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伟大变革让我们收获了至简至深的真理——改革开放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
我们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怎么走?我们的理论能不能经受住历史的考验?我们的制度适不适合我们的发展?我们的文化是否拥有生命力?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给出了历史性的回答。只要不断推进改革开放,不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能在不断拓展中通向人类美好的明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就能在不断发展中照亮我们前进的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能在不断完善中保证我们成功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能在不断繁荣中焕发出永远的活力。
2017年9月15日,载满货物的中欧班列从威海港徐徐驶出,直奔德国杜伊斯堡。这是山东省首列“点对点”中欧班列,是我国东部连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快速通道。作为国家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载体和平台,中欧班列让古老的丝绸之路再次焕发生机,向世界诉说着中国故事,连接起各国人民的心路。(唐克)
经过40年的努力奋斗,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功:开辟了一条不同于西方的成功的发展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大繁荣。在改革开放进程中,我们更加坚定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改革开放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从而更加坚定道路自信
实践总是要突破旧理论,为自己的发展开辟道路。改革开放就是实践对旧理论的突破,为社会主义建设开辟道路的结果。新中国成立后,经过30年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我国所取得的成就是巨大的,但是与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国这一目标相比,与人民的期待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为了回应实践提出的问题,我们党顺应党心民心、顺应实践发展的要求,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贯彻人民性、实践性的本质体现,是中国社会主义实践发展到一定时期的必然要求。
通过4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民主政治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这是人类发展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奇迹。这一切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的。
经济建设方面,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实现了高速增长,跨入了中等收入国家行列。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09年,出口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97%以上的出口产品是制造业产品,成为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继英国、美国、日本、德国之后的世界工厂。2013年,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40年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经济的比重从1978年的1.8%提高到2017年的15%左右。
民主政治建设方面,我国实现了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的有机结合,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生态文明建设方面,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推动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使生态环境从根本上得到了改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推进,2018年中国已经成为全世界污水处理、垃圾处理能力最大的国家;全国完成造林5.08亿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1.66%。
在实现共同富裕方面,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7亿多人摆脱了贫困,并正在为实现全面小康而努力奋斗。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推进改革开放,就一定能够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改革开放用不断发展的实践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从而更加坚定理论自信
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到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共产党人总结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逐步认识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存在,认识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相结合,提出了改革开放理论。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中国的改革开放不断向前发展,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成就。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用鲜活丰富的中国实践来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完善改革开放理论。改革开放理论的不断完善成功地指导了不断发展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40年来,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从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到回答“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证明,在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和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前无古人的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不仅创新发展了社会主义,也创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的一系列理论成果,正以强大的真理力量指引改革开放向前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成果,将引领我们从胜利走向胜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改革开放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从而更加坚定制度自信
“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党的制度“关系到党和国家是否改变颜色,必须引起全党的高度重视”。在改革开放进程中,我们党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个领域形成了一整套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制度体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构成的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以及建立在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这些制度符合我国国情,顺应时代潮流,符合人民意愿。
改革开放40年来,这些制度成功地保障了人民生活的极大改善,中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160美元增长到2017年的8640美元,人民过上了小康生活;党的领导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确保了人们能顺畅地表达自身的诉求;确立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国社会成为世界上最安全的社会之一,2017年,中国每10万人中发生命案0.81起,而号称最强大的美国2017年的命案率为每10万人5.4起;千百年来不断加速的荒漠化进程在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得到了根本性扭转,2009年比1999年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减少5.03万平方公里,2014年又比2009年减少了1.21万平方公里。
改革开放带来的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使得社会主义制度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得到进一步凸显。我们成功应对了1998年特大洪水、2008年汶川大地震、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等自然灾害,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等外部冲击。显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能够推动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保障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也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和制度自信。
■改革开放用经济发展的伟力推动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大发展,从而更加坚定文化自信
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进步,使中国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物质财富空前增长,也极大地推动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实现了公共文化事业的不断进步和文化投资规模的持续扩大。2017年,群众文化机构比1978年增长5.5倍,其中博物馆增长12.5倍,公共图书馆增长1.6倍,全国文化事业费增长192倍;文化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比2005年增长12.7倍。
推动了文化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和新型文化业态的崛起。2017年,我国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比2004年增长9.3倍;2016年,文化服务业吸纳就业人员1143万人,比2013年增长41.4%;以“互联网+”为主要形式的文化信息传输服务业发展迅猛,2016年实现增加值3687亿元,比2013年增加1884亿元。
创造了文化需求的快速增长,文化走出去成绩斐然。2014年-2017年全国居民用于文化娱乐的人均消费支出年均增长10.2%,增速比同期全部人均消费支出高1.7个百分点;2017年,我国文化产品进出口总额为971亿美元,比2006年增长8.5倍;文化产品贸易顺差为793亿美元,比2006年增加702亿美元,增长7.7倍,年均增长21.8%。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的繁荣兴盛,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竭的精神动力。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精神标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改革开放中不断繁荣与发展,将极大地提高人们的文化自信。而“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新时代需要坚定不移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不断增强四个自信
进入新时代,一方面是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另一方面是当今世界正在经历新一轮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各国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日益密切,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世界经济深刻调整,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经济全球化遭遇波折,单边主义和自由贸易体制受到冲击,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很多,风险挑战加剧。我们该怎么办?
办法只有一个,就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应运而生,改革开放迎来了全面深化时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新时代要坚持和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做了明确的回答;并根据新的实践对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做了部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新时代新问题的正确回答,是新时代的改革开放理论,必将指引中国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历史已经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在这条路上,中国人民闯过了一个又一个的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新时代,我们要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升级优化经济结构,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实现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让高端装备制造业和高新科技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现代服务业成为经济增长引擎;通过精准扶贫、民生工程等措施,推动全面小康的建设,让每一个人都能实实在在地享受到改革和发展的好处;通过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让产业布局、区域经济发展更加科学、协调;等等。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一定能够走得更好、更稳、更快。
新时代,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中国推动更高水平开放的脚步不会停滞!中国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脚步不会停滞!要通过培育中高端消费新增长点,持续释放国内市场潜力,扩大进口空间,进一步降低关税,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削减进口环节制度性成本,激发进口潜力;精简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减少投资限制,提升投资自由化水平,持续放宽市场准入;加快出台外商投资法规,完善公开、透明的涉外法律体系,全面深入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等等。我国一定能够形成更高层次改革开放新格局,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中国的贡献。
新时代,中国将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要夯实科技基础,准确判断科技突破方向,在重要科技领域跻身世界领先行列;抓准科技创新的战略导向,破解创新发展科技难题;加强科技供给,服务好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深化改革创新,形成充满活力的科技管理和运行机制;弘扬创新精神,培育符合创新发展要求的人才队伍;等等。在党和人民的努力下,我国一定能够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成为世界科技强国。
新时代,要通过推进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加快构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通过推进文化生产和供给能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文化竞争力达到世界强国水平,使中国成为文化消费大国,文化影响力大幅提升;通过成熟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成就一批民族文化杰出代表和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名家大师,成功运营若干具有较强辐射力的国际文化交易平台;等等。社会主义文化一定能够实现大发展大繁荣。
新时代,要通过推进生态文明顶层设计和制度体系建设,加强法治建设,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建立并实施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制度,大力推动绿色发展,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动计划;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坚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致力于构建生态文明体系,全面推动绿色发展,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有效防范生态环境风险,提高环境治理水平;等等。一定能够实现美丽中国的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中国人民应该有这个信心,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这个信心。”看古今中外,观世界大势,对我们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淬炼成就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我们没有理由不自信。更愿这份自信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相生不息。
(本期特刊图片选自《中国时刻:40年400个难忘的瞬间》《国家人文历史》等)
流程编辑 刘伟利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