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沪媒:垮掉的不是U23国足 而是我们自己的心态
文章来源:新闻晨报
金 昊
围绕伊朗籍主裁判法哈尼的讨论已经持续了接近一周。这是个特别奇怪的现象。
过往,一旦国字号球队在大赛中表现不佳,各路口诛笔伐早已喷薄而出,而这一次,大多数人的焦点都集中在了“中卡之战”的主裁判法哈尼的身上,他在比赛过程中的几次争议判罚使得国足上下都出现了心态上的波动,在一定程度上,这些判罚的确影响了国足的发挥。但一直拿裁判说事儿,而且说了快一个星期,这事儿显然就不正常了。
中国足球不是没遭遇过“错判”,就以刚刚出局的U23国足为例,14年的缅甸内比都,U19国青(现在的U23国足)在距离世青赛只有一步之遥的情况下输给了同样的对手卡塔尔,那场比赛,周煜辰和韦世豪都被红牌罚下。这样的故事数不胜数,但再往下列举,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因为那只能是不满情绪的累加。但这种“不满”,真的应该在U23国足刚刚出局这个时间段成为“主旋律”吗?
最初级球迷都应该知道,裁判错漏判是足球比赛的一部分,法哈尼的判罚在一定程度上的确有些争议,但这些绝对不是比赛的决定性因素。更令人感到不解的是,不少自媒体和球迷不断地高喊远离球场,以此来发泄自己心中的不满。原本,U23亚洲杯本身的赛事级别以及东道主出局而导致上座率下降,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儿,结果现在却演变成了球迷们的“功劳”。
一边喊着“我们要举办世界杯”,一边向世人展示着“如何自己毁掉自己主办的比赛”。这样的逻辑,我不知道是谁疯了。
其实不管是不是足球行业的从业者,我想我们都应该明白一点,那就是足球之所以被誉为世界第一大运动,其中一条非常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承载的体育文化和传递的体育精神都蕴含着相互尊重的理念和社会责任感。
谩骂和仇恨,的的确确是足球世界里的一部分,但这些东西从来都没有成为主流,也永远不会成为主流。
未来,中国足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中国也会举办很多国际大赛。“空场”,不该是我们留给外界的“东道主印象”,也不该成为中国球迷的标签。
再来说说U23国足。尽管还是没能改写“小组赛无法出线”的历史,但这届U23国足的表现还是比较出色的,尤其是韦世豪、何超等队员更是在比赛中展现出了“明星球员”的风范,对于这些在赛场上全力以赴的小伙子们来说,用“垮掉”来形容他们是不公平的。
但他们太特殊了。因为他们是 U23政策下的第一批适龄球员,几乎所有人都因为极富争议的 U23新政而关切着他们的结局,而他们的结局又关乎着“U23政策是否成功”这一焦点话题。但是,仅以这一次的比赛来给刚刚经历了一年锻炼的球员做出评判,真的合适吗?
这又回到了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我们是不是太急功近利了?
这些年来给中国足球支招的国际足球名宿多到数不胜数,几乎所有名宿都会说中国不缺有天赋的球员,几乎所有名宿也都提到了足球是一个漫长的系统。但好像绝大多数人都只听到了前半句。因此,我们在看到对于法哈尼的指责的同时,也看到了许多自认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言论。
在经历过中国足球的低谷之后,我相信所有关心中国足球的朋友都在期盼着中国足球变好,但我们更不应该忽略的是,足球产业的良性健康发展,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过程。如果我们用面对“期末考试”的心态来面对中国足球发展的每一步的话,恐怕只能每次都失望而归。
但似乎,并不是所有人都想明白这个道理。这或许是当代互联网环境下有关中国足球发展的一个困境。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