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2018,从艺术水准来说,并没有特别特别惊艳的华语电影。不过,它却有一种非常正向的意义——就是有将重心重新放在现实、将焦点重回普通人的倾向——这是一个比历史、比英雄更为宽阔、也更为复杂的疆域。如果诚意耕耘的话,这里面有产生更多杰作的可能。但更重要的是,它能够为我们——普通民众的真实的人生制造更多扎实的慰藉,以及生出更靠谱的希望。相较于高深莫测的艺术,这可能是电影之所以存在的最伟大的功能。
1
2018年,中国电影的关键词,毫无疑问是现实主义。
在经历了古装大片、青春怀旧、喜剧励志的风潮之后,中国电影的重心似乎正在挪向现实。当然我们并不是说中国电影没有现实主义传统,恰恰相反,我们的现实主义根植深重,但像今年这样,它在兼具现实的穿透性,同时能在票房,以及舆论场上同时产生巨大影响,甚至是形成一种潜在潮流,这似乎是这十年来的第一次。
在这其中,《我不是药神》功不可没。前两年,我们对于韩国的《出租车司机》《辨护人》,对于印度的《摔跤吧,爸爸》高度甚至是过度赞扬,而《我不是药神》则是有志气的中国电影人给出的反馈。
它一反之前主流电影对于现实问题的回避,通过一个走私印度抗癌防制药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经济狂飙幻觉下一个群体的困窘与悲情。这里面有情与法的激烈冲突,体制的庞大与荒诞,有局中人的卑微求存,也有冷血者的趁火打劫,有处在食物链高层人的文质彬彬却冷酷的工具理性,也有社会边缘人粗暴却炽烈的热血。
它是近阶段商业电影的一个范本,有着合格精良的制作工艺,有着宽阔却不故作精英化的视角,它把人都还原成人,不去刻意遮蔽世界的复杂性、道德的模糊性,却也在紧要处不和稀泥,有着坚定却不尖刻的世界观。
《我不是药神》 图 / 网络
这部电影也是长久以来,我们对韩国电影学习的结果,无论人物设定、题材选择,还是色调与运镜,都能看出韩国电影潜移默化的影响。
我们得赞赏这种学习,韩国电影对于社会问题的关注、对于戏剧性,以及内在人性与道德感的关注,始终有着它的过人之处。我们要警惕那种随着市场兴盛而起的狂傲,起码在商业电影领域,无论好莱坞、韩国还是印度都是我们的老师。
另一个学习韩国电影的成果是《找到你》,虽然格局较小,但影片于一个小孩丢失的故事中,渗入女性的社会地位、中产对底层的漠视等若干问题,让略显狗血的故事有了相对坚实的基点。整个情节编织曲折而又不失力道,那些看似偶然的必然,那些无法阻止的偶然,让影片有着一种令人纠心的因果命运感。
《找到你》 图 / 网络
相较于前两者那种跌宕的故事,《狗十三》的故事就显得相当平淡。但如果从社会批判的力度来说,它却是2018最为强悍和尖锐的一部。
一个孩子丢狗的故事,折射出的是一个家庭内部的权力关系。它精准地描摹出成人世界对未成年人的驯服,这种以爱的名义所给予的安抚与惩罚,内在都充满了暴力。
这种对家庭严重缺乏温情的描写,描叙出成长里司空见惯的痛苦,这种痛苦来源于成人世界定制的价值标准,你的好恶在成人世界看来是幼稚而不负责任的,这种痛苦也来源于成人世界安于他们的虚伪,并对这种虚伪安之若素。这种痛苦来源于童话的消逝,成长并不是愿望的实现,而是为了自保成为自己所讨厌的人。
这部电影,由于探讨的东西过于本质,所以它也就不再只是讲述中国的故事,它用它平静而尖刻的坦率,展示了普世性。从某种程度来说,它甚至可以算是部恐怖片,它是成人世界对未成年人的精细阉割,但更恐怖的是,你甚至是觉得这种阉割是必须的。
《狗十三》 图 / 网络
这是一部骨子里充满反骨的电影,它就是让你看到这个被温情层层包裹住世界的残酷本相,就像影片里那个骇人的镜头:小女孩所认为的代表着自由与希望的夜莺叫声,其实是被世界摧残至变态的病人的错乱口技。
2
有人强攻现实,就有人迂回包抄。今年寓言电影也并不少见。中国电影的两位老将张艺谋和姜文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这一路径。
张艺谋的《影》,像所有的张艺谋电影一样,是一部极端形式化的电影,只不过他之前是绚烂,而这次是简约。黑白两色的山水画风格,最终所带来的是密不透风的对人性的压抑,以及最终无路可走后的惨烈爆发。
张艺谋用一个《影子武士》式的故事,讲述了他对中国的理解。女人,权力,阶级,这是一个被诅咒的铁三角,张艺谋在这里显示了他愈来愈悲观的价值取向。人性如在下水道里面爬行的虫子,见不到任何亮色,有的只是血腥而本能地攫取,或者是挣扎。
整部电影充满了肉体的痛感,无论是木头扎入背部,还是剑被缓慢而享受地推进另一个人的身体,这里面都有一种让人悚然而惊的暴力感。影片最松弛的地方就是血从人的喉咙里喷出来的时候。那咝咝的声音,似乎才给人真正的解脱,带着一种仇恨的酣畅,和空虚的哀伤。
《影》 图 / 网络
影片的问题是,张艺谋惯性地运用了一些类似于阴阳,类似于山水的符号,但对这些符号与整个故事架构之间的联系却又是囫囵吞枣。在影片的基本调性比如是武侠还是写实之间,张艺谋也有着一种奇怪的平衡。这种生硬的结合,最终导致了影片内在的分裂,也导致了很多观众笑场。
张艺谋曾经的老搭档姜文则执着于历史的虚无。他再一次将目光聚焦于民国时期,用民国的复杂荒唐来寄托他的思想。
这个不知道到底谁是谁爹的故事,与中国近现代民族的心路历程有着暗合之处。
姜文仍然是中国最有想象力的导演。无论是他对于北平的全景式描摹,还是那个只有屋顶的浪漫世界,亦或是一个裸男披着披风在屋顶上奔跑,都显示出姜文那种纯然雄性的狂放想象力。
《邪不压正》 图 / 网络
但问题是姜文太虚无了,虚无到他对本身的讲述都充满了怀疑,所以说他已经惯性的用一种模棱两可的方式去讲一个模棱两可的事情。他试图用荒诞去表现荒诞。但逻辑的过于缺乏,让荒诞都失去了基础。因为荒诞就是对逻辑的背弃,没有对象,背叛是没有价值的。姜文就在他丰富的想象力、一个接一个的念头中失去了方向。留给观众的是一个个惊艳的视觉瞬间,和整体上无穷无尽的混沌。
还有一位资深演员黄渤也选择了寓言这一形式,他用它来为他的导演处女作。这是一次充满雄心的尝试。《一出好戏》试图通过一群人的孤岛生存,来解析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史。
你必须承认,它的整体架构是很成熟的,有着相当的洞察力。王宝强的角色代表着一种原始的共产主义。于和伟饰演的角色所代表的似乎是原教旨主义的市场经济。而黄渤所代表的似乎是兼具国家调控与市场经济两种属性的改良市场经济。而寻找新大陆的说法,这揭示了信仰的本质,它实际上是一种权力的伎俩。它为这个世界提供希望,用提供希望的方式来维持这个世界的秩序。
整部电影有着一种社会学的通透与尖刻,但问题是影片太粗糙、太温情了。太粗糙,就无法感知那些人真正的绝望,慌张,以及由此生发出的愤怒太温情,也就让整个戏里的矛盾变的过于婆婆妈妈,而不能显出整个社会底层运行规则的冷酷与残忍。
《一出好戏》 图 / 网络
还有一部戏值得一说,就是《北方一片苍茫》,这是一部兼具现实性与寓言性的电影。整个北方农村社会的道德沦丧,无耻猥琐在镜头下都有一种荒诞却精确的描述。而影片在人世与鬼神之间的穿梭,让影片有了一种阔达的气魄,也对人世有了一种更尖刻的审视。可惜的是,影片太过于满足于那种展示了,觉得展示就是全部。但真正优秀的电影总是在于,他既表现出水面上的冰山,也让你感受到下面更为庞大的、也更具决定性作用的基座。
3
在好几部电影并不避讳这个时代的疾病、并以此赢得票房和赞誉的同时,2018年的另一现象,它们似乎重新发现了普通人。
这当然也是一种现实主义,但与前面那些带着刀剑的作品不同,它们重新回到了琐碎的烟火现场、并安于这种烟火,且在这烟火中发现了更为恒远的东西,并真挚地赞颂它们。
这些作品包括《我的影子在奔跑》,这是一部讲述自闭症孩子与母亲无休无止角力与陪伴的电影,有着2018年所有华语电影中最为丰沛的细节,那些带着生活湿气的细节,写尽了母子之间那种分不清是责任还是爱、是讨厌还是亲昵、是麻木还是温馨的关系。那个孩子眼里独立而神奇的世界,让平庸甚至是困苦的生活成了史诗甚至是传奇。
这当然是一部没有任何野心的电影,但也因其没有野心,没有试图去搭上任何宏大命题的启图,才会让它在描摹那些细节时如此甘之如饴,也让它有了一种从生活的沙砾里感受生活五味杂陈的能力。
《我的影子在奔跑》 图 / 网络
这些作品还包括《米花之味》,当然这是一部相当有野心的电影,但它面对野心时有着一种顺其自然的心态。同样是孩子与母亲的关系,但这种关系,与城市与乡村的关系,甚至是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的关系,在这部影片里都有着相当程度的同构关系。
但影片在讲述时却没有急切涨红着脸,它始终有着一种低调,它也没有升出一种过于猛烈的悲情,似乎只有自己的主人公在经历这此创伤。它看到那些代价,也认可这种代价。所谓的诗意,也在这种清晰与宽容之中诞生了。
还有松太加导演的《阿拉姜色》,它同样是一部火气全无的电影。它虽然描写藏区,但没有猎奇心态。一个类似于《岗仁波齐》的故事,却完全不是那种对于异族信仰看似仰视实则扁平化的处理。一对夫妻,妻子死去的前夫,以及她和前夫的留下的孩子——在与不在,明流与暗涌,那些说不清楚是嫉妒与爱的情感,那种道不明是责任还是温情的执着,都混杂在一起,却并不混沌,那种清彻的左右为难,写出了少有的人性的质感。在西藏的苦寒高原上,诞生了2018最极致的柔软。
《阿拉姜色》 图 / 网络
如果说前面三部电影只是在美学上透露出对平民与日常的尊重,那么,年底有两部电影就基本上把大标语贴在自己脑门上了。
一部是纪录片《生活万岁》,两个卖唱为生的盲人夫妇、在拉萨爱岗敬业的三轮车夫、带着孩子开出租车的离异妇女、以及供女儿上学的田螺哥、要把儿子培养成足球运动员的高空蜘蛛人等……他们都是生活的弱者,甚至是失败者,所以他们的梦想和理想才如此刺眼,让人辛酸。他们卑贱地燃烧着,却有着不逊色于烟火的亮度。
这是一部题材相当招人喜欢的电影,但也是一部很可惜的电影。里面的那些真实主人公都有着中国现今演员不可能表达的、复杂而生动的面孔,但影片对这些素材的使用有点急功近利,这些素材有点随意却又简省地使用,过于主题先行的向前奔跑,将一个个本该更加丰润的人物变成了一个个符号。
《生活万岁》 图 / 网络
另一部就是《无名之辈》,这部电影的片名同样可作为这个时代的广告语。它同样是一个失败者群像,心比天高却智商触底的笨贼、心向自由却只能寸步不多的瘫子、发不出工资却忠于职守的保安、欠下巨债跑路却寝食难安的土豪……他们把自己的生命活成了笑话,但他们却自以为是史诗——这种巨大的分裂让人唏嘘,那种无力感与热血感,如同冰与火之歌,精确地切中了当下的大众心理。
它对类型片元素的熟稔运用、对当下人物漫画化却又不失血肉的描绘,以及它对时代精神的感应,让它与《我不是药神》一起成为年度最为重要的电影风向标。
4
2018年,战狼风格的电影雄风不减。《红海行动》就是这一思路的产物。
林超贤导演确实具有华语圈最一流的拍摄战争场面的能力和经验。无论是开头在中国大使馆的巷战,还是在沙漠中和敌人狙击手的对决,以及在敌人巢穴困兽犹斗的惨烈,都拍得相当不俗。但这种B级趣味,就限制了影片的整体格调,特别是所谓的龙卷风里面的坦克大战,又似乎进入了武侠片的疆域,又是港片那种癫狂过火的旧毛病。
《红海行动》 图 / 网络
当然,更重要的是,影片缺乏对于所在国家的细致描述。所以说你也不能真正感受这些蛟龙队员们所处的复杂环境,当然也就不能感受当地人民的真正的痛苦,这些蛟龙队员所做的事情也就失去了重量。这使得整部电影就是一个刺激的冲关游戏。在整个格局和质地上面离这一类型的经典作品——比如《黑鹰降落》,差了一个档次。
更重要的是,这种电影和《战狼》系列一样,都有着一种暴发户颐指气使的张狂劲儿。那种骨子里透露出的好战气息,让人不适。
同样是家国情怀,2018年的另外一部电影就格外显得可爱的多。它就是《无问西东》。
这部讲述清华大学发展历程的电影,有着一种中国电影中少见的对于理想主义的坦荡与热望。当然,这部电影有神话我们的先辈之嫌,但那种身处在动荡的世界之中、却有着更大的坚守和风骨的群像,确实有着格外动人心魄的力量。
整部影片就像一首对仗工整气韵丰厚的散文诗。每一个镜头都在流动,每一个情绪都在荡漾,似乎总有一种生命力在磅礴,总有一种希望在生长。
其实,2018年值得说说的电影还有不少。
比如《无双》,这是香港商业电影,对于他们的工艺水平的又一次展示,这也让我们被徐克、吴宇森等老大师所败坏的信心重新得到修复。
比如《江湖儿女》,这是贾樟柯近些年最为诚实的一部电影。它从某种程度一反他之前那种高屋建瓴的符号化的处理,用一种更微观、也更平实的态度态度去记录中国的变化,这种转变值得赞赏。
当然还包括《路过未来》,虽然它显得有些干枯,但整部影片有着一种少有的、想为被时代落下的人们做传的朴实而端正的态度。
还有章明导演的、在院线里面惊鸿一瞥的《冥王星时刻》,他对情感幽暗而隐秘地追索,让他获得了一小撮忠实的拥趸,也将更多的观众挡在门外,看样子他也不太在乎。
当然,也包括12月31日公映的《地球最后的夜晚》,这是一部风格过于明显的电影,它的气势汹汹,会让某些试图批评它的人都望而却步。
整个2018,从艺术水准来说,并没有特别特别惊艳的电影。不过它却有一种非常正向的意义,也就是我们前面所说的,它有将重心重新放在现实、将焦点重回普通人的倾向——而这是一个比历史、比英雄更为宽阔、也更为复杂的疆域。如果诚意耕耘的话,这里面有产生更多杰作的可能。但更重要的是,它能够为我们——普通民众的真实的人生制造更多扎实的慰藉,以及生出更靠谱的希望。相较于高深莫测的艺术,这可能是电影之所以存在的最伟大的功能。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