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读书|美国四大媒体如何应对数字革命
参考消息网2月3日报道美国《纽约时报》网站1月22日刊登题为《吉尔·艾布拉姆森的书记录了新闻业的风浪,以及个人的遗憾和报复》的文章,文章摘要如下:
著书初衷源于拒绝“创新”
2014年初春,时任《纽约时报》都市版主编的A·G·苏兹伯格交给执行主编吉尔·艾布拉姆森一份“创新报告”。苏兹伯格及其多位同事花数月时间弄这份报告,最后拿出来的是自家报纸的“活体解剖”。《纽约时报》对新数字媒体平台的适应一直很慢,这是蔑视互联网,因此也是蔑视未来。“创新报告”深刻,犀利,给人启迪,但却让艾布拉姆森不高兴,因为她觉得自己没有得到足够的承认。更让她难以接受的是,报告还鼓励《纽约时报》打通编辑团队与商业团队的阻隔。这在她看来无异于通往毁灭之路。她希望自己是保护编辑室免受“粗俗商业主义”污染的执行主编,希望避免“那些图表影响编辑,使他们按照流量推广报道”。
她默默地愤怒着,谋划对策。
同年5月,她采取了行动,结果彻底搞砸。她把负责数字媒体的总监之职交给《卫报》的编辑贾妮娜·吉布森。随后她在这件事情上欺骗了自己的副手迪安·巴奎特,后者得知真相后大发雷霆。几天后,《纽约时报》的出版人小阿瑟·苏兹伯格(A·G·苏兹伯格的父亲)解雇了艾布拉姆森。巴奎特成为执行主编。
吉尔·艾布拉姆森及其新书《真相的销售商》(《芝加哥论坛报》网站)
这件事促使艾布拉姆森写出《真相的销售商》一书,分析四家努力穿越数字变革风暴的机构:“嗡嗡喂”、Vice、《华盛顿邮报》和《纽约时报》。这本书一半是回忆录,一半是调查报道,但主要是对新闻业的审查——这个行业在过去十年来常常被数字技术吓尿裤子,然后担心要不要去干洗店。
新平台须传播创新内容
《真相的销售商》一共有13章,其中12章有关上述四家机构,每家三章,还有一章讲脸书网站。全书从“嗡嗡喂”及其精明的领导人乔纳·佩雷蒂开始。佩雷蒂是这个行业的坚定支持者,他创建的公司是先锋:在娱乐、吸引点击率、模糊广告和新闻界线、说服其他出版者几乎不收取任何费用就把宝贵的数据提供给它等方面都是如此。他精通脸书,并且迅速意识到现代媒体的核心教训之一:新的社交媒体平台不是你那些旧东西的传播平台,而是全新的场所,有新的规则,需要你创造新的内容。
给自己帝国当中赚钱的那一部分赋予威望。
接下来是Vice,这个尽情狂欢、酷味十足的帝国在2017年把创始人沙恩·史密斯变成亿万富翁。艾布拉姆森敏锐地意识到Vice本质上的反讽。这家公司为大广告客户制造品牌内容,毙掉批评这些客户的报道;与此同时,他们又把自己打造成叛逆的形象。这就好像一边对别人竖起中指,一边又在抚摸这个人的后背。
第三个背景是《华盛顿邮报》,故事从唐纳德·格雷厄姆开始。他一边笨拙地把宝押在地方新闻上,尽管这方面的收入日渐枯竭;一边精明地把宝押在马克·扎克伯格身上——后者跟格雷厄姆达成君子协议,要给他一部分脸书股份,结果食言。
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索斯(左)与《华盛顿邮报》公司首席执行官唐纳德·格雷厄姆交谈的资料照片。新华社/路透
最终,格雷厄姆拿下一个比扎克伯格更富有的人,《华盛顿邮报》也开启了新的生命。亚马逊总裁杰夫·贝索斯收购了《华盛顿邮报》,他的口号“最危险的事是停止进化”也成为编辑部的使命。这句话对媒体行业来说再恰当不过,也的确发挥了作用。贝索斯聚焦于产品和设计部门,使报道在各个平台都非常吸引人。从编辑角度,华邮其实是采取了“嗡嗡喂”的反向模式,严肃新闻是主菜,吸引点击量的东西是辅菜。
“创新报告”预见性被应验
最后当然是《纽约时报》,这个故事因为艾布拉姆森对内幕丑闻的揭示、对自己错误的坦白承认以及在报复过程中明显体会到的快感而引人入胜。
在这本书的结尾部分,数字先锋们都体无完肤。Vice因为性骚扰丑闻失去气势,读者群也在萎缩。脸书放弃了“嗡嗡喂”以及其他大部分出版业。
人们从《华盛顿邮报》总部办公大楼前走过。新华社/路透
与此同时,赢家似乎是《华盛顿邮报》和《纽约时报》,而且后者更甚。或者正如艾布拉姆森在结尾写到的:“在所有面临数字革命凶险波涛的高管们当中,小阿瑟·苏兹伯格最接近安全的彼岸。”他的成功缘于开发出既依赖报道也依赖商业的新产品,并且遵从那些流量图表,知道应该发表哪些报道。
这是终极的讽刺:吉尔·艾布拉姆森因为拒绝那篇“创新报告”而被解雇,至少部分原因如此。现在她却写了一本精彩的书,恰恰反映了那篇报告是多么富于预见性。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