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100位各行各业的代表,获得了改革先锋的称号,其中就包括基础教育改革的优秀教师代表于漪和港口装卸自动化的创新者包起帆,他们在各自的领域中,不断突破,锐意革新,无愧于"改革先锋"这一称号。
在今天被授予改革先锋称号的百名改革开放杰出贡献人员中,90岁高龄的于漪是基础教育界的唯一代表。这位耄耋老人用一生,践行了"育人是一代师表,教改是一面旗帜"。
于老师60多年前,就登上了三尺讲台,她说,"站上讲台就是生命在歌唱",这也贯穿了她的整个教育生涯。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过大地,面对百废待兴的校园,她毅然选择重返讲台,并提出了"教文育人"的教育改革思想。杨浦高级中学特级教师王伟至今记得,他读初中时,初次见面的于漪老师,给他们上第一堂语文课的情形。 他回忆说:“当时坐在第一排,于老师就过来叫出了我的名字。她觉得对每个学生,叫得出他们的名字,是对他们的一种尊重。”
上世纪90年代初,语文学科开始被工具性所左右,于漪始终坚持人文的教学主张,认为语文并不只是工具,而是要发掘文化积淀,张扬其中的思维价值、情感价值。在她的推动下,"人文性"被写入了全国《语文课程标准》,深刻地改变了语文教学的模式。
于漪的学生、曾任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主任的王厥轩说:“她把我们引入到一个美妙的世界,在这个美妙的世界,我们的胸中升腾起对祖国对民族一种理想信仰,和不倦的追求。”
改革开放40年来,教育被提到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而上海在教育改革的探索中始终走在全国前列,于老师经常说,"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在她看来,每一次改革都是在努力探寻教育的本源。 “从育才是部分的,育人是全社会的,全民族的,这个是了不起的大变化。”于漪说。
尽管今年已经90岁高龄,但于老师至今也没有放弃对教育的热情,退休以来,她仍然把大量的时间花在培养指点后辈教师上。于漪说:“一个学生碰到一位好老师是终身的幸运,我退下来后,就希望用自己这些正反面的经验,能和年轻的同志经常交流,让他们精神成长得更快一些,更好一些。”
今天同样获颁改革先锋称号的,还有港口装卸自动化的创新者包起帆。改革开放40年,也给中国工人搭建了建功立业的大舞台。码头工人包起帆,就是在那个春风初起的年代,得到了半工半读学文化的机会。跟随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号召,当他看到码头上的木材、生铁和废钢装卸全靠人力,险象环生时,就下决心要改变这种状况。
包起帆说:“图纸是平面的,抓斗要动的,它的几何轨迹是怎么样的,我就把图纸画好以后,用剪刀把形状一个个剪下来,剪下来使它就会动。”刻苦的钻研,让包起帆创造性地解决了一批关键技术难题,实现了港口装卸从人力化迈向机械化,重大伤亡事故大大减少。这些成果不仅在全国港口推广,也被应用到了铁路、电力、环卫、核能等30多个行业,他也由此成为了享誉全国的"抓斗大王"。
而包起帆并没有就此停下改革的脚步,此后的十几年里,他开辟了中国水运史上首条内贸标准集装箱航线,主持建设了我国首座集装箱自动化无人堆场,进入新世纪后,又领军发明了"基于互联网实现集装箱全球跟踪管理的方法和解决方案",这也成为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发明最终上升为国际标准的典范。 包起帆说:“现在英国、法国、荷兰、捷克等已经有6个国家把我们做到国际标准,变为他们的国家标准,如果没有改革开放,怎么有可能想象,到国际上去做国际标准啊!”
如今包起帆虽然已经退休,但是他依然时刻关注上海港口码头的发展。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现在的上海港已经连续八年蝉联全球第一大港,年集装吞吐量超过4000万标准箱。这一切的成果都得益于改革开放。“是改革开放这个大环境,使我能够有机会为国家奉献汗水,奉献智慧。”包起帆说。
在40年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伟大进程中,这些先锋人物砥砺奋进,开拓进取,在各自的领域中,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向这些改革先锋致敬!而今迈步从头越,改革开放再出发,进入新时代,需要人们继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看看新闻Knews记者:朱齐越 编辑:爱华)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