技高一筹。在全球科技界,英特尔、微软都有过这样的先例。

而谷歌也通过在各家设备上预装自家的搜索、浏览器、地图等移动应用,赚取丰厚的回报,营收渠道是广告展示、游戏联运、GooglePlay应用市场下载分成等,其中核心收入构成是广告。按公开报道,早在2016年,谷歌就已凭借安卓操作系统入账近310亿美元,仅净利润就高达220亿美元。

可以说,谷歌一方面理顺了一套商业体系,另一方面凭借繁茂的生态赚了个盆满钵满,但是与此同时麻烦也不断,不仅屡遭反垄断调查,还屡遭“诸侯反目”。

不少具有研发实力的公司也尝试开发推出自己的移动OS(操作系统)。一位前国产操作系统亲历者对AI财经社说,国内互联网巨头,如腾讯、阿里巴巴、百度都参与其中;国产手机品牌华为、OPPO、vivo也都投入研发过自己的OS。

“腾讯之前做过,但它要兼容谷歌安卓的生态,就必须兼容谷歌的虚拟机,最终相当于只套了一个壳儿,所以它后来也就不做了;阿里是自己开发了一个手机操作系统,但这就需要所有的应用厂商再基于阿里的操作系统重新开发自己的应用,但采用阿里操作系统的设备出货量也就几千万台,大家积极性不高,所以也就做不起来了。”

而国内手机企业做来做去,很多到最后也就是做了个UI(用户界面)。

做操作系统最难的点是构建生态。这跟30年前,中国软件企业做自主PC操作系统,遇到的挑战一模一样。

“从目前看来,中国厂家根本就没有解决办法。因为设计新的操作系统是非常困难的,之前很多厂家做过,都没有成功过,比如说三星的Bada。回到中国来看,中国根本不具备做操作系统的文化和环境。”一位手机行业资深人士对AI财经社分析说,你只能对谷歌爱恨交加,在谷歌生态找到崛起的机会,但又受限于谷歌的生态规矩。

比如,因为谷歌的部分应用并没有进入国内,在中国市场,手机企业可以预装自家的浏览器和应用市场,赚取广告展现、应用下载分成。可一进入全球市场,按照要求,你必须装谷歌的浏览器和谷歌的应用市场GooglePlay,这部分互联网收入,中国企业也就赚不到了。

再比如,谷歌认为,对安卓原生系统的肆意修改,会极大影响兼容性和用户体验。在前两年安卓大会上,谷歌为此点名了某中国手机企业。鉴于此,谷歌要求厂商在改动安卓时必须进行兼容性测试,并增加了一些限制性协议条款。

而安卓收不收费,也一直是大家担忧的事。2012年5月,谷歌曾承诺安卓操作系统在未来5年内保持免费和开放,但5年后究竟有何变数,这成为悬在手机企业头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

“如果真要收取安装费,对手机厂家肯定是一个很大的打击。”一位从事海外手机市场的人士对AI财经社说,国内手机产业链对成本已经非常敏感了,而羊毛出在羊身上,势必也会增加消费者的购机成本,这将延长用户的换机周期,对安卓大生态都不是一件好事。

也难怪开头提到的文章立刻就为中国手机企业算了一笔账,还强调不是危言耸听——以每部手机收费最高额度40美元,按华为、小米、OPPO的全球总出货量计算,中国手机企业要向谷歌缴纳1363亿元。这是什么概念?那篇文章也给出了自己的解释:11家如小米这般体量的厂商,每年把全部经营利润拿出来,才能凑足。

众所周知,国内如此体量的手机公司,一只手就数得过来。如此一来,这都不光是说影响多大的事了,这显然已经变成了中国手机行业生死攸关的事。

按多位业内人士对AI财经社的说法,安卓收不收费的决策权在谷歌手里,但何时收、如何收,会是一个综合的博弈。“跟厂商的博弈都是商业博弈,无非就是商业条件。”一个业内人士对AI财经社说,“我认为谷歌收费最让它自己头大的事,是会不会引发反垄断调查的反弹,以及竞争对手的趁虚而入。”

因此,谷歌在此时的任何决定,都会是慎之又慎。

03

“谷歌收费倒逼国产操作系统崛起是有可能,但想短时间替代安卓不现实。“一位手机行业人士说,“一是安卓和iOS已经两家独大,二是你不能逆消费者潮流来做。”

智能手机已经是一个成熟市场,安卓也是一个大势已定的生态。而全球的科技公司已将目光转移到下一代人工智能、物联网市场了。

2015年,谷歌开源了它的机器学习框架TensorFlow。除了谷歌,还有Facebook开源的Caffe2、亚马逊的MxNet、微软的CNTK、百度Paddle Paddle等人工智能框架。

你可以把人工智能框架看作是人工智能领域的安卓,它降低了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在各行业中的应用难度。

在这些框架中,TensorFlow迅速成为全球最受欢迎的AI开源平台,市占率达到60%以上。它的开发者社区活跃,有相对成熟的生态圈,能够较及时地更新算法。谷歌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9月,TensorFlow全球下载量达到1700万次,其中中国下载量占据200万次。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现有的很多框架都可以很好地支持公司发展的通用需求,自己从零到一开发框架,需要上百个工程师花费很长的时间才能发展起来,企业没有必要去做。如果有特殊需求,可以基于这些框架再去构建模块。”AI创业公司智能一点的CTO莫瑜对AI财经社说。

智能一点主攻电商导购,开发线上对话机器人。莫瑜举例介绍,去年TensorFlow推出的自然语言处理模式BERT,让他们在很短时间内就能进行技术迭代,如果用其他的开源平台,可能需要等很长时间。

参与到全球生态体系,成为其中一员,抓住属于自己的机会,是一个已被认可的模式。大家习惯按照影响力来选择。

而一些有更多资源的公司有着做原创创新的目标,开发了自己的框架,比如人工智能企业商汤的框架Parrots,上面还有针对视觉的专属层,它同时兼容TensorFlow。

2011年,港中大实验室已经开始做深度学习了。“我们在做这个的时候,谷歌还没做TensorFlow。我们从一开始就只能自己做,所以现在对它没有依赖性。”商汤科技CEO徐立在2018年初的采访中对AI财经社强调了自主框架的优势。比如,他们在研发中牵扯到一个技术点,而这个点TensorFlow还不支持。这让商汤成为当时唯一一个支持手机上双目拍虚化的企业。

这是一个很多企业都会遇到的尴尬——只要开源框架不支持,就没有人能做出来。还有创业者担心,哪天开源框架有了更多的限定条件该怎么办?比如要求开发者跑在他们的云上或者专属的芯片上?

人工智能公司地平线创始人余凯早在2016年就在朋友圈中探讨人工智能框架TensorFIow可能存在的开放和对未来的控制问题,引发行业人士的热议。

徐立面试过许多码农,简历上写着“精通深度学习”,其实只是精通TensorFlow的参数。“真正基础的东西,如果是通过调试就能‘调’出来的,那大家都是同质化的,行业问题是要‘解’的。”

“中国以前投入了很多钱在操作系统上,但20年了都没有一个像样的操作系统,很多应用生态一开始就基于开源的操作系统来做,之后就再也脱离不了。你一定要有一个自己完全可控的、可操作、可演进的一个路线,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核心竞争力。”他说。

在2016年下半年,百度和腾讯也先后发布了他们的开源平台“Paddle Paddle”和“Angle”。这可能是中国互联网巨头又一次挑战开源生态的事,而这需要文化底蕴、影响力和管理能力等等,很不容易。

一位业内人士对AI财经社说,从长远来看,有条件企业的自主框架更能承载各家自身AI业务的发展,也能规避许多不必要的冲突。

他举例说,谷歌浏览器当年是基于苹果的开源浏览器引擎Webkit开发的,当时谷歌想要做性能上的改动,但这些需求和苹果自身的发展路径有冲突,推动进度就非常慢。

除了人工智能,物联网的时代正在开启。目前全球企业包括中国的阿里、华为、京东、小米也都将物联网视为下一片蓝海,都在做自己的操作系统、标准协议和生态。

而创业者在选择平台时,一般会看牵头者的影响力。“如果你去挑一个没有竞争力的平台,或者说自己重新建立一个平台,你可能就丧失了一些商机。”杭州雅观科技有限公司CMO林伟对AI财经社说,“任何开源系统,不是花钱的问题,也不是开发能力的问题,最重要的是能不能让别人信任你,形成自己的生态。”

雅观科技从事智能家居领域的落地。林伟认为,物联网的控制不比手机复杂,重点是云计算能力的支撑,还有市场规模。

以智能家居为例,在美国,就算家族三代人都在做房产,销售额连碧桂园、万科的零头都算不上,但中国正处在特殊的城镇化红利期,一年可以有1000万套新房入市,智能家居的落地,中国会远远快于美国。

一家企业人士对AI财经社分析,无论是偏家庭端还是工程端,物联网都处于起步期,5年之内应该不会有垄断,这是需要各家长期烧钱投入的。

不过,新的问题来了,这些框架和标准怎么打通?物联网是要诸侯割据吗?

总体来说,大家已经在争夺新时代的高地上开始拼杀了,就如同10年前智能手机大幕拉开时一样。

2007年,当乔布斯发布第一代iPhone时,谷歌还是苹果的一个应用程序开发商。但这个处于移动转型焦虑中的公司,很快嗅到了风向,仅在10个月后,就展示了安卓修订版、开源免费,从而抓住了移动时代的命脉。

今天,从一张假推文截图,引发了一个关于1000多亿缴费的焦虑。看上去,似乎除了商业谈判,几乎全球的商家都没有好的解决办法。这个10多年前很有冲击力的模式和构建起的移动大生态是不是有什么不足之处?我们下一代的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生态又能否从中汲取经验?

周路平、孙静对此文亦有贡献。

应采访者要求,秦奋为化名。

网友评论:

Copyright © 2002-2018 U体育 版权所有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