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德甲 正文

亚博:女权+种族+特朗普+911:有部美国片提前20年预言社会痛点,却被同期国产片吊打

来源:usportnews 编辑:U体育 所属栏目:德甲 时间:2018-10-19 11:35:53
亚博2018年10月15日独家专访:

在强调更高更快更强的体育中,男女有别似乎是一个根本不需要讨论的普遍现象,尤其是在职业体育范畴内——男性作为教练领导女性司空见惯,但女性当教练领导男性的场景却少之又少。甚至连裁判之类的角色也在大多数场合里与女性无缘。

然而在千禧年前后,中美两国却都以女帅执教职业男篮为主题分别拍摄了电影,《女帅男兵》(2000年)和《埃迪》(1996年,又名《疯狂总教练》)。虽然日后这两部电影在网友中的评价都不算太高,但二十年后回头再看,这两部走在时代前沿的体育电影却都能给人以意外的惊喜。




“非主流”女帅谁更硬核?

从设定上来看,既然选择了女子教练领导男性球员的这种罕见的话题,《埃迪》和《女帅男兵》自然也就有了相对特殊的人物设定。《埃迪》的女主埃迪由乌比-哥德堡饰演。她在90年代的好莱坞非常活跃,饰演了很多经典的黑人女性角色,还拿过奥斯卡最佳女配的殊荣,可以说是类似主题的不二人选。



而《女帅男兵》的女主闻捷,则由当时31岁的蒋雯丽扮演,片中的她洋溢着北京大妞特有飒爽劲儿,满脸胶原蛋白,充满活力的扮相也是非常符合人物特点。



在纯虚构的《埃迪》剧中,主角埃迪是个除了三观没一个地方正经的女主,嘴炮狂飙堪比魏璎珞。黑人女性的设定让她看似叛逆其实非常安全(政治正确)。而这种安全也导致了本片在人物塑造上的缺陷:埃迪除了球迷(以及后来的教练)以外,几乎没有任何可以支撑她人设的社会属性。她没有家庭生活,她不是妻子,不是母亲,不是女儿,不是朋友,只是一个完美的教练。说实话,这些要求于男于女都挺惨绝人寰的。

而与《埃迪》相比,《女帅男兵》的电影故事设定则要硬核得多,由于故事蓝本是根据前北京奥神主帅李昕的故事改编,所以闻捷的社会属性保留的非常完整——除了教练的身份之外,她还有前国手的光环,男友是现役球员,与队中小鲜肉的父亲是师徒关系,在故事中还和自己的老板产生了一些暧昧,略有霸道总裁爱上我的桥段(当然,当年颜值鼎盛的陈宝国老师,西装革履起来真的挺苏),人物设定非常丰满+硬核。



配角人物设定上,这种对比则反了过来,《埃迪》中请来了相当多的大牌,剧中"反派"新秀球霸的扮演者是当时的现役NBA球员马利克-西里(加内特的挚友,后来因为车祸去世),而剧中客串的NBA球员则包括了罗德曼、福克斯、马克-杰克逊、博格斯乃至加里-佩顿这些大牌,甚至还有沃特-弗雷泽这样的退役名宿。解说席上也有马夫-阿尔伯特这样的大牌客串。

《女帅男兵》里则没有什么职业球员,但韩乔生老师和当时还非常年轻的苏群老师倒是客串了解说。



对外籍球员的描写,双方的差异则非常有趣,《埃迪》在片中东欧中锋身上设置了语言障碍的笑点(就好像当年奥尼尔嘲笑姚明一样),将其描写成了一个只会用第三人称称呼自己的弱智,颇有点种族歧视(还是黑人歧视白人)+冷战思维延续的味道;

但在《女帅男兵》中,种族和国籍根本不是问题,开朗到有些顽皮的黑人外援是非常显眼的亮点,骑自行车载着闻捷,两人用英语谈笑风生也不在话下。



所以从人物角色塑造角度来看,《女帅男兵》几乎可以说吊打《埃迪》。而剧情上,两部影片开始都是描述乌烟瘴气的球队和私心很重主帅间的矛盾。主帅身边的助教,都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啥都不管甚至各怀鬼胎。球队老板,倒颇有野心,两部片都有一个同样的桥段,那就是老板都关注上座率,而且都拒绝了助手递过来的数据单:“有多少人我自己还看不出来么?”

女帅上任,都是老板一人的决策,其他人都充满怀疑,队里有不听话的自私核心,但观众都知道结局会是什么。



双子塔还没毁灭+神预言

《埃迪》片中有这样一个场景。埃迪还是个包车司机的时候,奉命去机场接尼克斯队新老板,还拿了100美元的巨额小费。老板当然坐豪华私人飞机来的,停机坪远处,就是纽约恢弘的天际线,双子塔傲然伫立。



那时候美国还算移民天堂,美国人的天真傻气,大胆浪荡还没有被恐怖主义污染太多。特朗普还是年轻有为的纽约大亨,那时候爆红的美剧《欲望都市》都YY过他。特朗普本人还客串了这部电影,就一句台词也挺讨喜,“聘用埃迪是我的主意”。鬼想得到二十年后这个原本只能当笑话和梗的人居然成了美国总统?



也不是完全没人想到,比如这本1990年的《权力的转移》

有意思的是,《埃迪》虽然是虚构故事,但在背景使用却完全嵌入现实,片中的除了上述提到的现役球员客串以外,无论尼克斯队还是其所在整个NBA的背景都是完全真实。

相比之下《女帅男兵》其中所谓“海王星队”、“北斗队”却因为种种限制,导致全都是编的,颇有点中国当代官场小说影视剧中神秘“滨海市”或者“汉东省”的味道。



值得注意的是,在电影上映的时代,尼克斯在小范甘迪的带领下其实还并不是烂队(他们甚至在电影上映3年后杀入决赛)。但在电影里,尼克斯却被黑到一个境界。球队从德州来的二货老板骑着马出场,弗雷泽的退役球衣都被烧光,仿佛预言了尼克斯在尤因离开后的堕落(以及后来达拉斯小牛的超级玩家老板库班……)

当然,一个美国黑人女性进入往往由白人把持的行业里,这样的故事不连带出一些种族问题几乎是不可能的……片中教练埃迪与老板摊牌谈判的戏显然就刺中了NBA的种族问题,埃迪面对老板跋扈的diss,理直气壮地回应:“我拿你的薪水,为你工作。但是,我不属于你(You don’t own me)!”——这显然是对黑人在美国生存历史的一种回应。



然而埃迪的话热血是热血,但在NBA的商场上,绝大多数教练和球员确实是“棋子”、“资产”,根本没有对抗资本的权利,这跟种族肤色没有任何关系。而且这部带着搞笑标签的电影对于种族问题的讨论也就到此为止,我们也可以从中看出美国社会种族问题的变化——20年前,这样的戏码只不过是作为一个类似“所有电影中上车前一定要提醒系安全带”式的标签,但在现在,只要接触到这类问题,任何文艺作品都不会只像这样打个哈哈就过去了,尤其是在白左气氛浓烈的好莱坞……

大锅饭结束

《埃迪》里的双塔和矛盾气氛是体现时代性的标识,但和《女帅男兵》相比,这种年代感就显得不够强烈了。CBA(甲A联赛)创建于1995年,一开始的12支球队基本都来自各个军区篮球队,但到了电影上映的年代,体工队基本都已经转型了。

李昕短暂执教过的奥神队,就是中国第一支完全私有的职业篮球队,所以片中陈宝国所饰演的球队老板,嘴上聊得都是票房人气和“市场经济”。



由于背景在中国大陆,《女帅男兵》的矛盾刻画自然不会涉及什么种族问题,而是更多将戏剧矛盾集中在了性上,比如球队厌女的迷信,赛前不跟女人坐一辆车,不让女人进休息室等等。

埃迪和闻捷第一次进入男队更衣室都有怯场感,与之相反埃迪很快插科打诨(哇塞我都不知道那玩意会缩水哎……)稀释了尴尬。而闻捷面对男队员的集体洗澡下马威就只能落荒而逃(当然闻捷也有自己的手段,们这里就不剧透了……)。

《女帅男兵》另外值得一提的就是对于当时球队以及社会环境的描写。在世纪之初,球员宿舍依然查夜收手机,教练入驻球队这些事情在剧中得到了很好的展现,几乎可以被看做是时代展览。

非常难得的是,这种写实在对比赛细节的描写上也得到了体现,《女帅男兵》的篮球训练+比赛拍摄几乎都是实景完成,有一定篮球基础的同学甚至可以在其中清晰的看到完整的战术跑位,这种硬核范儿几乎是后来所有话语篮球相关电影都不具备……


(据说刘烨最后的绝杀在拍摄中的确进了,现场集体欢呼)



(至于后来……)

不过遗憾的是,《女帅男兵》中中国球迷和媒体文化没体现出来,龙套痕迹严重。相较之下,后来马布里的传记片之所以催泪,也是因为站在北京球迷的角度,容易取得共情。当然,时隔二十年,CBA球迷基础和城市篮球文化的发展变化确实是非常大的。

另外的一个问题是剧情取舍的问题,实际上相较剧情几乎完全无厘头的《埃迪》,女帅男兵里的戏剧冲突和故事主线做的非常完整,每一个情节的推动都有事前的逻辑铺垫。

但在场景填充的串戏衔接部分,《女帅男兵》相比《埃迪》的游刃有余就显得非常吃力,控制不住的主旋律光辉往往亮瞎人眼,比如片中提到一段乡村篮球励志故事,就颇有当年样板戏+小学语文课的感觉,非常高大全。如果埃迪看了,估计一脸懵逼。




这种反差实际上就是美国电影与中国电影在工业生产功力下的差距,无数好的细节可以让一部根本说不通逻辑的故事讲的顺畅无比,而没有这些,哪怕剧情修改自真实事件也会让人尬出天际。

但在认真想一下的话,《女帅男兵》所拍摄的年代里,我们对于片中的主旋律剧情部分的容忍度可能也比现在高得多,《埃迪》换到现在依然能看的原因在于美国社会结构的稳定,而相较之下,我们最近20年社会风气的进化和改变实在是太惊人……

电影结尾也安排了闻捷和老板的矛盾爆发,无独有偶,老板先是送房子,随后提出要求:打默契球放水。不论中美,老板们都会娓娓道来,资本家(市场经济)是要赚钱的。

闻捷给出了跟埃迪一样的答案:你是买了球队,但你买不了我的人格。闻捷不妥协的原因是荣誉使命,埃迪则是出于种族尊严和城市体育文化的归属。



二十年后

NBA依然是NBA,但在篮球层面上《埃迪》的预言成真了,尼克斯在进入千禧年之后变成了无人拯救的烂队。而越来越多的女性也开始走入NBA的教练乃至裁判岗位中,虽然真正的埃迪并没有出现,但这种趋势在不久的未来时可以期盼的。

但除此之外,一切问题似乎都走向了另一个极端,社会割裂,性别、种族之间的矛盾随着特朗普上任总统而变得愈发尖锐,NBA作为电影的展示窗口再想聊类似话题拍喜剧已经变得不可能。



而在中国,李昕执教奥神冲A成功之后,女教练带男队就成为中国职业体育的绝唱,而电影中体现的那种2000年之初社会上(至少是城市里)充满阳光希望的朝气也渐渐不在。题材的枯萎让绝大多数体育相关电影变成了资本+娱乐明星的戏谑狂欢,中国体育电影的硬核两个字居然在《女帅男兵》这么一个远不够硬核的电影达到了顶峰就匆匆结束了。

本文TAG标签:

网友评论:

Copyright © 2002-2018 U体育 版权所有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