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体育 | 最新更新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国足 > 正文

亚博:老去的村医,停不下行医的脚步......

来源:yabo 编辑:U体育 所属栏目:国足 时间:2018-12-22 11:53:12
本文由亚博2018年12月22日最新报道:

导读:张瑞廷,64岁,已经在大山里服务了45年,是山西省大宁县昕水镇史家坪乡9个自然村2000多位村民的健康守护者。这位扎根山区老村医没有华丽的语言,也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他用朴实的行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点滴小事书写着“医者仁心”。

记者:孙凡

通讯员:侯耀强

来源:中国县域医疗报道

张瑞廷今年64岁,已经在大山里服务了45年,是山西省大宁县昕水镇史家坪乡9个自然村2000多位村民的健康守护者。45年来,累计巡诊超过50万公里,行医中已经骑坏6辆摩托车,用坏了10个药箱。

“讷于言而敏于行”刚好可以形容张瑞廷。当被问到行医中为贫困免费看病或者看完病没收钱的“感人事迹”,他连连摆手,“大家都是乡里乡亲的,你说什么时候看病没给钱村里人肯定知道说的是谁,这些事还是不要说了,都过去了,只要病好了就行。”

“不是不问他要钱,有的人年龄大了种不了地了,全靠低保,平时还要吃降压药实在是困难。”张瑞廷告诉《中国县域医疗报道》记者,“有时候我家里包饺子了,我也会给他们带的。我们这里是山区,大家都不太富裕。”

1

风里来雨里去

是的,大宁县地处吕梁山区,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张瑞廷住的村子山大沟深,交通不便且村民居住分散,刚开始行医那些年,雨雪天他只能拄着拐杖,背着沉重的药箱在崎岖的山路上行走奔波。交通不便、出诊艰难并没有让张瑞廷懈怠和退缩,他昼夜出诊,风里来雨里去,究竟摔了多少跤,遭了多少罪,只有他自己清楚。2007年,条件稍稍好些了,张瑞廷才买了一辆摩托车,每天背着药箱骑行在出诊路上,年行程达到1万多公里。

2017年8月14日,张瑞廷去三多乡东庄坪和克坡底村给病人输液返回的路上,一场瓢泼大雨骤然而至,眼看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他只好加大油门上山下坡赶到义亭河边。大雨终于停了,但是暴发了山洪,往日平静的河水犹如脱缰的野马挟裹着泥沙横冲直撞挡住了他的去路,怎么办?还有一位病人在等着他打针输液。想到这,他干脆丢下摩托车,拄着一根木棍,试着往河中心探路,刚走了几步,突然脚下一滑险些摔倒。这时,有个过路的年轻人看见是经常给村民看病的张瑞廷,二话没说拉着他过了河,又把摩托车推了过去。看着年轻人一脸汗水、一身泥水,张瑞廷连声道谢。年轻人却说:“张医生你就别见外了,这些年,你为咱老百姓看病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累,人人都清楚,我帮你这点小忙是应该的呀!” 张瑞廷没想到,他多年来的无私付出早已被村民看在眼里,牢牢刻在了心上。

2

必要尽心尽力

“我跟这片土地有感情,看到乡亲们健健康康地生活,就是我最大的心愿。”45个春夏秋冬,张瑞廷始终坚持“宁肯多跑十趟诊断清楚,不可少去一趟延误病情”的承诺。只要电话一响就出发,坚持24小时上门服务。

张瑞廷回忆,有一天晚上11点多,外村一个老人半夜突发急症,家属打来电话求医,张瑞廷骑上摩托就走。去病人家只有一条羊肠小道,坑坑洼洼十分难走,他生怕延误了病人,一路半推半骑、摩托车跌倒过好几次才赶到患者家里。这样的经历对张瑞廷来说已经稀松平常,有时候遇到天黑路滑或者雨雪天气,他不得已还得住到病人家,第二天才往回赶。

作为村医,大多数时候不用病人叫,他根据平时治疗经验就知道哪家的病人药快吃完了、病情需要复诊等,主动去病人家里送医送药,从未延误过病情。然而作为丈夫、儿子,他却多少有些“愧疚”。

2017年3月,张瑞廷的妻子得了急症,孩子们在村子里拦了辆三轮车送到医院,当时他却在外出给人看病。当他接诊完病人回到妻子身边,照顾不到十分钟又接了个电话,他又心急火燎地出诊去了。2018年,老母亲病重那天,张瑞廷正在村东头给一个半身不遂的孤寡老人看病。平日里,这个老人生活不能自理,他就给老人熬米粥、收拾屋子、擦身子、洗衣服,照顾得无微不至。亲戚对此都不理解,家人也多埋怨,而张瑞廷只有沉默的份。老母亲去世出殡那天,张瑞廷哭成了泪人,哽咽着说:“我以后就再也没有妈了,孩儿不孝啊,临走都没能陪在您的身边。”看到他那么伤心、痛苦,妻儿心里都十分难受,可是他们知道他是家里的顶梁柱,更是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职责所在必要尽心尽力。送走了母亲,家里好多事还未处理完,张瑞廷就接到病人的电话又奔波在出诊途中。

3

扎根这片土地

张瑞廷服务的东庄坪村距离县城有40里路,到县城不通班车,要去看病如果没有去城里的顺风车就得租车,来回至少花费80元钱。因此,对于一般的常见病来说,村民们都不愿意跑去县城,一个电话张瑞廷就来了。

2017年一场大雪之后,张瑞廷一个人早上5点就起来铲雪,一直铲到10点钟,这个60多岁的倔强老人,为了方便出诊也为了更多人不滑倒受伤,用了整整5个小时疏通了这段7里长的便道。

多年来他服务的这些病人不是留守儿童、孤寡老人,就是村里的扶贫户,日子都不好过,哪有多余的钱看病?张瑞廷就只是收取一些药品的成本费,诊断病情和跑腿护理那就是义务服务。行医多年,他的家里一点储蓄都没有,有时候还要靠妻子种地的收入给病人买药,随着年纪越来越大,孩子们也为张瑞廷的安全着想,曾经劝他到县城开个小诊所,这样就轻松多了,但张瑞廷始终都没有答应。

当被追问到自己给多少人免费看病或者自掏腰包给人看病,张瑞廷连连摆手,似乎这些事不值一提。张瑞廷解释,农村人看病负担重,有些家庭的儿女为分担父母的医药费而闹不得和,他再提陈年老账不是给人家里制造矛盾和麻烦吗?

“干了大半辈子了,早已习以为常,一天没病人就闷得慌,我和这一带的老百姓都有感情了,不愿意离开这个地方,趁自己还跑得动,还要尽最大努力为乡亲们服务,我要是走了,他们就没人管了。”这位扎根山区的老村医没有华丽的语言,也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他用朴实的行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点滴小事书写着“医者仁心”。

审核:曹秋香

END

版权声明: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

来源:县域医疗报道

网友评论:

Copyright © 2002-2018 U体育 版权所有 标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