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周刊
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经济网 www.ceweekly.cn
(《中国经济周刊》首席摄影记者 肖翊 摄)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 (记者 孙冰) 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方江山、证监会副主席阎庆民、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黄奇帆、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工信部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秘书长余晓晖、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等重量级政经大咖以及460多位嘉宾齐聚,论道如何打造“新工业革命”,并以此推动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12月29日,由人民日报社指导,《中国经济周刊》、中国信通院、工信部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共同主办的第十七届中国经济论坛在人民日报社举行。
工业互联网、to B、产业互联网、互联网下半场……这些都是这个寒冬中,最热的经济商业话题。虽然这些话题早就存在,只是现在因为BAT等互联网公司的高调杀入而成为“显学”,但实际上,很多植根于实体经济的公司早就布局于此。
正如互联网公司正在竞相“+工业”“+制造业”……工业企业、制造业企业们也在积极“+互联网”,大家殊途同归,都希望借助互联网的颠覆力量,为工业制造业发展配备上全新引擎,打造“新工业”。
在第十七届中国经济论坛的高端对话环节,航天云网总经理柴旭东、东土科技董事长李平、富士康工业互联网首席技术官高子龙、徐工信息创始人兼CEO 张启亮、中控科技创始人褚健和安微省界首市市长何逢阳,就“工业互联网助推新型工业化”话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航天云网总经理柴旭东从航天科工的角度分享了对工业互联网的认识与实践。航天云网2015年6月由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组建,并打造了我国第一个工业互联网平台。就在本月,航天云网刚刚获评了人民日报“改革开放40年·40个第一”。
“航天科工是我国战略型新型创新企业,又是高端装备制造型企业。我们为什么要做工业互联网平台?这是基于几个方面的重要原因。首先,多品种、小批量是航天科工生产装备产品的典型特征,因此,对智能制造、柔性制造有先天需求;第二,航天本身是一个工业体系,航天产品高端复杂产品的制造是大协作、大配套,会涉及上千家企业;第三,航天工业要打造开放的工业体系,要更好的军民融合,更优的开展专业能力的布局。”柴旭东说。
在柴旭东看来,航天科工走工业互联网之路,一直都是在这样的内生需求上探索工业互联网与航天科工转型升级如何结合,进而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来支撑实现企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转型。
“工业互联网是继民用互联网之后,全球最大的一次技术革命,我们国家没有落伍。”东土科技董事长李平表示,他透露,东土科技做工业互联网已经15年,最早基于IP通信技术用于工业行业,到后来基于互联网技术,一直都在研究。
李平呼吁要加大芯片与操作系统在芯片控制的应用。“芯片与操作系统在工业互联网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但这方面大家提得还比较少。”他说。
“在新旧动能转换和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工业互联网应该为中国工业插上隐形的翅膀。在新工业革命和高质量发展中,工业互联网平台首先起到发动机作用,它能给工业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价值。”徐工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CEO张启亮表示。
富士康工业互联网首席技术官高子龙则认为,工业互联网不是单纯的看形成了多少工业应用场景,而是把工业应用场景打包之后,对外做赋能、做解决方案的输出。“富士康不但是智能制造需求侧,也希望自己成为供给侧。”他说。
中控科技创始人褚健表示,工业互联网平台通过各种各样的工业软件,一定能够对我们国家提高产品质量、降低能耗、物耗,提升企业竞争力有巨大的帮助。“除非你用新的工艺、新的设备,效果可能更好,但是对绝大多数企业来讲,都是在现有设备、现有工艺条件下如何改进。而事实上中国很多的工业企业没有到3.0,所以3.0有大量的工作要做,我们要完成3.0工作,同步实施4.0工作,利用大数据、通过采集数据,我们与学校、企业共同努力,可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他说。
新媒体编辑:王新景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