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体育 | 最新更新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亚博体育 > 正文

亚博:三代重庆举重人 迟到的世界冠军

来源:yabo 编辑:U体育 所属栏目:亚博体育 时间:2018-12-27 07:30:14
本文由亚博2018年12月27日转载报道:

8月中旬的一天,冯敏通接到徐革的电话,让他去今年的世界杯举重大师赛看一看,他毫不犹豫就答应了,还让徐革给自己报了名。抓举30公斤、挺举40公斤,这是冯敏通在世界杯上交出的成绩单。熟悉举重的朋友看了这个成绩可能会笑出声来——以他参加的男子61公斤级为例,今年世锦赛上重庆选手秦福林的总成绩是308公斤。

可冯敏通已经73岁了。

冯敏通参加2018世界杯举重大师赛

老冯的得意弟子宋敏在微信上发来了祝福,“师父从来没举过重,练了两个月就拿了世界冠军,这简直是个奇迹!”老冯也笑了,自己哪里是没举过重,只不过潜心培养后备人才,把当运动员为国争光的梦想埋藏了数十年。这也是徒弟徐革的遗憾,徐革教过的邱永涛也只在梦里想过能穿上国家队的战袍参加国际比赛,不过如今,他们都成了迟到的世界冠军。

冯敏通以总成绩70公斤获得了70岁组61公斤级别冠军,徐革以总成绩235公斤获得了50岁组81公斤级别冠军,邱永涛以总成绩75公斤获得了40岁组55公斤级别冠军。

冯敏通上台领奖

埋藏半个世纪的举重梦

这个戴着眼镜的老头儿,看上去斯斯文文,走起路来倒有几分模特步,精神面貌不错。这是10月下旬在福建举行的2018世界杯举重大师赛上,不少人对冯敏通的第一印象。

讲究,是老冯对于举重的执念,执念来自于他与举重的初识。

1958年,中国体育史上第一个打破世界纪录的运动员陈镜开到重庆表演,那时的冯敏通还是13岁的小冯,在重庆市体校练武术,他被陈镜开挺举时漂亮的身姿深深吸引。7年后,20岁的小冯终于有机会和举重亲密接触了,这时候他已经参加工作,成为重棉三厂的一名工人。

“报纸上登出了重庆市青少年举重比赛的广告。”冯敏通现在都记忆犹新,那时候没有各区的业余体校,驻重庆的四川举重队希望通过选拔比赛来发掘学校、工矿里的好苗子。

冯敏通想参加比赛,没人教,没处学。找教材自学?一通好找,总算在新华书店里翻到了一本举重的竞赛规程。

反复研读,冯敏通搞懂了比赛的规则。理论行了,还需要实践,那个年代,不在专业队,杠铃是见不到的。好在工厂里废铁不少,便自己动手制作,“竞赛规程上,杠铃的棒有多粗、轮子多大都写得很清楚,我做出来的‘杠铃’重量上还是很标准,当然形状上肯定是差了点。”一个多月的练习,冯敏通真在那次比赛里举出了个三级运动员的成绩,而且动作标准,完全合乎竞赛规程的标准。

当年的报纸对冯敏通的报道

就在冯敏通以为自己可以成为举重运动员的时候,这个项目停摆了,老冯只能继续做工人,偶尔在工厂里给有兴趣的人做指导。

冯敏通指导队友技术动作

等到1975年举重项目恢复,市体校没了,反而由各区组织,到了省运会,就进行选拔赛,谁行谁上。上世纪80年代,冯敏通成了南岸区举重队的教练,那几年,代表重庆参加四川省运动会的队伍,主教练都是冯敏通,就因为南岸队输送的运动员最多。

在恢复期的冯敏通也忍不住提一下杠铃

21岁退役的全国亚军

在冯敏通培养的选手里,有1994年打破女子46公斤级挺举世界纪录的宋敏,这算是名将,此外也有遗珠,比如徐革。

徐革是冯敏通在上世纪80年代就带过的徒弟,算起来,老冯是他的启蒙教练。后来老冯因为工作调动,去了贵州带队,徐革继续在重庆训练。两师徒的再次相遇是一次全国青年举重比赛里,当时拿到亚军的徐革,吸引了国家队教练赵庆奎的注意,得知消息的老冯很开心,觉得徐革如果能在国家队淬淬火,世界冠军指日可待,自己作为启蒙教练,也是沾光了。

不过到1992年回到重庆任教时,老冯发现徐革并没有按照自己预想的方向发展。原来,彼时正值重庆举重队组建,教练员缺乏,正值职业生涯上升期的徐革毅然加入到教练团队中,这一干就是20多年。

哪怕是现在,老冯都为弟子感到惋惜,“他是个运动员的料”,徐革自己呢,虽然不说遗憾,但哪个运动员不期盼自己能代表国家征战世界大赛呢?

徐革在进行拉伸训练

这个梦想他时时放在心中,在专业队里带运动员,平时就跟杠铃打交道,不练是不可能的。每周两次系统性的训练,让徐革一直保持着很高的训练水平,年过五旬也依然能抓挺举超过240公斤,一些年轻的同级别专业运动员甚至有可能还达不到这个水平。

这样的成绩也名声在外,去年的全运会上,一位成都体院的老师向他问起这件事的真实性,说他完全可以在大师赛上争夺名次。在举重圈子里,徐革几年前就听说过大师赛,那是35岁以上的退役举重运动员以及业余爱好者参加的平台,在俄罗斯甚至有80岁以上的选手参加,自己能行吗?

徐革训练十分认真

长生桥前三的好学生

运动员那颗竞技的心,让徐革按耐不住,辗转要到了郭庆红的联系方式。这位曾在北京奥运会上担任举重项目竞赛副主任的举重名家,如今是举重世界杯大师赛的技术官员和推广者。

从郭庆红那里得到消息,今年的世界杯要在福建进行,广东还有一场中国大师杯,徐革也开始召集起重庆的举重好手。除了让恩师出山帮忙给自己指导点拨,让师兄弟一同上阵,他也希望女选手能够有所突破,于是,邱永涛收到了徐革的电话。

邱永涛43岁了,比徐革小不了太多,但徐革当教练的时候太年轻,她也成了徐革的弟子。见到邱永涛时,完全不是人们对举重运动员的刻板印象,看上去和同龄的职场女性无异,如果非要说,看上去还年轻一点、身材保持得更好。

一个女孩子,当年怎么想着去练举重呢?上世纪80年代,广阳岛上建起了重庆体育训练基地,邱永涛读书的中学就在广阳岛的对岸,“教练来选人,要求也很严格,那时讲究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我是三好学生,体育成绩也好,就被挑去了。”其实邱永涛根本不知道举重是什么,即便觉得女孩子练举重好像也不是很合适,不过广阳岛上的哥哥姐姐们给她的童年印象实在太深刻,“那时我们经常看到他们练曲棍球,一身运动服,感觉好洋气,我妈非常反对,但我也想洋气一下,不要我去练举重,我就不读书了。”

年纪小不懂事,母亲的担忧终于还是发生了。邱永涛1987年进入专业队训练,1990年下队了。原因不是她不行,而是当时的四川省撤销了女子举重队,也意味着她失去了再进步的通道。回到校园念书,曾经“长生桥前三”的学习自然是掉了一大截,还好底子不错,老师们也对她的功课上心,加上竞技体育教给她的不服输劲头,一阵紧追猛赶,可算没掉队,但就再也没碰过杠铃,这一放就是28年。

邱永涛成功举起预定重量的杠铃

在离开举重的那一年,正值北京亚运会,她当然也看比赛。“披上国家队的运动服比赛,当年是想都没敢想过。”邱永涛说起,“就是想也是在梦里,就是亚运会的领奖台,站上去的是我。”说完她也笑了,就连徐革让她去参加大师赛,她也不敢接招。“举不动了,我还是去联系几个师姐吧。”师姐们的想法也跟她一样。到最后,只有一人愿意去,不过条件是邱永涛陪她一起去福建。“我心想,反正都去现场,不如自己也报名吧。”接下来,就又是一个“陪闺蜜参加选秀,自己被选上了”的老梗。

邱永涛在举重馆练习

年过七旬拿到世界冠军

重庆的参赛人员集结完毕,集训的时间不到两个月,按照召集人的想法,先去广东的中国大师赛试试,哪料赶上台风“山竹”,世界杯比中国大师赛先进行。这可苦了“2.5代”的王自力,他是徐革的师弟,又是邱永涛的师兄,赛前减重一个月准备参加小级别的比赛,“蒸桑拿,少食多餐,减少水分,大量运动,要不是当年做运动员时的底子,一般人50来岁哪里吃得消。”结果到了世界杯,正好有重量、年龄、水平都与王自力接近的外省选手,中国代表队一商量,实力更出众的王自力还是去参加大级别。好在人如其名,“王者自己就该有实力”,总成绩比第二名的蒙古国选手超出30公斤,强势夺冠。

冯敏通获得的奖牌

徐革的硬实力自是不用担心,世界冠军到手。此前中国女选手还没有参加过世界杯,这次中国女将有3枚金牌入账,但小级别的邱永涛出场更早,拿下冠军后,成了中国女选手在世界杯大师赛的金牌第一人。

那老冯呢?

前文已经提到他在赛场上的儒雅气质圈粉不少,可到了比赛中却很不客气。俄罗斯选手的抓举28公斤都“砸了锅”,老冯举起30公斤,便“打卡下班”,喜提冠军。“其实我感觉我抓挺各加10公斤都没问题的。”老冯的“低调”,让人感受这位老人身上蕴含的大能量。“后年我就更厉害了!”因为那时他就要参加75岁以上的组别了,竞争优势更明显,“所以啊,多举重多健身,身体好活得久就是胜利。”

王自力在大师赛上

举出来的年轻态

不像——这是记者对昨(25)日在市运动技术学院看到4位平均年龄小六十岁的新科世界冠军时的感受。一是体型不像许多人眼中的举重运动员,二是不像他们自述的年龄。

“举重运动员就要膀大腰圆吗?甚至被杠铃压矮吗?”说到这个问题,老冯很不服气,四人一字排开,都是中等身材,徐革长期力量训练,比普通人略壮实,只有王自力一直是重钢企业队的举重运动员,近几年还给工厂职工们做起了健身教练,一身腱子肉。徐革说,“现在大家都知道,青少年多锻炼能长高,成年人健身会显得年轻,举重是一种体育运动,自然也是符合这个规律的。”给人造成举重运动个子不高印象的原因,其实也不难理解:在中国举重的一贯选材标准上,认为壮实型的选手具有优势,而国内小级别优势较大,小个子见得也多;中量级的选手身高标准,不过因为强壮显得不高;大级别里不乏超过1米9的壮汉,只不过欧洲选手更多,国人关注较少。而徐革告诉记者,现在专业队选择苗子主要看爆发力、力量、关节柔韧度和吃苦耐劳精神,体型并不是最重要的。

邱永涛自认为练了举重后自己比同龄女性看起来年轻些

外出比赛时,有人质疑邱永涛的年龄,在外国选手看来,她应该也就三十来岁,别说参加40岁组了,最小35岁以上年龄段怕是都不符合。虽然是质疑,但邱永涛听了还是挺开心,女人谁不喜欢听别人夸自己年轻呢?即便她的孩子都大学毕业了。这些年邱永涛自己做生意,常在工地里跑来跑去,也算是种锻炼,而为了比赛集训两个月,她更是减重了10斤,“你看,还可以瘦身嘛。”至于老冯,虽然至少有33年没摸过杠铃了,但武术、足球都一直没离开过他,举重的底子在,比许多力量出众的外国业余选手更适应举重的比赛。

不过,真要把举重当成一种全民健身的活动来推广,还是有些难度,毕竟需要专业的器械和场地,邱永涛家里也有杠铃,王自力更是天天在健身房撸铁,不过这都是普通的力量训练,真要练还是得到专业队里。“杠铃就不一样,自己采购的杠铃没有弹性,不可能在家里举起来往地下一砸吧,楼下邻居受得了吗?”邱永涛琢磨,等自己以后换一套大房子,家里也弄得跟专业队一样,请师兄弟来家里聚会,看谁举得重。

参加大师赛的几名重庆队员

收获的季节到了

记者在世界杯大师赛的参赛名单里,还看到了雅典奥运会举重冠军石智勇等大牌,他是福建人,主场作战很正常,不过其他省市的一些成名奥运冠军就很少见了,记者问徐革,是不是还有些高手没了解到这个比赛,他并不否认有这样的现象。举重历来是中国的竞技体育优势项目,除了跳水、乒乓球,在奥运赛场上,没有比举重还“稳”的项目了,不过重庆到现在还没出过奥运冠军。

徐革与队员们合影

但徐革不认同这样的观点,倒退几十年,他自己就不比世界上同级别任何选手差,而上世纪80年代,重庆举重迎来过一段黄金期。冯敏通带来了一叠自己复印的荣誉证书和老报纸,记载着当年重庆举重的辉煌,省级比赛的大包大揽,全国纪录一次次刷新,文化程度不高的老冯把自己的教学经验写成论文,在国家队教练、体育院校专家学者的作品里脱颖而出……

重庆举重队队员正在训练

“过去一段时间可能在一个低谷,但那其实也是一个播种的阶段,接下来要收获了。”送记者出门时,徐革这样说道,正巧路过重庆市运动技术学院低空间训练馆的门口,墙上醒目位置贴着举重队的两张喜报:2018年举重世锦赛,男子81公斤级,重庆选手李大银打破三项世界青年记录和挺举成年记录;2018年全国举重冠军赛,男子61公斤级,重庆选手秦福林总成绩第一;男子81公斤级,还是李大银,三项成绩第一;女子71公斤级,重庆选手苏小琼抓举第一,总成绩第二……

收获的季节确实该到了。

上游新闻·重庆晚报慢新闻记者 李卓然 文 钱波 图/视频

网友评论:

Copyright © 2002-2018 U体育 版权所有 标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