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体育 | 最新更新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CBA > 正文

深度-解读足协新政:规整联赛发展方向 中超引援思路转变

来源:yabo 编辑:U体育 所属栏目:CBA 时间:2018-12-21 07:10:39
本文由亚博2018年12月21日转载报道:

原标题:深度-解读足协新政:规整联赛发展方向 中超引援思路转变

北京时间12月20日,2018中国足协职业联赛总结大会在今天上午举行,会上对新赛季中超联赛在俱乐部支出限额、俱乐部投资人注资限额、俱乐部薪酬限额以及俱乐部奖金限额四个方面都给出了相应的明确规定,此举也是相关管理者希望整个联赛环境能够朝着更加理性和健康的方向发展。

符合俱乐部利益的举措

不可否认过去几年中超联赛正处在蓬勃发展的重要阶段,而其中最大的推动力自然就是各俱乐部投资人通过资金注入给整个联盟带来了繁荣景象。但相应的国内球员身价出现严重泡沫以及高转会费高年薪的外援引进不仅让各俱乐部背负巨大的财政压力,同时也破坏了整个转会市场的平衡,更为重要的是这无疑给我们的中超联赛环境带来了极大的隐患。

其实在上个赛季中国足协就已经出台了所谓引援调节费的相关政策,此举虽然乍看起来与现阶段中超的发展环境有些背道而驰,但实际上大家已经开始逐渐意识到杜绝某些畸形情况出现的必要性,从长远角度来看这对于中超联赛肯定是有利的。

而此次会议所正式出台的所谓“四大帽”显然是对此前限制性措施的进一步完善,而中国足协为了让中超各俱乐部能够给好地适应升级版新政所带来的影响,也特意设置了三年递减的缓冲时间。比如在俱乐部支出限额上从2019年的12亿元人民币到2020年的11亿元人民币再到2021年的9亿元人民币逐渐递减,而在球员薪酬总额比例限额方面也是从65%到60%再到55%进行逐年的下降。除此之外为了避免有可能出现的劳资纠纷,中国足协对于球员年薪的问题上也做出了相应考量,那就是尚未执行完原有合同的球员将继续按照原有合同执行,而所谓的薪资限制则规定在了新签约合同的球员身上。换句话说如果今后出现转会以及续约等情况,那么国内球员的个人薪酬最高就不能超过税前1000万人民币了。不过在今天中国足协所正式下发的文件里,还特意提到对于参加2019年亚洲杯以及2022年世界杯预选赛的国家队球员可以在原基础上上浮20%执行,此举也算是对国脚们的一种奖励。

我们说各家投资中超球队的企业或许已经习惯了入不敷出的经营模式,除了某些出于对于足球的情怀之外,更多所看重的还是借助足球在国内的影响力来提升企业自身的品牌价值,进而在自己主要经营的领域得到收益回报。但参考那些职业化更完善历史也更为悠久的欧洲联赛,在那里的俱乐部则是把通过对于足球市场的经营以足球的名义和方式去实现盈利,其实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保证整个联赛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正如中国足协常务副主席李毓毅所说:“现在中超俱乐部的首要精力应该是把市场做起来,收支平衡了,管理水平自然会提高。如果不明白投资回报是什么,这么干是干不长的。”而这些限制性政策的出台其实也是符合各中超俱乐部自身利益的举措,正所谓这些规定是各俱乐部自行协商的自主行为,各位投资人已经意识到了中超联赛和俱乐部应该有的发展方向。

转会市场或现低潮

当然任何一项新政策的出台都势必会给行业内带来一系列需要时间去消化的连锁反应,比如接下来的转会市场就不可避免地会进入一个相对低潮的时期。

受到支出限额与薪酬限额的共同影响,中超俱乐部很难再出现以严重溢价的方式引进那些国脚级内援的情况,更何况谁也不会在这个时候真的有勇气与新制定的游戏规则唱反调。而原本已经签订了年薪丰厚合同的球员也很难会放弃现有的薪酬待遇去降薪完成转会,毕竟当改换门庭之后他们就必须遵守新合同年薪不能超过税前1000万元人民币的规定。为此那些手握长约的国内知名球员很有可能即便无法保证足够的上场时间也会出于经济利益方面的考虑而暂时放弃转会离队的念头。

而相应的由于有了俱乐部薪酬限额的规定,站在俱乐部自身的角度来说他们是需要为自己未来的成绩诉求去释放队内的薪酬空间,换句话说那些拿着高薪又很难得到主教练重用的球员就很有可能面临着被清洗的命运。如果不能为他们找到合适的下家,那么提前解约也不失为明智的选择,毕竟为了保证球队在整个联盟持续的竞争力就难免会有继续进行阵容补强的实际需要。

由此在未来的国内转会市场就有可能增加两种情况的发生,其一便是俱乐部之间各取所需的球员交换,这样可以最大限度避免高额转会费的产生,而相应的薪酬支出也能基本保持原状。其二则是球员以自由身方式签约新俱乐部,那些提前被解约的球员即便薪酬不菲,但起码对他们有兴趣的俱乐部不必考虑转会费的问题,所以只有球员有实力,仍然不用担心缺少追逐者。

引援思路转变 务实为先

无论如何中超俱乐部无论是引进外援还是内援都将会因为相应的政策限制而变得更加务实,那些所谓通过重金引进世界级知名球员的现象将大幅度减少,转而重新回到注重性价比的理性思路中来,以及引进那些具有升值潜力的外援来作为投资。而在内援方面也可以避免以往那些囤积国字号球员情况的出现,这也有助于平衡整个联盟球队之间的实力差距。

对于那些有着明确成绩诉求的球队来说,他们在面对引援的问题上虽然还是会进行适度补强,但应该会更加看重球队需要而有的放矢。而对于那些小本经营的球队来说,除了在自由身球员方面作为主要考虑对象之外,也会把更多的关注重点放在那些名不见经传的效力于低级别联赛的球员以及那些年轻球员身上。

中国足协在出台的新政中还特别对所谓的“阴阳合同”给出了零容忍的态度,李毓毅副主席甚至做出了“谁做假账谁出局”的强硬表态,今天正式公布的文件更是写明了将视违规情节最高给予取消准入资格的严厉处罚,由此也不难看出中国足协对于现有联赛大环境进行改变的决心。

当然相关政策即便落实到文字层面也不代表就万事大吉了,毕竟“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破局方式在中国足坛可谓家常便饭,此前那些“出口转内销”以及“先租借后买断”的套路就曾屡见不鲜。而如今面对转会费限额以及薪酬限额的制约,很难讲是否会有俱乐部通过支付“签字费”或者其它的手段来吸引心仪球员完成签约,所以在相关规则制度的完善上可能还是需要时间来逐步实现。

除此之外,此次中国足协还对赢球奖金的问题作出了规定,此举也算是避免了某些球队在联赛收官阶段为了达成某种成绩目标而开出天价奖金来刺激球员赢球的情况发生,从而让我们的职业球员能够在整个赛季都保持一个稳定的投入度。

亚外仍成鸡肋?

值得一提的是新赛季的外援政策与上赛季保持了一致,中超各俱乐部同时注册的外援人数依旧只有4人,其中也并没有恢复所谓的亚洲外援的使用规则。

这也意味着除了上海上港、北京中赫国安、广州恒大以及山东鲁能这四支将在明年有着亚冠联赛的比赛任务的球队之外,其他中超球队可能在面对是否有必要引进亚洲外援这个问题上会变得缺乏动力,毕竟在没有规则保护来确定出场资格的情况下,亚洲外援的实力确实还是无法和非亚洲外援相提并论的。

而即便是作为中超BIG4的这四支球队也未必就一定会使用亚洲外援名额,这首先还是要看他们对于亚冠联赛和中超联赛是如何进行侧重点分配的,像2018赛季的上海绿地申花就是最好的例子。当然某些把冲击亚冠资格作为目标的球队反倒有可能引进亚洲外援来提前进行准备,比如崔康熙挂帅的天津权健就在近期和韩国中卫金玟哉频频传出绯闻。

此外对于U23球员的使用上做出了微调,除了保留每场比赛必须有一人首发之外,还要求了累计出场人数不少于3人次,这不同于此前与外援出场人次挂钩的规定。(鲍文龙)

网友评论:

Copyright © 2002-2018 U体育 版权所有 标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