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体育 | 最新更新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亚博体育 > 正文

【YaBoSports】:消费金融开启黄金十年!金融、互联网巨头哄抢28万亿“蛋糕”

来源:yabo 编辑:U体育 所属栏目:亚博体育 时间:2018-12-28 17:17:29
本文由【YaBoSports】2018年12月28日转载报道:

本文来自全天候科技

作者|张吉龙 编辑|罗丽娟

消费金融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野蛮生长。

以2016年为起跑线,中国消费金融行业开启了“黄金十年”赛道。数据显示,2017年底,消费金融市场规模在9万亿元左右。而有数据预测,到2022年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放大至28万亿元。

面对巨大的市场空间,没有人可以不动心。银行、电商、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等纷纷进军该领域,上线消费信贷产品。即使是金融业务基础薄弱的互联网流量平台,也开始小试牛刀。

当前的消费金融市场,除了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三巨头之外,TMD(今日头条、美团、滴滴出行)等互联网流量平台们也开始跑步入场。

不久前,中国商标网显示,今日头条母公司字节跳动申请了吾先分期、轻栗分期、字节付三个商标,这些商标的国际分类中,均含第36类商标——包括金融业务和货币业务提供的服务以及与各种保险契约有关的服务。

从商标名称上看前两者疑似与消费分期业务有关,而后者与第三方支付业务有关。这让外界再度将目光聚焦到今日头条进军消费金融这件事上。

实际上早在2017年初,今日头条就开始在金融领域发力。一位曾经面试过今日头条金融部门的人士称,他了解到的情况是今日头条的金融部门成立于2017年2月,当时定下的方向包括消费金融、保险、证券,“主要是通过技术输出和海量的用户导流去变现”。

2017年8月中下旬起今日头条母公司“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在招聘网站明确发布了与消费金融业务相关的职位,迄今仍在招聘。

从招聘职位来看,今日头条在消费金融领域有意进军汽车贷款业务。全天候科技发现,今日头条目前在北京、南宁、东莞等地区招聘负责车贷业务金融专员。“主要负责对办理车贷业务的客户进行协助洽谈,负责对客户汽车分期贷款前期的引导并协助销售顾问收集资料,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贷款服务前期工作(分期方式、利率及服务流程等协同讲解)。岗位职责中还明确提到需要“负责客户分期贷款手续办理和现场审核、面签合同等签订环节的服务工作”。

“这明显是招聘车贷一线业务员。”一位业内人士表示,该职位要求只需要中专/中技及以上学历,具有汽车金融方面的工作经验。此前媒体报道中也提到8月份今日头条正在招聘汽车金融业务负责人、汽车金融产品经理、汽车金融风控负责人等岗位。

具体对外呈现的产品上,今年7月今日头条开始低调对外上线一款为个人提供消费贷款服务的“放心借”,该产品每日名额上限2万人,最高借款额度为20万元,按日计息,日利率低至0.03%,贷款的提供方为南京银行、中银消费金融公司和新网银行。

和TMD中的另外两家相比,今日头条在消金领域的布局实际上已经较晚。

2016年滴滴就在试驾车商城中上线了一款汽车消费金融产品“—滴分期”。今年4月,滴滴出行APP内上线了名为“滴水贷”的信贷产品,用户最高可申请30万元的贷款额度,支持随借随还。滴滴方面作为入口,主要为产品导流和提供数据,资金来源则为新网银行等持牌机构。鉴于滴滴接近5亿的用户数,这一产品也让外界对滴滴的消费金融业务充满了想象空间。

而美团的消费金融业务走得更远。据了解,美团的金融业务由美团点评联合创始人、执行董事兼高级副总裁穆荣均负责,穆荣均和王兴、王慧文被称为美团的三驾马车。在发展思路上穆荣均曾表示,美团以“场景+金融”共建金融生态,金融机构是重金融轻场景,而美团是重场景轻金融。

2018年9月4日美团更新之后的招股书透露了其金融领域的发展情况。招股书显示,截止到2018年4月30日,在美团点评平台上的待收余额约21亿元,其中向商户发放的小额贷款有关应收贷款总额为14亿人民币,而向个人发放的相关应收贷款总额为7亿元。

在过去美团金融的业务重点是在B端,面向C端的消费金融尚显薄弱,但是最近一段时间来,美团对C端的重视程度在上升。一位专注于互联网领域的猎头对全天候科技表示,美团目前正在面向消费金融C端招聘有经验的人士。

产品上,2017年美团APP上线了“美团生活费”借钱服务,其资金提供方为美团旗下重庆三快小贷及其合作机构。2018年,美团钱包又短暂上架了一款名为亿联易贷的借款产品,该产品由亿联银行提供。亿联银行是东北首家获批筹建、首家开业的民营银行,其中美团旗下的吉林三快科技持股28.5%。

不过对于流量平台进军消费金融业务,业内也有不同的看法。“今日头条的优势是具有庞大的流量,但是在匹配的准确度、智能化上面还有一段路要走。”某上市互金平台CEO表示。

从用户的属性来看,今日头条58.7%的用户学历在高中及以下,用户收入主要集中在4000元以下,低收入群体占大部分。此前曾有媒体报道今日头条为不少现金贷和消费分期产品导流,按点击付费,但效果不佳。

“今日头条的用户可能是铜矿、铁矿、矿渣,而百度的用户里面可能有金矿或者银矿。”上述CEO表示,相比百度以及一些垂直网站,今日头条的用户质量一般。不过他认为,今日头条旗下某些APP比如懂车帝还是有一定的潜力。“一般看汽车资讯网站的人,要么有车有么准备买车,有一定消费能力,是比较优质的金融消费者。”

2017年,今日头条把旗下的汽车频道孵化为独立的汽车资讯 App——懂车帝,集结了头条内部所有关于汽车的资讯和产品,而且接入了单独的汽车导购体系,主打看车、选车、用车、玩车的汽车爱好者聚集地。

宏观经济下行之际,消费浪潮反而越来越汹涌。

作为一年当中网络购物的高峰,每年的双11是观察消费情况的绝佳样本。从阿里和京东公布的数据来看:2017年双11天猫最终交易额1682亿元,京东累计下单超过1271亿元;2018年双11,天猫全天交易额首次突破2000亿元,达到2135亿元,京东累计下单金额超过1598亿元。

在数据惊人的背后,消费金融做出了很大贡献。2017年双11当中,天猫所有交易额中无线成交占比高达90%,而在手机端来自花呗的交易额占比超过四成,而刷爆京东白条额度的用户比例也高达38%。

与此相应,电商平台、商家们也极力助推消费金融,鼓动提前消费。蚂蚁金服方面公布的数据,2017年双11,蚂蚁金服将临时提额花呗用户的比例从前一年的六成提升到八成,总提额超过1760亿元,人均提额2200元。2018年双11期间京东金融方面也宣布累计提额800亿元,人均提额3126元。

在被企业教育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倾向于分期付款,使用范围从单笔金额较高的场景拓展到小额消费领域以及线下。据花呗分期业务负责人介绍,消费者选择分期的商品从3C数码类扩展到美妆、母婴等女性群体消费品,而且在教育培训、医疗健康领域也增势明显。

年轻人对消费金融的接受度正在日益提高,消费分期正在成为新的流行生活方式。由花呗发布的《2017年轻人消费生活报告》显示,近40%的90后把花呗设为支付宝首选的支付方式,尤其是在购买手机时,76.5% 的年轻用户会选择分期。

另外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在购买产品或享受服务而资金不足时,愿意了解分期消费的人占比高达95.14%,按人群来分21-30岁的年轻消费者对分期消费的接受程度最高,达97.27%。

“现在95后是敢消费的,中国的95后有点像美国的80后。”融360CEO叶大清认为,中国的95后要比80后、85后敢花钱。

消费金融的迅速发展也离不开政策支持。作为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在贸易摩擦、投资乏力的情况下,消费被视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根据商务部的统计数据,2018年上半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78.5%,持续成为“中国经济增长主引擎”。在此背景之下,为了推动消费增长,银保监会、国务院先后出台政策鼓励发展消费金融。

8月18日晚间,银保监会官网发布《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信贷工作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的通知》,提出“适应多样化多层次消费需求,提供和改进差异化金融产品与服务。支持发展消费信贷,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创新金融服务方式,积极满足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升级型消费的金融需求。”

9月20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若干意见》,提出鼓励消费金融创新,规范发展消费信贷,把握好保持居民合理杠杆水平与消费信贷合理增长的关系。鼓励保险公司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为消费信贷提供融资增信支持。

“人均GDP3000美金和5000美金的时候,3000美金消费金融开始萌芽,5000美金就开始快速增长。”厦门金美信消费金融有限责任公司董事总经理李章伟表示。早在2011年我国人均GDP已经超过5000美元,预计2018达到9900美元。

“中国消费金融的黄金10年甚至是黄金20年正在开启。”叶大清认为,随着未来5G技术的发展,用户参与消费金融会更加便捷,供给也会更加多样。

对提前消费有较高的接受度的年轻人,开始成为消费金融市场的主要服务对象。电商、消费分期平台、银行信用卡中心、持牌消费金融机构共同“围剿”这一届的年轻人,消费金融成了兵家必争之地。

从消费金融ABS的发行上可以看到当前消费金融的市场格局,融360大数据研究院统计,截至2018年11月中旬,国内共发行76支消费金融ABS产品,其中阿里系共发行了56支消费金融ABS产品,总金额1243.50亿元,规模占比超过60%。银行消费金融ABS位居其后,合计金额603.72亿元,规模占比接近30%。

消费金融的狂飙猛进带动了消费金融公司的业绩猛增。经审计的财报显示,2017年蚂蚁花呗净利润高达34亿元。而几大持牌消费金融机构利润也增长迅猛,2017年中银消费金融、招联消费金融、捷信消费金融净利润超过10亿元,马上消费金融在2017年的净利润达到5.78亿元,同比增长88倍。

2017年我国消费金融市场规模约9.5万亿元,恒大研究院预测,2018年消费金融市场将有30%的增长率,随后增长率每年以3%的幅度降低,至2022年,中国消费金融市场规模将达到28 万亿元。其中银行信用卡信贷余额将达13万亿元,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容量将达到9.5万亿元,汽车消费金融市场将达到2.7万亿元。

消费金融在繁荣的同时,问题也随之隐现。

“今年真的是愁了一年。头发白了好多,天天都是还款日,到处弄钱,着了魔。”在某信用卡论坛里,一位ID为“苍老贼”的用户说。在这个社区里,在几十个借贷APP上借贷的“老哥”比比皆是,很多人靠以贷养贷勉强支撑。

对于消费金融的过度借贷、共债问题,监管部门也表示警惕,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秘书长陆书春表示,互联网消费金融领域存在过度借贷、重复授信以及个人信息保护等方面的问题。问题的解决需要监管部门、自律组织和行业机构共同努力。

“一旦面临大面积的个人信用受损,资金出现问题将拖累整个行业甚至金融体系。”某商业银行总行资产管理部人士表示担忧,他认为学生族、新工作人员和民工等群体由于缺乏金融常识和自制力,盲目借贷和多头借贷,可能会成为“多头共债”的主体。

随着银行、持牌金融机构、金融科技公司、P2P大小巨头的入局消费金融,有限的优质客群被瓜分殆尽。后入局者面临客户质量下降问题,不少机构选择进一步下沉到长尾人群——覆盖征信记录缺失或者风险较高的客户,风险成本越来越高,风控难度越来越大。

为了抢夺市场,某些消费金融平台甚至有意放松风控标准。

在上述信用卡社区,有用户反映某流量平台新上线的信用贷款产品审核较宽松,从注册到放款3分钟,放款15000元,“以前全是秒拒,这次本来没抱希望,居然过了。”

另一个用户也表示,自己欠了小贷和银行30万多元,征信上有几百条小贷记录,信用卡还有逾期呆账,这次随便填写了资料,该平台居然也给了15000的额度,“不知道是不是放水”。

以台湾、韩国、日本等几个地区的发展历史来看,在金融危机过后,为了刺激经济发展,政府出台政策鼓励消费,对消费金融的监管也放松,消费金融过度繁荣常常会导致严重的金融和社会后果。

20世纪初台湾曾爆发卡债危机,截至2005年台湾金融机构共发行1.3亿多张金融卡,由于共债现象严重,资产不良率大幅度上升,以卡养卡的情况大量出现。麦肯锡2005年的调查数据,台湾过度借贷人口约30到40万人,其中30%人群的债务余额为月薪22—45倍,债务金额远远超出还债能力。

2006年台湾“金管会”发布的《卡债问题报告》称“卡奴”人数为52万人,平均每人背负30万新台币债务,其中提前消费、过度消费是债务形成主要成因之一,资金用途有70%用于奢侈消费,仅30%用于民生消费。

韩国和日本的情况也类似的情况。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韩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促进消费金融发展的政策。

据第一财经报道,2002年至2004年在韩国金融史上被称为“信用卡大乱”。2003年,韩国民众人均信用卡持有量达到4张,人均信用卡债务达到2000美元。韩国银行的统计数据显示2003年底,韩国信用不良者数量超过370万人,占当时经济活动人口的18%。

由于资产质量下降,坏账率高速增加,台湾、日本韩国无一例外都出现暴力催收的问题。暴力催收的方法包括对借贷人以及亲朋进行电话骚扰、频繁上门催债,甚至是要求债务人“卖器官”偿还债务。

因借款用户陷入债务危机走投无路,自杀、抢劫、贩毒等极端事件频繁出现。据媒体报道,2000年日本国内因经济因素自杀的人数增至近9000人,约占自杀总人数的30%。

看回国内,目前消费金融的带来的不良现象也不容小觑。21聚投诉显示,最近一个季度投诉量排名榜前十名中,互金公司占据九席,基本上都有网贷或者消费金融问题有关。

值得注意的是,用户投诉的理由大多集中在高利贷、变相收取利息、暴力催收等方面,其中涉事平台包括不少知名的互金平台。

从日韩经验来看,消费金融过度发展之后,必定会带来政策对行业的严厉治理,以及整个行业的洗牌。

(日本私人消费占 GDP 的比重)

资料显示,日本自2005起陆续出台《贷金业法》、《利息限制法》和《出资法》,规定消费金融公司年化利率不得高于 15%,且需要将以往超出部分退还给借款人,贷款额度不得超过借款人年收入的三分之一。

这导致众多消费金融机构破产倒闭,尤其是实业背景的消费金融公司数量急剧减少,2010 年日本最大的消费金融公司武富士申请破产。银行和财团背景的消费金融公司逐渐成为市场主力。

对中国而言,众多互联网公司进军消费金融领域是否会重蹈他国覆辙目前尚难以定论。但是团购行业、P2P行业的教训还历历在目,至于它们未来走向何处,唯有有时间才能给出答案。

网友评论:

Copyright © 2002-2018 U体育 版权所有 标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