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株机厂研制的6Y1型8号电力机车,完成了国产电力机车重大技术改造,被命名为“韶山1型”。图为北京枢纽南环线上的SS1型电力机车。 中车株机公司供图 摄
中新网株洲12月28日电 (记者 鲁毅)60多年前,在中国,一台蒸汽机车所拉的货物列车很少能超过2000吨;内燃火车头牵引的旅客列车时速很少超过160公里。而今,中国重载火车头牵引2万吨列车已经成为常态;源自电力机车牵引技术的动车组驰骋中国各大城市。
纪念“中国电力机车40/50/60周年”主题座谈会27日在“中国电力机车之都”株洲举行,中国铁路总公司老领导、中国中车集团有限公司及其子公司的相关负责人、老专家、青年员工等业内人士汇聚一堂,重温中国电力机车发展的精彩瞬间,总结成功经验。他们认为,创新始终推动着中国电力机车的发展,勇于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制胜法宝。
1958年,在中国原铁道部主导下,株机厂(现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简称“中车株机”)与湘潭电机厂联合研制的中国第一台干线电力机车下线,中国从此迈入铁路机车电气化时代;1968年,承载着中国电力机车梦想的“韶山型”电力机车在株机厂成功下线,正式投入编列运用,开启了电力机车制造史的新纪元;1978年,株机厂在原铁道部“内电并举,以电为主”发展战略指导下,全面转产电力机车,成为中国第一家电力机车专业研制企业。
60年来,以中车株机为代表的中国电力机车研制生产企业历经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最终进入自主创新的时代,而今已从轨道交通领域的引进者、追赶者逐渐变为引领者。
中车株机公司出口南非的电力机车运行在南非铁路线上。 中车株机公司供图 摄
以中车株机为例,在中国铁路总公司的支持下,该企业已经形成了年产1000台电力机车的产业规模,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力机车研制基地。“韶山型”“和谐型”“曼德拉号”……这里生产的十余种、近万台电力机车,走向世界,服务全球数十个国家和地区。
“中国电力机车实现了从普速到高速,从直流到交流,从普载到重载,从引进到出口的四大历史性跨越。”中车株机党委书记、董事长周清和说。
自称“80后”(已经80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友梅是中国电力机车领域的“泰斗”。在他看来,中国轨道交通的“走出去”,进入国际市场竞争,得益于中国一直坚持的自主创新发展战略。
刘友梅说:“我们的技术在60年的基础上已经引领全球,但是科学发展很快、很猛,未来,我们要把现有的多学科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等资源集成起来,为未来中国自主创新集结动力。”
原株机厂厂长、原中国南车集团公司董事长赵小刚认为,持续的科技推动之外,中国电力机车的发展离不开市场的拉动。由中国铁路总公司(原铁道部)主导的铁路电气化为电力机车创造了很大的市场,当下,电力机车已然成为中国铁路运输的主力军。
周清和表示,60年是一段历史的节点,更是一个崭新的起点。中国电力机车的未来发展将呼应中国当前高质量发展目标,产品将瞄准绿色、智能,从中国全面走向国际,让先进产品、技术与全世界共建共享共赢。(完)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