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并没有刻意去追求沪版书。只是不经意间回望书封,蓦然发现书柜中竟然绝大多数是沪版书。
上海书展早已落幕,但有一项活动仍在继续,它也一直是我跟踪的目标,那就是“唤醒你的阅读记忆——40年40本书”评选:在100本沪版预选书目中选出自己心中的40本好书,结果要到年底揭晓。作为一个沪版图书的痴迷者,没能找到预选书目,只得搜罗新闻报道中提及的那些候选书名目。我惊喜地发现,这些书竟然都安然在家中书柜里,瞬间感到特别惬意。
书柜的最高层是全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的“数理化自学丛书”。我清晰地记得这17本书是我和母亲1978年初买的,那时生活在太湖之滨的苏州东山,正在备战高考,得知出版了这套丛书,犹如久旱逢甘霖,几乎天天去镇上的新华书店询问,终于如愿以偿。那是个学习资料匮乏的年代,在短短几个月的复习时间里,这套书成为我和同学们争相传阅、学习的“宝贝”。无论当年大家高考成绩如何,在今年8月的高中毕业40周年聚会上,这套丛书又成了我们回忆的话题。之后,我儿子当年读中学时派过用场,待小孙子长大,我想也不乏参考价值。它伴我“转战”40年。随着藏书增加,有些书不得不移入纸箱,但这套书总在书柜占有一席之地。
还有两本不得不提的书:1980年买的《家庭日用大全》和1982年买的《上海棒针编结花样500种》,都是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的。前者几乎成了家中至高无上的生活评判权威,就连我外婆到了晚年仍会戴着老花镜,在泛黄的《家庭日用大全》上寻找花草养殖、菜肴烹饪的方法。我们若有相左的意见,她总是搬出这本书,她的口头禅是,这本书上说的可靠、管用。而《上海棒针编结花样500种》可谓是家传之宝,外婆、母亲、妻子无一不通过这本书,还有1990年出版的续编——《上海新棒针花样530》,编织出既合身又时尚的棒针衫,为单调的生活增添了色彩。
其实,我并没有刻意去追求沪版书。只是每每静心读书、或在书中寻求答案,不经意间或心满意足时回望书封,蓦然发现竟然绝大多数是沪版书。比如,《文艺鉴赏大成》是上海文艺出版社的,“五角丛书”是上海文化出版社的,唐诗宋词鉴赏辞典是上海辞书出版社的……还有,钱伯城先生主编的《古文观止新编》是上海古籍出版社的,至今仍是我的枕边书。
受“海上书风”的影响久矣,造就了我对沪版图书情有独钟。故而只要到了上海有空闲,不是去文庙淘旧书,就是在福州路上闲逛。上海书展也偶尔去过,每次总有大大的收获。上海辞书出版社的《辞海》缩印本、上海译文出版社的《简·爱》、东方出版中心的《文化苦旅》,上海文艺出版社的《繁花》……早已藏入自家书柜之中。今年上海书展没能光顾,不过如今网络便捷,《爱夜光杯爱上海》等一批沪版新书已通过网购收入囊中。
尽管当今电子书阅读大行其道,但纸质书的质感仍是我的最爱。不管评选结果怎样,只要坐在书房里,泡一杯茶,捧一本书,细读慢品,何其乐哉,更何况还是读那些有上海味道上海气韵的沪版好书。(江天舒)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