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CBA 正文

贺元帅一句"三大球不翻身,我死不瞑目"炼出超强铁军!揍得苏联美国颜面扫地

来源:yabo2018 编辑:U体育 所属栏目:CBA 时间:2018-12-27 21:56:39
本文由CBA2018年12月27日转载报道:

在2017年即将过去之际,29日见到一则微信说八一队的名称今后将不再使用,细读之后才发现内容里说八一体工大队刚刚完成了隶属关系转化,自此按照相关条例,有着66年历史的八一体工大队就此成为历史。我知道部队文体团体改制的大动作这一天迟早会到来的,八一体工大队从原来的隶属于总政文化部改为中央军委训练管理部军事体育训练中心,与军事五项合并在一起,不过是改制的第一步,今后的深化改制会逐步推出。无论怎样,我认为八一队这个响亮的名称及其曾经创造的辉煌,都将永远彪炳史册。

历史就是历史,我们不能用今天的眼光来看待过去的历史,特别是那些没有生长经历过那个历史时期的人,是没有资格妄议的。年近七旬的我,虽然因种种原因没能穿上过军装,但却丝毫不能减弱我对八一队的深厚感情。八一体工大队培养出无数个体育健儿,体操、田径、乒乓球、羽毛球、排球、足球等项目都有,但我对篮球却情有独钟,这种深情来自少年时滋生至今,堪称痴情不改,也正因为如此,去年5月我曾去红山口八一体工大队访问,时值八一体工大队建队65周年之前,目的是重温历史,把这些历史告诉给90后之后的年轻人,让他们了解那段历史,客观地看待历史。

篮球极受全军官兵喜爱

在革命战争时期,篮球就很受八路军官兵喜爱。在革命根据地,篮球运动就开展得十分活跃,这当然与朱老总、贺老总等重视有关,八路军120师战斗篮球队和抗大三分校的东干篮球队,当时具有较高水平,朱老总曾赠送战斗篮球队锦旗一面,上书“球场健儿,沙场勇士”八个大字。从那时起,部队领导就意识到篮球运动不仅能活跃官兵的生活,更能培养官兵团结协作,勇猛顽强的战斗作风,对促进军事训练大有益处。

新中国建立后,篮球运动在部队得到更加广泛的开展,无论部队驻地环境多么艰苦,战士们自己动手修建场地,铁道兵官兵更是在高山云雾缭绕之地,修建出了“云中球场”,还有修在山洞里的“地下球场”,以及在荒滩上建起的“荒滩球场”。1952年8月全军首届运动大会在北京举行之后,极大地推动了篮球运动在全军的普及发展,各军区、各兵种开始组建高水平的代表队。八一男篮则在1951年9月12日在北京四川饭店正式成立,总政副主任肖华亲自授旗,首任教练是中国篮球泰斗牟作云。在牟作云调到国家体委工作后,接替牟作云的便是大名鼎鼎的“南开五虎”之一的唐宝堃。首任队长是身高仅1.70米的余邦基。与此同时,八一体工大队也正式组建,首任大队长便是120师战斗篮球队的黄烈。

八一男篮为何提前于全军首届运动会一年成立?原因有二:一是在1951年5月于北京举行的首次新中国篮球排球比赛大会上,临时组建的解放军男篮在有8个队参赛的较量中,最终名列第三,这个成绩显然不能让军委领导满意,所以他们下决心组建专业的八一篮球队,包括女篮在内。二是邀请了波兰国家队在1952年的全军首届运动会开幕式上表演,八一男篮必须提前组建,以迎战来访的波兰队。在全军首届运动会开幕式上,八一男篮以68比72惜败给波兰队。

开创快速打法之先河

八一队建队之初,条件非常艰苦简陋,曾先后在东绒线胡同86号院内的平房和先农坛体育场看台下居住,直到1958年才搬到海淀区红山口训练基地。那时物资供应非常困难。但为了能让队员们吃饱吃好,肖华特批给他们每人每天半磅牛奶、4两牛肉。领导的关怀爱护,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训练热情,每日三练不怕苦和累。

初创时期的八一队,技术水平较低,没少输给由范政涛、王胜治、赵振绵等业余高手组成的京联队、体联队。失败乃成功之母。唐宝堃和张子沛教练开始琢磨八一队的技术创新之路。针对当时国内各路球队进攻缓慢的状况,结合欧洲球队讲究集体配合、快速攻防的打法,队长余邦基在战术打法大讨论中提出,球队应向快速、灵活、多变的方向发展,但也有人主张应以打阵地战为主。唐宝堃和张子沛在集中全队意见的基础上,经过深思熟虑,明确提出了以快为主,打对方立足未稳的战术思路。同时,他俩把每个队员的特点组织到战术中,力争做到人尽其才,形成拳头,后场余邦基快速推进,两翼快下,中路跟进,发动如潮般快攻。

经过不到两年的刻苦训练和实战检验,八一队给人以焕然一新之感。在1953年5月于天津举行的全国蓝、排、网、羽四项球类运动会上,八一队横扫参赛的其他7支球队,勇猛、顽强、快速的进攻,令各路对手顾此失彼,全部比赛共得1185分,场均得分由过去的52.5分猛增到148分,平均提高95.5分,快攻成了八一队得分的一大利器。国家体委在赛后召开会议,号召各队向八一队学习,走技战术创新之路。初创时期的八一队队员有队长余邦基,副队长蓝文治,队员有王兆珏、王焕新、范仲禹、唐民生、夏堃、王琦、赵学元、王联、韩子栋、周春霖、郭玉佩、吴自秉、陈仁康 、庞世侯、庞锡和、韦福庆等。从1957年起,八一队便开始了雄居全国篮坛长盛不衰的局面,至1964年八一队实现了全国男篮甲级联赛八连冠的伟业。与此同时,八一队还在迎访和出访欧洲国家的比赛中,进一步丰富了打法,战胜了不少欧洲强队,缩小了与欧洲一流强队的差距。在一次国际比赛结束后,贺老总对时任八一队教练的余邦基风趣的说:“中国有十大军事元帅,还要加上你这个‘篮球元帅’!”在1957年国家体委批准的首批16名男子篮球运动健将中,八一队的余邦基、王兆珏、蔡集杰、马清盛、张德鑫榜上有名。在上世纪60年代,让八一队饮恨的是没能夺取第一、二届全运会男篮冠军,获得的名次为第三、第六。

到1965年之前,八一队已经汇聚了全军篮球精英,各军区、各兵种篮球队都本着“全军一盘棋”的精神,八一队要谁就给谁,有困难自己克服。与此同时,八一队也抓紧了后备力量的培养,毕竟光靠输血是不行的,必须自己造血。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马清盛,俞元煕、路廉翰、蔡集杰等技术全面,特点突出的队员加入到了八一队中,他们的到来不仅增强了球队的实力,且全队身高得到了提升,从而形成了八一队第一个鼎盛时期,在国际交流中显示出鲜明的技战术特色,走在了全国篮球的前列。

力挫苏军红星队

在上世纪50至70年代,以为革命打球、为军旗添彩、为国争光为使命的八一队,肩负着国际交流的重任,他们把贺老总“三大球不翻身,我死不瞑目”这句话牢记心中。在与欧洲一些强队的交锋中,八一队进一步看清了中国篮球与世界篮球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不断改革创新打法,树立起了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决心和信心。

开国元帅贺龙

从1953年起,八一队不断走向国际赛场,当年8月就代表国家参加了第一届国际青年友谊运动会,在17个参赛队中名列第五。之后,八一队又出访了匈牙利、波兰、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战绩胜多负少。东欧之行,使八一队开阔了眼界,增长了比赛经验,提升了临场指挥能力。八一队真正参加的国际大赛是在1958年9月,他们赴德国莱比锡,参加了社会主义国家第一届友好夏季运动会。在12个男篮的角逐中,八一队在与捷克斯洛伐克队争夺第四名的激战中,经加时苦战以91比85获胜。苏联、匈牙利、保加利亚队分获前三名。莱比锡之行,使八一队又一次深刻领悟到了篮球运动的丰富内涵,球场上不仅需要速度,更需要高度和身体对抗,而中国篮球的差距就在于高度、力量和对抗。“回去以后一定更加努力,为国争光这句话可不是随便说说的,必须刻苦训练,缩小差距!”八一队教练和队员都在心里默默地为自己加油。

1959年是中国现代篮球运动技术水平发展的高峰期。其标志是解放思想,破除迷信,以小打大,勇战欧洲强队。当年7月,八一队迎战欧洲劲旅匈牙利队,结果以73比50大胜,获胜原因是快攻和中距离跳投两项得分多于匈牙利队。9月至10月,八一队又先后迎战了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苏联青年队,在比赛中八一队的快攻、中投和紧逼防守这三项特长得到充分发挥。频繁与欧洲强队过招,使八一队的水平又上了一个台阶。在1960年于柏林举行的五国军队篮球赛中,以八一队为主组成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队夺得冠军,钱澄海获个人优秀奖。在此期间,符瑞德、张忠恕等也先后成为余邦基麾下战将,八一队实力愈发强大,特点愈发突出,尤其是身高2米左右中峰的涌现,使球队内外结合、高快结合明显增多。

让老辈球迷难以忘却的是八一队以驻京部队名义,迎战全苏冠军队苏军红星队的那场比赛。那是1962年的5月15日在北京工人体育馆,这场比赛一票难求。谁也没有想到的是,驻京部队队竟然以60比55获胜。按两队实力对比,彼强我弱,红星队拥有2.18米身高体形魁梧的克鲁明,而八一队中锋符瑞德的身高仅有2.01米;红星队的组织后卫阿拉恰强速度快突破能力出众,八一队的组织后卫马清盛综合能力则略逊于阿拉恰强。一内一外,一大一小,彼强我弱,这是一场以弱拼强的硬仗,怎么才能打好这场硬仗?教练余邦基和张子沛反复斟酌后,决定先从防守做起,具体策略就是先黏住红星队的核心人物阿拉恰强,而且是前场就黏住他,后场对克鲁明的招数是前后夹击,切断他与队友的联系,减少破坏喂给他的球。在限制这一小一大的同时,看住左边角上的投手。防守总的要求就是五个字:放外不放内。回忆这场经典之战时,余邦基说:“你外线投的准的话,输了我认啦,要是再让他大个子欢势起来,那就是腹背受敌喽!”

在这场交锋中,队员们坚决贯彻教练布置的战略意图,钱澄海、马清盛轮番黏住阿拉恰强,符瑞德、蔡集杰、张忠恕等在前后包夹克鲁明的同时,丝毫不放松对红星队投手的防范。如果把阿拉恰强喻为红星队的龙头,形容克鲁明为巨人的话,那就是驻京部队准确地锁住了红星队的“龙头”,困住了“巨人”,迫使红星队的进攻不时陷入停顿或失误之中,而这恰恰给驻京部队创造了不少快速反击的机会。落入阵地战,驻京部队坚持以我为主,充分发挥快速移动、快速推进之所长,频频形成快速反击和内外结合的配合,屡呈投篮良机。尽管整体身高不及红星队,但驻京部队运用整体配合之优势,拼命顶抢篮板球。比分在长时间交替领先之后,驻京部队队终于在最后几分钟占据了微弱的领先优势,最终以5分之忧获胜。马清盛此役表现出色,不仅很好地串联起了全队的攻防,而且贡献了18分之多。那张马清盛在克鲁明身后高高跃起双手“摘瓜”的照片,逼真传神,是这场经典之战的写照之一,这张由张赫嵩拍摄的获奖照片,至今还挂在马清盛的客厅墙上。50多年后,余邦基在回忆此战时表示:“按当时两队实力对比,我们是弱队,但是,我们在正视困难的基础上,制定了主动出击的战略战术,以守促攻,40分钟的比赛他们就有可能栽到我们的手上。他们不了解我们,而我们做到了知己知彼。如果再打一场,我们就未必打得过人家了。”“小个子也能战胜大个”。“沛公”张子沛这句话是对此役的高度概括。虽然只有8个字,但它却折射出八一队解放思想、破除迷信、勇于向洋人挑战和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雄心壮志。

1963年,社会主义国家友军篮球赛在北京举行,中国人民解放军队仍以八一队为主要班底,并抽调了钱澄海、胡利德、张锡山、张光禄、滕大维等国手,国家男篮主教练陈文彬也进入到教练组,在与苏联军队进行的夺冠战中,中国队打得十分出色,最终因实力上的差距以69比74惜败。1965年,解放军队又征战了社会主义国家友军篮球赛,名列第三。

从1951年建队至1965年的14年间,八一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的发展历程。唐宝堃、张子沛、余邦基等几位优秀教练始终紧密结合本队实际情况,认真研究世界篮球发展趋势,通过角逐国内外重大比赛,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从个人技术的合理运用,到整体攻防战术细节的制定,从思想信念教育,到战斗作风培养,从训练到比赛的临场指挥,都灵活运用了哲学思维与军事策略,无不彰显出集体的智慧与力量!作为新中国篮球三大支柱之一的八一队,代表了积极主动、勇猛顽强、机动灵活、快速多变的中国篮球发展方向。

再铸鼎盛时期

1966年“文革”开始,在“斗、批、改、散”的浑浊浪涛中,八一队于1969年解散。但是,这并没有影响到篮球运动在全军的普及与发展。恰恰是上世纪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八一队迎来了恢复建队后的第二次鼎盛时期。

1967年底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兴起,解放军各部队在征兵时广泛征召擅长文体的中学生,打篮球好的备受青睐,不仅连有篮球队,而且团级部队几乎都成立了半专业队。那时,除了文艺演出,篮球比赛成了活跃部队生活最喜闻乐见的形式。在那个年代,“一颗红星头上戴,革命的红旗挂两边,”是无数中学生最向往的。无形中,在全国体工队解散的形势下,解放军保护了一大批文体人才。如果没有此举,也就不会有后来解放军篮球队在甲级联赛中占据半壁江山的盛况,更不会有所谓的八一现象。

70年代初,我还训练过驻扎在房山南尚乐的一支团队,并指挥该队夺得全师的冠军。那个时期,我们北京工人队与部队球队的比赛也最多。从1972年全国五项球类比赛至1994年CBA联赛创办之前,解放军球队10次夺得全国联赛冠军,其中有三次更是包揽了前三名。八一队是在1973年恢复重建的,到1994年,八一队就7次夺冠。这一时期马清盛任主教练,球队再次汇聚了全军精英,其中包括吴忻水、马连保、郭永林、匡鲁彬、穆铁柱、徐政文、王宗建、钱利民、邢伟宁、马占福、李玉林及新锐黄云龙等。

这时的八一队在拥有了2.28米身高、体重160公斤的穆铁柱后,要高有高,要快有快。一只手可以把篮球捏在手里的铁柱,只要他抢到后场篮板球,一个长传就到了前场。沿两翼快下的队友接到球就是一次快攻上篮。落入阵地战,铁柱虽然移动慢,但如铁塔般的身躯往内线一站,得球后要么强攻,要么策应给外线的郭永林或匡鲁彬。因为有个铁柱,国内各队很难破八一的联防。实力出众的以八一队为主要班底组成的解放军队,1975年、1979年连获两届全运会冠军。

这个时期的八一队,功绩不仅在于国内独树一帜,而在于他们又为国家输送了一批批新的国手,极大的增强了中国男篮的实力。1974年7月,国际篮联决定恢复中国篮协为会员国,这标志着在时隔16年之后,中国篮球可以光明正大的重返世界舞台了!1975年11月,中国男篮出征曼谷,第一次参加第八届亚洲男篮锦标赛,主教练为钱澄海。其麾下战将中,有马连保、邢伟宁、王德礼、徐政文、朱家忠5名军旅球员。在这届比赛中,中国队9战全胜,一举首次夺冠。这个冠军具有历史意义,它揭开了中国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序幕。而在此前的10个月,中国男篮参加了在德黑兰举行的第七届亚运会,仅名列第三,从首夺亚锦赛冠军到1983年,中国男篮实现了亚洲五连冠的霸业。五连冠霸业的实现,八一队功不可没,他们先后向国家队输送了多名主力队员。在1986年7月于巴塞罗那举行的第十届世界男篮锦标赛上,中国男篮在有24支参赛队的角逐中,获得第九名,外媒称之为“世界篮坛的东方曙光。”在这拨国手中,就有来自八一队的黄云龙、王非及南部的徐晓良、济部的张斌。

80年代初,八一队还参加了在香港举行的第一届男篮俱乐部冠军队锦标赛亚洲区预选赛,以7战7捷的战绩折桂,顺利获得了代表亚洲区的参赛权,郭永林、马连保被评为最佳队员,八一队还获得了最佳风格奖杯。在6月于圣保罗举行的首届世界俱乐部男篮锦标赛上,由于国际篮联允许各队有两名外国球员参赛,全华班的八一队最终名列第九。

那个时期的老球迷们记忆犹新的不是八一队如何称霸国内篮坛,而是两胜来访的美国大学生队。那是在1979年的4月,八一队在首都体育馆迎战来访的美国大学生队,当时我们只知道世界篮坛是三强争雄,苏联、美国、南斯拉夫,还听说美国有个NBA联赛,身手是如何了得,但却是没见识过。知道美国大学生队来访,而且是跟八一队比赛,自然是一票难求。那时没有公开售票,都是按工会组织系统由上至下一层层内部售票。记得这支美国大学生队被称为美国国家队,队员来自美国的10所大学,平均年龄21岁,平均身高2.01米,其中九名队员身高在2米以上,最高者2.10米,个个能跑能跳。八一队虽拥有2.28米的穆铁柱和2.20米的马占福,但平均身高低于对手。美国队自以为身体素质好,个个技术精,年轻气盛,十分傲气,没把八一队放在眼里。老教练“沛公”张子沛和马清盛分析,美国队实力确实在我们之上,但他们也有不利因素,一是他们是临时组队,没有形成合力;二是他们擅长人盯人,不适应我们的联防。如果我们能做到扬长避短,就有可能在这场遭遇战中出奇制胜。

果然,八一队在比赛中坚持以我为主,内外结合,高快结合,联防防守质量非常高,竟然以104比96出人意料地战胜了美国队。身高只有1.78米的吴忻水,在稳健把握好节奏的同时,充分施展出速度快突破犀利的特长,砍下25分之多。铁柱在队友的配合之下,不仅很好地控制住了后场篮板球,也利用身高之优拿下25分。这个比赛结果是美国队没有想到的,他们难以接受,不服气地要求隔天再加赛一场,再决高下。

答不答应再加赛一场,再打一场八一队还真没有把握赢球,不打一场显得中国人胆怯了,颜面何在?各方压力一起袭来,多数人显得信心不足。“沛公”张子沛却力排众议,他慢条斯理地说:“兵法讲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通过首场较量,我们可以说做到了知己知彼,而美国队既不知己也不知彼。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要求加赛,说明他们没有重视我们,现在又急于赢球,这种心态会使他们犯错误。而我们已经赢了一场,心理上应该有优势,只要我们做好各方面的应对,仍然有机可乘!”马清盛认为“沛公”的分析丝丝入扣,不仅增强了再战的信心,而且提出了要进一步发挥铁柱的身高优势,根据场上形势,适时加强内外配合,要敢于插到篮下,打近身仗拼刺刀,但前提是外线要扯开,给篮下强攻创造机会。吴忻水是美国队外线防守的重点,但是,他在首战中崴伤了左脚踝,还能带伤出战吗?马清盛坚定地告诉吴忻水,不仅要带伤出战,而且还要在赛前往伤处打麻药,做准备活动时要故意快速冲刺,用行动证明小伤无碍,迷惑美国队!

4月15日晚,接受了挑战的八一队在首体与美国队进行了第二场较量,应该说美国队的发挥确实强于首战,打的快速、灵活、果断,上半场双方战成37平,下半场争夺依然激烈,比分交替上升,八一队打得沉着有序,郭永林、匡鲁彬、邢伟宁加强了大范围移动,从而为铁柱创造出更多得球的机会,铁柱得球后也不急投篮,而是利用假动作给队友创造出了空切战机。美国队见状急了,个人强攻多了,但成功率并不高,特别是破联防的办法实在不多。最终,八一队以72比69再胜美国队。“沛公”在总结这一时期八一队的打法时,精辟地概括为:“一点死,两点活,三点以上变化无穷。”

为军队和祖国争光

随着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一代又一代的八一队教练和运动员义无反顾的地为中国篮球事业奉献出了青春热血,为中国篮球取得历史性突破立下战功。

80年代中国篮协明确提出了国际发展战略:女篮先上,男篮跟上。八一队将士将这一使命挑在了肩上。中国男篮自1984年起重返夏季奥运会的赛场,洛杉矶和汉城奥运会均未能跻身八强。跻身世锦赛和奥运会八强,成了中国篮球人奋斗的目标。北京亚运会后,蒋兴权接替染病的孙邦,执掌了中国男篮帅印,他率队参加了1992年的巴塞罗那奥运会,在12个队中排名垫底。归国后,老蒋对球队人员进行了大幅度调整,调进的新人中就有八一队的刘玉栋、张劲松、阿的江。在1994年举行的世界男篮锦标赛上,中国队先后战胜了巴西和西班牙队,首次闯进世锦赛前八名,实现了历史性突破,这拨队员也由此被誉为94黄金一代。

中国男篮94黄金一代

两年后,宫鲁鸣率领中国男篮在亚特兰大奥运会上又打进了八强,实现了中国男篮征战奥运史上的突破,其麾下战将有来自八一队的王治郅、刘玉栋和李楠。在此后的三届奥运会上,王治郅、刘玉栋、张劲松、李楠、莫科、陈可、王磊等八一队员都先后出征。北京奥运会上中国男篮力保八强席位后,人才断档,水平下滑。没能搞好新老交替的八一队,也再没培养出新的尖子球员,仅老将王治郅入选了2012年中国奥运队,邹雨宸入选2016年中国奥运队。

铭记光荣历史

在八一队建队66年的历史中。几代教练员和运动员可谓前仆后继铸造出了耀眼夺目的辉煌。去年我做过一番统计,自1951年至今,八一男篮在全国篮赛中夺冠23个,以八一男篮为主组成的解放军队在全运会上七夺冠军,其中有些决赛堪称经典战役。CBA创办后,八一队夺冠8次,建立了第一个八一王朝。八一女篮战绩同样辉煌,在全国甲级联赛、全运会、WCBA联赛中折桂在30次以上,并在不同时期为国家输送了许敏、钱幽屏、葛莉、陈常凤,周正云、祁文玉、武心慈、赵玉玲、陈月芳、郑海霞、郑薇、李昕、隋菲菲、陈楠等名将,其中有的队员为中国女篮夺得奥运会和世锦赛亚军立下赫赫战功。

在已经过去的历史时期,八一队的成长壮大离不开全国人民和全军官兵的支持,而八一队也不辱使命,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引领了全国篮球的发展,八一篮球队是新中国篮球发展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中国篮球的宝贵财富。

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部队即开始缩编改制。在1994年冬至1995年春的CBA开创季八强赛上。曾夺得过全国甲级联赛冠军的广州部队队最先解散,该队控球后卫李群便加盟了广东宏远队。而在此前,北京部队队也解散了篮球队,李楠进入了八一队。在CBA创办之后的几年里,沈阳部队队和济南部队队也先后撤编。最终,中国人民解放军只保留了八一篮球队,沈阳部队经总政批准,留下了女篮至今。尽管遭遇了选拔队员等重重困难,但是,八一篮球队仍在CBA联赛斩获了8个冠军。随着高水平外籍球员的加盟,地方俱乐部队实力逐渐加强,八一队夺冠面临严峻挑战。虽然中国篮协在竞赛规程上有所倾斜,但八一队仍战胜困难,击败了拥有高水平外援的对手,登上了CBA联赛的巅峰。我记得当时曾采访过时任八一体工大队队长的朱家志,他说军队的性质决定了八一队不能引进外籍球员,面对拥有高水平外籍球员的对手,对八一队是考验,更是促进,要战胜这样的对手,我们必须进行技战术的创新,必须认真研究对手,制定出针对性措施,并在比赛中得到坚决贯彻。说到能否引进外援,朱家志说这由不得我们,军人只有服从命令。

在夺得第七个CBA冠军之后,面对拥有高水平双外援的对手,八一队渐渐显得有些力不从心。2006年王治郅从美国归来,八一队实力增强,靠几个老将团结奋战,八一队斩获了第八个CBA冠军。就在王治郅归来的当年底,八一富邦篮球俱乐部于12月22日正式成立。当时我刚刚采访完多哈亚运会,应邀参加了俱乐部成立仪式,这是CBA中最后一家俱乐部成立。在宁波的那天晚上,曾与俱乐部总经理徐积为聊起能否引进外援的问题,徐总说他们在积极筹划,但决定权不在他们。总政一位领导说:“全华班没什么不好,打世锦赛和奥运会不还得是中国人吗!”我说俄罗斯莫斯科中央陆军队不也有外援吗?他说我们能和人家比吗!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王治郅在2006年从美国回归八一队

从2008年起,几乎成了无本之源的八一队逐步下滑,从与夺冠无缘到跌出八强,再到排名倒数第二,曾经爆满的雅戈尔体育馆,变的观众冷落,CBA也经历了广东王朝取代八一王朝,直至如今群雄争霸的局面。八一女篮也在夺得WCBA第五个冠军之后,曾沦落到与季后赛无缘的困境。不甘沉沦的八一女篮,经不懈努力,时隔7年后又杀进决赛。曾经一度热议的八一现象也不再有人提起,媒体、球迷包括八一队自己都冷静而无奈地接受了这一现实。

这一话题近日重被拾起,皆因为八一体工大队完成了改制。那两天我曾与在八一队效力过的李玉林通了微信,他在微信里是这样回复的:“敬礼!英雄的集体!光荣的队伍!八一体育工作大队1951年至2017年12月29日。66年的光辉历程承载着几代人无数的汗水、泪水,荣耀以2017年全国以上比赛66枚金牌辉煌收官,八一体工大队将于今日24时改隶:中央军委训练管理部军事体育训练中心。再见了我工作了40年的光荣集体!再见了八一体工大队!再见了我们的八一队!再回首我曾在这个集体成长,拼搏,直至退休,我骄傲!”想到这时夜已深,不便打扰阿的江,次日中午我给他发了一条短信,他很快简单回复说:“因刚改制交接完,队伍还没有接到任何方面的通知和要求,目前还不清楚。”

本文TAG标签:

网友评论:

Copyright © 2002-2018 U体育 版权所有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