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CBA 正文

亚洲杯:最后一位沂蒙红嫂去世:享年104岁 曾抚养一批革命后代

来源:yabo 编辑:U体育 所属栏目:CBA 时间:2018-12-23 20:26:43
本文由亚洲杯2018年12月23日最新报道:

12月20日,曾抚养过徐向前女儿小何,罗荣桓儿子罗东进、女儿罗琳,陈沂女儿陈小聪的“沂蒙红嫂”张淑贞因病去世,享年104岁。

张淑贞老人

她是沂蒙母亲王换于的儿媳,沂蒙新红嫂于爱梅的母亲,她曾让自己的孩子吃胡豆汤,将奶水给那些身体不好的孩子,抚养了一大批革命后代,自家四个孩子却因营养不良而夭折。弥留之际一直将她最喜欢的那枚党徽紧紧攥在手心,浅昏迷时反复念叨一句话:我是党员......

22日上午,张淑贞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沂南县殡仪馆举行,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专程前往临沂送别,并表示“我们要向张淑贞同志学习,在新时代不断传承发扬沂蒙精神”。社会各界人士怀着沉痛的心情,前来向老党员、老红嫂作最后的告别。

刘家义表达哀悼之情

她也是临沂市党龄最长、年龄最大的沂蒙“红嫂”。在张淑贞家,三代红嫂用生命和热血支援革命、爱党拥军的“红嫂”情怀。“沂蒙母亲”王换于被誉为红嫂家风光荣传统的开创者,而张淑贞被称为爱党拥军的接力者。电视剧《沂蒙》中的主角于宝珍原型就是王换于,而张淑贞就是那个儿媳。

“娘(张淑贞)像大鸟喂小鸟一样一口一口把我们这些孩子养大”

——罗荣桓元帅的儿子罗东进

“娘(张淑贞)像大鸟喂小鸟一样,把饭放在嘴里嚼碎了,一口一口把我们这些孩子养大。”消息传来,罗荣桓元帅的儿子罗东进泣不成声。

抗日战争时期,张淑贞和婆婆王换于看到部队、机关的领导和工作人员整天忙于工作,他们的子女以及一些烈士子女无人照料,就主动把这些孩子安排到自己家或是附近可靠农户家抚养,逐步发展成为战时托儿所。这些被哺育的孩子中,就有徐向前的女儿小何(乳名),罗荣桓的儿子罗东进、女儿罗琳,陈沂、马楠夫妇的女儿陈小聪等。

抚养了一大批革命后代

自家四个孩子却因营养不良而夭折

在那个年代,八路军常年打仗,很多孩子不能随军打仗,只能寄养在农民家中,还有些烈士的子女需要照顾,而王换于的战时托儿所就担负起了这个责任。

王换于共抚养了30多名革命后代还有8名烈士的遗孤。就这样王换于被这些孩子们称为妈妈,也就成了沂蒙母亲。照顾这么多孩子只靠她自己当然不行,其中做出巨大牺牲的就有张淑贞。

战时托儿所的孩子们

张淑贞那时候也刚出生了孩子,为了照顾托儿所的孩子,她让自己的孩子吃胡豆汤,将奶水给那些身体不好的孩子。抗战胜利了,托儿所的40多个孩子一个没有少,张淑贞自己的孩子有的却因营养不良照顾不周而夭折。

“娘最惦记的首饰盒里,珍藏着三枚党徽。”

——张淑贞女儿

张淑贞临终前,让女儿于爱梅找来了她一直惦记着的一个首饰盒,在那首饰盒里是老人收藏的三枚熠熠生辉的党徽。

“很久以前母亲就很兴奋地跟我说过一次,说她有一枚党徽。看她喜欢党徽,我又送给她一枚,别人也送了一枚。”于爱梅说。

老人弥留之际,一直将她最喜欢的那枚党徽紧紧攥在手心,浅昏迷时反复念叨一句话:我是党员.....

誓言铮铮,党徽闪闪,张淑贞用一生诠释了爱党拥军的红嫂情怀。

她是我们的模范,是我们全村的骄傲,我们不舍得她走……

——村民

带领村民做军粮

“她是我们的模范,是我们全村的骄傲,我们不舍得她走……”听闻张淑贞老人逝世,马牧池乡东辛庄村的村民惋惜不已。

村民眼中的张淑贞走过了坎坷又不平凡的一生:在抗战最艰苦的1940年到1943年,张淑贞担任2个村的妇救会长,负责13个村的抗日宣传和发展党员工作,先后发展了20多名党员。抗战期间,张淑贞全家还冒着生命危险,掩护和救治了抗日干部和百余名八路军伤病员。

红嫂,正是民族精神的缩影

据相关统计,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沂蒙妇女共做军鞋315万双,做军衣122万件,碾米碾面11716万斤,动员参军参战20万人,救护病员6万人。

张淑贞逝世后,中央有关领导同志,国家民政部、省委、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省政协等通过不同形式对张淑贞同志逝世表示哀悼,并向其亲属表示慰问。

刘家义说,张淑贞同志是优秀的共产党员,是沂蒙精神的忠实践行者、传承者,我们要向张淑贞同志学习,在新时代不断传承发扬沂蒙精神。

(来源:女性之声)

本文TAG标签:

网友评论:

Copyright © 2002-2018 U体育 版权所有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