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了,我的家》华罗庚女儿诉说父亲透支人生
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很多道德规范,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永不褪色的价值,“事思敬,执事敬”的工匠精神就是当代社会重要的职业道德文化。在本周六19:30即将播出的《谢谢了,我的家》第二季最新一期节目中,华罗庚女儿华密与华罗庚外孙张震就将与主持人鞠萍畅谈家风传承中的敬业之道,究竟工作到生命最后一刻的华罗庚是如何教育子女的?此外,梁漱溟长孙梁钦元、来自中国宝岛台湾的环球旅行作家眭澔平又将分享哪些独特的家庭教育理念与寄语?
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华罗庚女儿分享父亲敬业人生
他家境贫寒仅有初中文凭,却自学成才破格成为清华大学教授;从杂货店的徒工到世界一流的数学家,他一生几经磨难,始终没有停止在“数学王国”里的勤奋探索。本期节目中,华罗庚女儿华密与华罗庚外孙张震将现身节目,讲述这位爱岗敬业的数学家的传奇人生。
华密笑言,印象中父亲脑海里仿佛有两个机器,一个专门研究数学,一个处理其他事情,每当研究数学的机器开始运转,另一边就会“停机”。即便在家里陪孩子们下棋下得正热闹,华罗庚也会突然抛下一句“我要去做事情了”转身开始工作。此外,对待工作,华罗庚也几乎不分节假日。华密表示,自家与普通人家中最大的区别是客厅里有一面大大的黑板,这是方便父亲与学子们在这间“小课堂”讨论数学用的。
除了在工作岗位上恪尽职守,华罗庚还曾以一封公开信激荡了海外学子回国报效祖国的热情。节目中,从事配音工作20年的华罗庚外孙张震,慷慨激昂地诵读了这封公开信,华密也在现场表示:“虽然是(父亲)那么多年前写的,现在听着还真是挺让人热血沸腾的。”究竟是一封怎样的信件让现场发出了雷鸣般的掌声?华罗庚的精神对家庭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六粒毛豆激励环球旅行眭澔平揭秘勇闯世界背后故事
华罗庚的一封公开信带动无数海外学子踏上了报效祖国的征途,眭澔平母亲赠送的六粒毛豆则成为他勇闯世界的力量源泉。眭澔平是台湾地区著名文化学者,兼记者、主持人、作家、歌手多种身份于一身。他曾用35年时间达成环游世界的愿望,并且拍摄了长达四千个小时的纪录片。镜头中的他在世界各地获得了跨越种族文化的友谊,令怀有“环游梦”的人们羡慕不已。
节目中,眭澔平坦言环游世界的初心其实是为了瘫痪24年的母亲。据眭澔平回忆,1959年8月7日,台湾中南部发生了一场严重的水患,怀有7个月身孕的母亲曾带四个孩子幸运地躲过了这场灾难,但劫后余生的她却因难产和各种产后疾病而全身瘫痪。为了让卧床的母亲欣赏到外面的风景,眭澔平自小就爱将生活中的见闻画给母亲看,其中一幅关于庙会的画作更是无意间唤醒了母亲消沉已久的“生命力”。母亲去世后,眭澔平又替她完成了探望大女儿眭若兰的心愿,而在那一刻眭澔平也坚定了要继续环游世界的人生目标。
“我希望有一天真的是眭澔平看到了就等于妈妈都看到了”,在环游世界的过程中,尽管眭澔平遭遇了各种危险和磨难,但母亲那句“你的生命就要像这六粒毛豆一样”的生日寄语却始终激励着他继续前行。究竟这六粒毛豆有何寓意?眭澔平又在旅途遭遇了哪些困难?
不宠不溺不给吃饱?梁漱溟长孙梁钦元曝祖父另类教育
本期节目中,梁漱溟长孙梁钦元还与大家分享了祖父的另类教育方式。梁漱溟出身于“世代诗礼仁宦”家庭,一生致力于研究儒家学说和中国传统文化,是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有着“中国最后一位大儒家”的美誉。他曾放言“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曾与胡适、陈独秀等人激烈论战,风骨刚硬是他最显著的标签。
除了性格刚毅不羁,梁漱溟在教育方面也“特立独行”。现场,梁钦元笑谈祖父梁漱溟家庭教育时“不宠不溺不给吃饱”的“三不原则”。据他回忆,小时候和祖父出游,四个孙辈只能合吃二两米饭,常常因为吃不饱饭回家向奶奶“诉苦”。可即便这样,孩子们人仍然十分乐意与爷爷一同出游。
此外,这位刚毅的学者还在教育时展现了自己的宽恕之心。直到今天,令梁钦元印象最深的依旧是祖父的那句“我埋怨你没有意义”。在他看来,祖父一直把主动权交给孩子,真正对家人耳提面命的只有一次,而这次他也仅仅说了三个字“不要贪”。祖父简单的三个字到底对梁家产生了怎样深远的影响?更多精彩,敬请期待本周六19:30央视中文国际频道(CCTV-4)《谢谢了,我的家》第二季。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