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29 07:13 | 浙江新闻客户端 | 记者 邵晨婵
12月28日,记者从泰顺县生态大搬迁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泰顺县生态大搬迁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从2003年至今实现异地搬迁19053户70049人,其中生态大搬迁7761户25611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泰顺样板”。
泰顺县副县长雷子亮介绍,15年的生态大搬迁之路是一个由点到面、循序渐进的过程,共可分为3个阶段。其中,2003年启动的第一阶段搬迁聚焦的是人口较少、资源贫乏、交通不便、村居分散地区的群众;2011年启动的第二阶段搬迁工作系此基础上,进一步满足更多偏远山区群众的搬迁需求。而去年启动的第三阶段搬迁则将实施对象扩大到了所有有搬迁需求的群众。
这一过程中,如何确保村民“下得来”、“稳得住”。为此,泰顺县通过提高地质灾害搬迁人均补助、给予搬迁户贷款贴息补助、对搬迁农户提供安置房公积金低利率贷款等措施,极大地激发了群众主动搬迁的积极性。
与此同时,泰顺县不断完善系列配套政策,锚定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公共服务、政府兜底保障三大方向精准施策,让搬迁群众真正安了心。其中安置点建设方面,该县整合县城无区域1.5万人生态搬迁工程和15个抗震安居小区工程项目已建成的现房,让愿意进城的搬迁户即拆即搬,同时全面启动18个乡镇34个避灾安置小区的建设及用地报批。
针对经济困难家庭,泰顺县创新推出廉租房、共有产权房等保障性住房回购政策,配套建设一部分小户型经济型保障性住房,实行长期廉租,特别是共有产权房屋,让经济困难的农户只需支付50%的购房款即可拥有固定产权。
农民离不开土地。离开了原来的家园,山上的土地怎么办?农民在山下又该如何生存?
为打消村民下山无田可种的后顾之忧,泰顺构建“农民下山、产业上山”“搬家不搬田”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建立了“权随人走”的农民权益保障机制,对搬迁群众留在农村的土地、林地等资源,通过租赁、流转等方式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在泰顺百丈镇的洪秀村,有村民采取“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公司+基地+农户”等经营模式,规模化发展猕猴桃、杨梅、樱桃和茶叶等高效农业,使127名村民土地流转“分红”实现了翻番。
除险安居,不仅长治久安,更为泰顺县的发展腾出了生态空间。该县通过建设来料加工点、扩大生态农业基地建设、打造精品民宿村,发展现代农业和旅游业等形式,使农村土地、山林地、古民居等沉睡资源盘活再利用,实现搬迁致富一体化。近年来,全县已全部消除221个集体经济薄弱村,超额完成市级下达任务89个,实现三年任务一年完成,全县经营性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村数164个,占总村数比重54.8%。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