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曦曦-不依赖于资本的视觉消费行业,有何不同
导语:视觉产品本身就是一个消费品本身。另一个方面,就是它是一个广告,是一个刺激物,可以刺激我们去消费。
记者|罗玮琪
编辑|Roy
谱时创立于2014年的年底,在公司初创期也曾有过 O2O 的尝试。但是效果并不尽如人意,经历了那次并不完全自主的的商业研发之后,谱时进行了多次的自我迭代,怎样才能让产品被用户和非用户认知和接受?就成为了阳曦曦和其团队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从2010年到现在,吹过的风口包括 O2O、共享经济、消费升级、人工智能、区块链等,谱时都没有去拥抱任何一个风口。因为团队几乎都是互联网行业出身,他们更加基于事实去做事情,更善于审视自己的问题,而不是依赖于环境。即使在资本寒冬的背景下,谱时也在积极的寻找着自己的定位。
TOP HER:你觉得互联网科技与视觉消费两者之间最大的关联是什么?
阳曦曦:在于可以通过互联网的平台或者渠道,让视觉产品可以更好的去进行分享、交流和共享。还想分享一个观点,其实目前基于图片阅读或图片分发的平台是没有的,我们做个类比,视频类的分发平台有很多,文字阅读的分发平台也有很多。但是,我们想不出中国有一个是基于图片的阅读和分发的内容类平台。所以,我觉得可能这方面还会有一些机会。
TOP HER:平面视觉相对于动态视频来说,它的竞争力体现在哪些方面?
阳曦曦:其实平面对于视频来说还是有很多优势的。首先,比如说现在朋友圈分享的时候,十秒的短视频较于图片,还是后者分享的人数和频次更多一些。其次,从产品或者整体业营销的角度来说,一条短视频,它往往承载的信息量还不如一张精彩的照片来得多,所以我觉得可能从营销的角度来说,图片的传播有时候它的意义和深度,比十秒的视频要来得更好。再次,就是从传播的角度来说,其实现在很多的平台对于视频的分享是受限的,并不会像图片这样的方便。所以图片在传播和营销领域,还是有着很大优势的,这是我个人的观点。
TOP HER:你觉得在中国,摄影平台发展中正在面临哪些困境?
阳曦曦:我所知道的,是这个行业内的摄影平台。其实分类的非常复杂,有专门做商业纪实的平台,或者叫图片直播的平台,也有很多是做摄影爱好者的平台,还有一些是非常官方的摄影平台。所以,我觉得其实是没有一个恒定标准的。分类如此复杂,虽然是弊端,但是从某种意义上说它留给创业者的空间会更大,因为在某个细分领域中,创业者可以做得更好。比如说谱时,我们现在抓住的是商业纪实类,基于活动会议的场景之中,可以在这个领域做的很深入,在这个领域取得不错的成绩,然后将它视为一种挑战也未尝不可。
TOP HER:你是如何理解视觉消费这个行业的呢?
阳曦曦:如果对行业不够了解,会把他当做一个整体来看待,反而会摸不到重点。我觉得只有把行业进行细分,然后一点一点的去生根,才可能有比较好的成果。
TOP HER:如今的视觉消费产业,你觉得依靠哪种传播途径比较好?
阳曦曦:当然是互联网,因为大家也知道传统媒体随着人们消费阅读喜欢的改变,正在走下坡路。但是,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正在填充着人们的碎片化阅读时间。随着人们需求的改变,图片阅读的碎片化应该更加碎片化,所以我会觉得还是挺有市场的。
TOP HER:在消费领域,你如何定位图片视觉的未来市场方向?
阳曦曦:这个问题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视觉产品本身可以上升到艺术品的位置。就跟画作一样,我也可以去买很多图片类的作品。其实在国外有很多画廊卖的都是摄影作品,一个摄影作品它拍完之后,可能只有很少的几版,之后就绝版了。这样的市场在国外已经很成熟了,而视觉产品本身就是一个消费品本身。另一个方面,就是它是一个广告,是一个刺激物,可以刺激我们去消费,这样划分的话,我觉得它就是一个广告产品,去通过卖版权来获利。
TOP HER:这两者之间在未来会呈现出怎样的趋势?
阳曦曦:第一类艺术品,其实是版权的一个极端化,而第二个则是所有人都可以买,是无限的,基数也比较大。而那些艺术品,也是卖版权,只不过他只卖你五个或十个,版权数量很小。两者之间,我感觉其实基于的是同一个逻辑。两种相比,能带来的经济价值,我觉得后者更大一些,也就是它作为广告产品,所带来的经济价值。
TOP HER | 中国女性商业财经第一媒体
商业媒体 | 数据调研|投资顾问 | 整合营销
北京· 上海· 香港· 纽约· 伦敦· 温哥华 |联系我们:topher@topherglobal.com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